樂鄉中心村

樂鄉中心村

貴州省榕江縣忠誠鎮樂鄉中心村位於榕江萬畝江大壩的東北角,距離縣城15公里,有五個自然村,有289戶,3000餘人。從貴陽驅車而行要三個小時而至,全高速,而可坐高鐵到榕江,交通十分便利。

主要村有樂鄉村,寨章村,高扒村等。樂鄉中心村環境優美,三邊環水,一邊靠山。村後就是榕江著名的景區-筆架山景區,是榕江縣最適宜居住的村莊之一。這裡的人家主要有石、衛、張、龍、吳等姓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樂鄉中心村
  • 外文名稱:HappyVillage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樂鄉村,寨章村,高扒村
  • 政府駐地:榕江縣忠誠鎮
  • 電話區號:0855
  • 郵政區碼:557201
  • 地理位置:榕江萬畝江大壩的東北角
  • 面積:27.8平方公里
  • 人口:3000
  • 方言:侗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筆架山,一線天,老虎跳,城門洞
  • 火車站:榕江站
  • 車牌代碼:貴H
  • 特產水果:西瓜,楊梅,馬蹄果,腳板薯
  • 特色食品:小香雞,香菇,竹蓀,醃魚,臘肉
地理環境,人口民族,民風民情,歷史文化,

地理環境

位於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萬畝大壩東北角,坐落於筆架山腳下,距夏蓉高速榕江站,榕江縣城,貴廣高鐵榕江站和忠誠鎮所在地分別為14公里,13公里,7公里和4公里。海拔350米,東向依山西向傍水。880省道和寨蒿河繞村而過。即將開工建設的劍河至榕江的高速公路穿村而過,交通便利。

人口民族

樂鄉村是少數民族侗族的聚集地,全村侗族人數占總數的95%。

民風民情

呂氏春秋·先己》:“順性則聰明壽長,平靜則業進樂鄉。” 高誘 註:“行仁義則民業進而樂鄉其化。”漢 焦贛 《易林·臨之萃》:“鳧游江海,沒行千里,以為死亡,復見 空桑 ,長生樂鄉。” 宋 蘇軾 《留題峽州甘泉寺》詩:“嗟哉此樂鄉,毋乃 姜子 教。”樂鄉這個名字的含義,和古人所述是一致的。
樂鄉中心村的村民們生活在依山傍水之地,喜愛唱歌,在農閒時期經常會聚集在一起,或是年長的一輩在傳授歌曲,或是男女彈琴對歌,在這裡除了廣為流傳並在2006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侗族大歌之外,還有琵琶歌也很盛行,逢年過節,村與村之間聯誼,或者新人婚嫁,村民們都會帶上侗家琵琶和牛腿琴,載歌至天明。
樂鄉村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以西瓜、甘蔗、辣椒等為主。近年來,該村立足“山、水”資源,以鄉村假日休閒旅遊為主線,帶動蔬菜、西瓜、藥材和小香雞、肉牛、稻田生態養魚等特色產業協同發展,組建了筆架山民族生態旅遊、樂鄉中心村種養殖、樂鄉中心村西瓜種植、永發漁業、忠信菌業等農民專業合作社。
寨章村農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蔬菜、西瓜、小香雞、鴨、稻田魚等。該村與樂鄉村相鄰,發展模式較為相似,主要產業以科技種植和生態養殖為主。
高扒村位於筆架山區,貧困戶47戶186人,已列入2016年脫貧摘帽村。為加快脫貧步伐,結合該村實際條件,主要以短、平、快項目為抓手,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力度,扶持15戶養殖黑毛豬、35戶養殖小香雞、10戶養殖肉牛,19戶為低保貧困戶和五保戶,納入社保兜底,餘下貧困戶中有的在養殖的同時還種植百合、鉤藤等中藥材。

歷史文化

民國時期,樂鄉建制為郡、堡、鄉,稱樂鄉郡。後改樂群鄉,管王嶺,忠誠,崇義,寨蒿,當局還駐有武裝力量。解放後改名為樂鄉,為行政村。民間傳說,建新二百二十五年諸葛征南的時候樂鄉就已經存在。現在村東南的老廟原本是一個關公廟,是人們為紀念關公祈望他庇佑一方而建立的。這和諸葛亮在筆架山地區八擒孟獲、在榕江地區的各種傳說以及諸葛遺址是相關聯的。建新二百多年至今,樂鄉的歷史已經一千七百多年。
特有節日
樂鄉最主要的有二月七和八月八兩個重要節日。
二月七是薩瑪節,是為紀念侗族女性先祖設立的。古代侗族經歷母系社會,女性在社會占有重要地位,後人為紀念並感激侗族女性老人“薩”的貢獻和庇護,每年在農曆春季二月七萬木開始生長之時全村女性著盛裝自發聚會,載歌載舞祭拜“薩”,祈求薩瑪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祈求她庇護健康平安。
八月八,這個節沒有具體的名稱,就是用日期代表。每年都會在中秋節前,榕寨河沿線侗族是不過中秋節的只過八月八,樂鄉每年八月八是全村人的節日,親朋好友這天齊聚一堂,殺豬宰牛,舉族歡騰。一來祭祀祖先慶祝豐收,感謝先主庇護,二來吃牛癟大餐,將一年的毒素排出來,護胃養身,這是侗族人長壽的秘密所在。
風景名勝
樂鄉中心村位於海拔350米的河畔,東向傍山西向傍水,榕寨河從北向南東繞古寨大半周才向南而去;村西南角有華蘭溪自西向東對著樂鄉日夜奔騰注入榕寨河,寓意源源不斷生生不息;村南有一深潭傳說有真龍現身;全村古榕樹挺拔茂密,風景秀麗。最重要的是村北面有一座“筆架山”,高聳入雲,為榕江知名八大美景之一。樂鄉村的建築風格獨具一格,村北頭有一座古老聖母祠,村內三棟徽派古建築三角鼎立,其他民居圍繞分散布局,加上村東南角有一座融合徽派、西方傳教文化和侗民族元素的道教廟宇“玉皇閣”,和聖母祠一起同為鎮村之寶。
相傳天上的仙女被樂鄉美景吸引駐足觀看並留住筆架山,後人請神仙到寨里來住,奉為侗族先祖薩瑪,給她建薩瑪祠,侗族姑娘之所以漂亮就是因為她們是神仙薩瑪的後代。在筆架山山腳留有一對深深的岩石腳印,據說就是當年仙女薩瑪落腳筆架山留下的。由於筆架山獨特的地形,從遠處看,筆架山是如筆架般並立的山峰,陡峭險峻,但走進筆架山里卻找不到在遠處看到的那座山,正如蘇軾所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