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豐鄉

樂豐鄉

樂豐鄉位於宣威市境北部,東經104°15'~104°27'30"、北緯26°22'20"~26° 35'30"之間。東西最大跨距20.6公里,南北最大跨距24.4公里。東沿大水塘梁子與阿都鄉毗鄰,南與龍場鎮及來賓鎮交錯,西與倘塘鎮及楊柳鄉隔抱樹河相望,北與雙河鄉分界。全鄉總面積241.90平方公里,均為山區。耕地面積136869.2畝,林地面積67147.5畝,森林覆蓋率21.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樂豐鄉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曲靖市宣威市
  • 電話區號:0874
  • 郵政區碼:655423
  • 地理位置:宣威市東北部
  • 面積:241.90平方公里
  • 人口:50019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宣威站
  • 車牌代碼:雲·D
簡述,歷史沿革,地理環境,社會事業,醫療衛生,教育事業,經濟,人文,著名人物,烈士陵園,人口,

簡述

鄉政府所在地距離宣威市 59 公里。樂豐鄉境內地形地貌複雜,高山、河谷、深澗、坡地相互交錯,最高海拔2558米,最低海拔1660米。氣候四季平和,夏無酷暑,冬少嚴寒,乾濕季節分明。最低溫度-8℃,最高溫度34℃,年平均氣溫12℃。年平均降雨量800-1200毫米。年平均日照2200小時。
樂豐鄉國土面積243.79平方公里轄村民委員會14個,村民小組69 個,188 個自然村,全鄉總人口50019人,農業人口 46616人,占總人口的93.2%。年平均氣溫12℃,森林覆蓋率達21.5%。屬溫帶氣候,適宜種植玉米、馬鈴薯、烤菸等農作物。2007年經濟總收入13579.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73.9元。樂豐鄉境內煤炭資源豐富,現以探明儲量兩億噸,可開採儲量500萬噸,投資前景好,現以建有有證煤礦10個;我鄉養殖業發展迅猛,現建有養殖場 5個。樂豐鄉投資環境優越,基礎設施齊全。

歷史沿革

樂豐鄉1987年12月1日成立。轄區為倘塘劃出的色官、新村、鄧家村、明德、新德、水爐6個小鄉
,龍場劃出的團結、姑著2個小鄉,雙河劃來的樂豐、店子、三聯、前言、新月5個小鄉,阿都劃出的銀廠鄉建文大隊,共14個小鄉改為行政村。以境內1954年建的樂豐國小取名樂豐。1988年1月,撤區建鄉。
1995年轄14個行政村,154個自然村。年末人口10146戶,43298人,其中男23212人,非農業人口846人。少數民族人口4683人。境內居住著漢、彝、回等民族,人口自然增長率10.6‰。1958午修貴昆鐵路,鐵路入境設田壩、鄧家村兩站,過境線長22公里。1988年,有9個村公所43個合作社通公路。10個村公所51個合作社通電。1995年,有13個村公所通公路,公路總長70.46公里。有14個村公所通電,通郵,郵路總長144公里,電話線路8條,電話機19部。

地理環境

樂豐鄉境內山脈屬烏蒙山東列山系,由南端光山入境分為兩支:一支從光山分出,向西北
經井底梁子、葛耳篙、馬宗嶺為葛菇河流截斷,境內長10公里;一支向北經大水塘梁子、平山頂、啞巴山、白所到夸都為可渡河截斷,全長約25公里。河流皆屬珠江水系,北盤江上游。主河有兩條:一條發源於光山北麓,向北經店子、樂豐至木蔓稱樂豐小河,在三岔河匯三聯小河後,流入雙河境內為薩拉河,長約10公里;一條是明德河,發源於南部鄧家村噴水洞,向東北經水爐折西北經新德、明德至杜家營匯入倘塘河,長27公里。最高海拔光山頂2558米,最低海拔1660米。氣候基本屬溫帶氣候,最高氣溫34℃,最低氣溫-8℃,年均氣溫12℃。年均降水量800-1200毫米,年均日照2200小時。初霜10月20日,終霜4月20日,年平均無霜期180天。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2座,塘壩2個,排灌溝渠3500米,有效灌溉面積1399.5畝。

社會事業

2007年全鄉通水118個自然村,達62.8%;通電188個自然村,達100%;通路126個自然
村,達67%; 8個自然村實施了村內道路硬化,占4.3%;有公廁的自然村2個,占1 %;建有沼氣池139口;建有小水窖686口;建有采砂、採石場6個;建有有證煤礦10個;建有養殖場 5個;建有農村集貿市場 6個;村民擁有電視6509台,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900門,電話機用戶1600,行動電話4984部,移動通訊覆蓋樂豐鄉全境。 樂豐適宜玉米、馬鈴薯烤菸等作物的種植。現建有團結馬鈴薯種薯基地一個,新村、明德水澆煙基地兩個。樂豐鄉境內石灰石、粘土、煤炭資源豐富,現以探明煤炭儲量兩億噸,可開採儲量500萬噸,建有證煤礦10礦11井,年開採原煤45萬噸;建有采砂、採石場6個,矸石磚廠一座。
水果水果

醫療衛生

已建鄉級衛生院1個,鄉級計畫生育服務站1個,村級衛生所14個。鄉、村衛生所的建立,為樂豐民眾提供了方便、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小病在村衛生所,大病進鄉衛生院。已基本形成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畫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體系。

教育事業

全鄉有初級中學2所,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校舍占地面積15901平方米,教職工總數126人,在校學生36個班,2481人。國小教學點42個,占地面積67073平方米,校舍占地面積24278平方米,教職工總數247人,在校學生151個班,學前班23個,總計6932人。樂豐鄉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中考升學率均在全市中上水平,升學率均在50%以上。2001年,校長陸文珊被評為雲南省“優秀教師”,2001年,謝恆春老師的教研論文《數質教育為本、德育優先——淺析國中物理教材教學改革中的德育滲透》被編入《中國素質教育新世紀教育工作者優秀論文精選集(國中)》,陸文珊老師2001年撰寫的論文《治窮先治愚、形象教為本》在《世紀潮聲——中國教育理論寫實踐》上發表,並獲特等獎。全校教師在國家級刊物中發表作品3篇,省級刊物發表作品7篇,曲靖市級發表作品12篇,宣威市級發表作品18篇。學生在省級刊物發表作品49篇。九年制義務教育在普及的基礎上得到鞏固和提高。特別是鄉二中,2002年4月被評為宣威市“文明學校”,2002年9月,該校榮獲雲南省教育科學院授予的“全國素質教育優秀成果獎”和“優秀教育成果獎”,2003年4月被評為曲靖市“文明學校”,2004年4月被評為雲南省普通國中一級三等示範學校,新德完小2005年被宣威市教育局、宣威市環保局授予“綠色學校”。2006年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鞏固率100%,畢業率100%。

經濟

1995年農村社會總產值7114萬元,農業總產值562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3827萬元,農村經濟淨收入1668.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2元。農作物播種面積116550畝,糧食總產15580噸,農業人口人
均產糧367公斤。年末大牲畜存欄7684頭,出欄570頭,豬存欄39200頭,出欄29350頭。 2007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3579.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73.9元。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60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6070萬元,林業產值79萬元,畜牧業產值7044萬元,工業收入1529萬元,建築業收入245萬元,運輸業收入635萬元,商飲業收入335萬元,服務業收入84萬元,其他收入519萬元。團結村委會建立的馬鈴薯種薯基地培育的種薯,為周邊民眾提供了優良的品種。光山馬鈴薯遠銷省內、外,深受外地客商的歡迎。以生豬養殖為龍頭的畜牧業發展迅猛,為馳名中外的“宣威火腿”提供了優良的原材料。色關村民陳澤種植的藤梨園,主要種植黃金梨、香梨、酥梨等優質品種,現規模已發展至150餘畝,實現銷售收入150餘萬元。樂豐新屋基的糧椒間作已初見效益。
火把節火把節

人文

全鄉共有14個村民委員會,其中有兩個彝族村委會和一個回族村委會,居民主要以漢族彝族回族為主,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雜居鄉,經多年的發展,彝族回族已經被漢族文化慢慢同化。但在這裡,彝族、回族的獨特風情還是不時可見。彝族的“火把節”、“彝族年”,回族的“古爾邦節”、“開齋節”等民族節日具有濃烈的民族特色。特別是彝族的“火把節”更是成了全鄉各民族共同歡慶的節日
。以漢族文化為主的多民族文化大融合,形成我鄉的特色文化。歡迎你到樂豐來品建文彝家人的苞谷酒,嘗姑著回族的牛肉干巴。樂豐鄉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建國前夕,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黑暗統治,許多有志之士、熱血青年揭竿而起,紛紛投靠中國共產黨,為徹底推翻國民黨統治、和平解放雲南,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其中陸大奎最具傳奇色彩。
樂豐鄉樂豐鄉

著名人物

陸大奎(1895--1951)男,彝族,高小文化,團結得勒人。1946年底,陸大奎同柴愛國組織武裝41人圍攻曾鎮壓過人民民眾的國民黨剿匪大隊長徐強鵬。1941年3月,陸大奎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初,陸大奎派姬忠然率48人、槍參加“寶山春節起義”。1949年4月,陸大奎參加永琨支隊宣威游擊大隊,並任副大隊長。1950年4月,青年黨組織叛亂,在家養病的陸大奎面對敵人的引誘、勸降,陸堅守立場,斷然拒絕。不幸的是,宣威縣政府在平息青年黨叛過程中,陸蒙冤入獄。1951年,陸大奎在獄中含冤去世,享年56歲。直至20世紀80年代初,宣威縣公安局才給予陸平反昭雪。

烈士陵園

1950年,宣威縣縣委副書記耿介同志帶領工作隊到倘塘區進行土改工作,嚴海青等五位同志到得關鄉(現色關、新村、鄧村、新德、明德、水爐等六個村委會)征糧,被青年黨叛亂分子包圍在明德大坪子村,除胡勇同志被當地民眾救出外,其餘幾位同志慘遭殺害。為緬懷修建貴昆鐵路在宣威境內犧牲的鐵道兵、民工的豐功偉績,1990年5月,宣威縣人民政府在店子村委會蔡家壩村修建“烈士陵園”。陵園設計美觀大方,並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人口

全鄉轄店子、樂豐、建文、姑著、團結、水爐、鄧村、新村、色關、明德、新德、前吉、新月、三聯等14個村委會,69個村民小組,188個自然村,總人口50019人;農業人口 46616人,占總人口的93.2%;以漢族為主,居住著彝、漢、回等多個民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