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清虹橋鎮一小

樂清虹橋鎮一小

虹橋鎮第一國小坐落於樂清市虹橋鎮東垟路158號,地處虹橋鎮繁華地帶。學校創辦於1905年,百年歷程使學校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清虹橋鎮第一國小
  • 簡稱:虹橋一小
  • 類別:公立學校
  • 所屬地區:浙江省樂清市
地理位置,榮譽,校慶祝詞,學校簡史,校訓,

地理位置

虹橋鎮第一國小坐落於樂清市虹橋鎮東垟路158號,地處虹橋鎮繁華地帶。學校創辦於1905年,百年歷程使學校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打造了鮮明的辦學特色。現學校占地面積40000m,建築面積20000m,有5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640人,教職工119人,是一所校舍新、功能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學校。學校堅持“尊重差異,發展個性”的辦學理念,以“一切為了孩子的美好未來”為核心價值觀,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成長的快樂,讓每一位教師都享受職業的幸福”,團結、誠實、勤奮、創新,在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特色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虹橋一小

榮譽

近幾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溫州市示範學校、樂清市文明單位、樂清市三星級學校、樂清市中華經典文化誦讀實驗基地、溫州市示範家長學校、溫州市未成年人思想建設工作先進集體、溫州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浙江省2006年度課外閱讀先進集體、省少先隊雛鷹紅旗大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點實驗課題《中華經典詩文誦讀》實驗學校。

校慶祝詞

百年風雨,百截開拓,一個實際的光輝歷程,可歌可泣的百歲滄桑。虹橋鎮一小的前身創辦了上個實際初的清光緒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年),至盡已整整一個世紀。在這漫長的100年中,她在風霜雨雪中,披荊斬棘,在艱辛中跋涉前進。如今,她又煥發青春,以嶄新的形象矗立在東海之濱的白龍山麓,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與時俱進,繼往開來,開拓創新。 一個世紀裡,從這個母校里先後走出去的一批批莘莘學子,真可謂:人才輩出遍四海,桃李芬芳滿天下。他們遍布祖國的山南海北,為社會主義個文明建設辛勤工作,碩果纍纍。有的在戰爭歲月里,走上革命道路,獻身於革命事業;有的走上領導崗位,肩負重任,造福一方;有的著書立說,成名成家;有的遠在境外或海外,從事高精尖科技研究或學術研究,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貢獻;有的艱苦創業、改革創新,成為服務社會的民營企業家;有的在普通崗位上默默耕耘,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欣慰和自……

學校簡史

樂清市虹橋鎮第一國小,位於奇峰林立、風光旖旎的雁盪山風景區南麓,白龍山下的浙南商貿重鎮虹橋鎮的鬧市區 育紅路北 側。她的前身是樂清縣立虹橋國小(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一年的樂清東鄉高等國小堂)。1949年7月,虹橋鎮中心國民學校(創辦於清末的女子學校)併入,定名虹橋區國小,後改為現名。學校歷經百年歲月,風雨滄桑,校址幾經遷變,校名多次更改。而今全校有學生2256人,40個班級,教職工103人,成為一所頗具規模的學校。
一百年來,虹一小教師以自己的才華和愛心,培養了萬千志士仁人;虹一小的莘莘學子勤奮學習、奮發向上。一代代虹一小人為爭取人民民主和民族解放事業的勝利而披荊斬棘,為祖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而不懈努力。改革開放以來,虹一小人始終奮發圖強,開拓創新,為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清光緒31年
(1905 )吳桂芳 (字孟和)、莊以臨、朱虞賓等在虹橋鎮沙河村創辦東鄉高等國小堂,吳桂芳首任堂長。創辦伊始,由杏莊、吳宅、虹橋倪宅、葉宅、黃塘周宅等殷富房族出族田400餘畝資助辦學(建校後尚留254畝,置為學田),其中倪文西助田70餘畝,並將坐落在沙河的5畝良田捐作建校基地。建成5幢樓房成梅花形布局,中間5大間為禮堂,東樓、西樓、北樓各5間,作為學生寢室和教師宿舍,西北角的教學樓,設4個教室。東樓西樓之間有前樓相連,樓上設教室,樓下中間為大門,東西為會客室、辦公室。靠西樓與教學樓西首還有自南至北長約50米,寬10米的小屋,作為膳廳、廚房、儲藏室、柴間、豬舍、廁所。5幢樓房之間辟有3口池塘,各40平方米左右,四周為花圃,禮堂前有花壇,大門外為大操場。校舍規模為當時全縣之最。
民國元年
(1912),頒布新學制,全縣學堂一律改稱學校。學堂改名為樂清縣第二高等國小。此後學生逐年增加,民國21年,有單式班6個,複式班1個,學生224人,教職工11人,經費3000元。“九一八”事變後,學校師生愛國熱情高漲,該校學生陳野耘因領導同學投入愛國運動,被當局開除學籍。民國22年6月20日,學校參加縣秋季國小畢業生會考。23年元旦,學校參加全縣學生國語演講競賽。5月12日,學校舉行國語科寫字競賽會。競賽完竣,將學生習字作業送局評定。是年,省教育廳視察員趙欲仁,視察樂清縣幾所縣立國小後,對各所學校提出評定意見,認為虹橋國小校容“布置得校提出評定意見,認為虹橋國小校容“布置得法”。民國24年國小畢業生升考省立國中時,在永、樂、瑞、平、泰、玉等六縣考生中,虹橋國小的陳繩武考試成績名列第一。民國26年有學級6個,被輔導國小41所。
民國28年
學校改稱樂清縣虹橋國小。民國34年有學生230人,三至六年級6個班,教師10人。民國33年至34年上半年,因樂清西鄉為日寇侵占,為避日寇騷擾和日機轟炸,學校曾先後遷黃塘壽昌寺、南陽文昌閣上課。民國33年起,樂清縣立初級中學在虹橋創辦,借用虹橋國小校舍。隨著中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校舍嚴重不足,為擴建校舍,民國35年縣撥款1500萬元(法幣),兩校兼任的趙立校長親自出面籌資得2500萬元(法幣),並出賣自家良田10畝5分,充作建校經費,又從其父經營的木材行里無償提取優質杉木30立方米作為建校材料。至民國36年年底,在老校舍的東邊,一幢15間,計8個教室,5個辦公室的二層新教學樓建成了。
建國前
虹橋國小歷任校長有吳孟和、吳宰平、趙憨民、崔爐青、周覺夫、吳表光、陳實秋、臧渭雄、胡笛人、林良波、萬里榮、吳玄圭、鄭翔鵬、趙立等,他們大多是大學畢業,懷著造福桑梓的願望,克服重重困難,熱心辦學,造就了大批人才。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四月,陳夢熊在虹橋鎮陳宅家中創辦了以其初生子明強之名為校名的女學堂——明強女學。學校後因以《新山歌》傳播革命思想案而被清政府勒令停辦。
民國6年
(1917),盧霞九借虹橋姚氏宗祠為校舍,創辦女子學校。1919年,宗祠毀於火,校址遷倪家宅院,學校由倪震雷母鄭鑄英負責,期間,樂清知事李藩題“熱心興學”、浙江省主席黃紹竑題“菁莪沾澤”的匾額贈鄭。4年後因倪家拆建房屋,學校再遷東街村的瞿氏小宗祠,盧霞九任校長,校名稱“樂清第四女子學校”,民國14年由縣批准為完全國小。民國16年冬,學校第一屆高小畢業生7人。後就學者增多,教室緊缺。盧校長自己墊資,並奔走滬杭等處,向舊友募捐籌款,在瞿氏小宗祠西邊建一幢九間二層樓房,計教室4個,辦公室2個,宿舍2個;後有平屋為宿舍、廚房,又荷花池一個;前有內外操場,外操場與大路之間辟有長形水池,頗像護城河,池上架橋,池旁植柳。總占地十多畝。民國18年1月,改稱樂清縣立初級女子職業學校,為省立案的全省縣立七所職業學校之一。課程除國文、算術、英文、歷史、地理外,還有刺繡、紡絲、織布、染色、縫紉、烹飪等。學校雖然不大,但師資力量雄厚,如當時聘任的紡織科主任教師許卓群先生、縫紉科主任教師吳尚有技師,在當地均享有盛譽。民國20年,樂清縣立初級女子職業學校有職業科女生30人,教員男6人,女4人,共10人,資產總額10860元。八月,參加浙江省第一次教育成績展覽,展出科別分學校行政、特項兩科。
民國21年
樂清縣立初級女子職業學校,學級2個,初級職業科女生19人,教職員男7人,女4人,共11人,歲入出經費1830元。民國22年9月,學校奉省令改名為樂清縣立初級女子家事職業學校,有學級2個,初級職業科女生32人,教職員工10人。這年,學校受邀參加溫州第四區運動會,學生盧芬獲低欄賽跑“健兒身手”稱號。至民國25年“女職”兩屆畢業生80人。是年停止招生,保留男女同校的初小部和附設職業補習班。女子職業學校辦學時間雖然短促,但留給社會的印象非常深刻,至今虹橋學區人民把原校址(今該校校址)仍習慣沿稱“女學”或“女職”。
民國26年秋
吳萬邦(公遠)接任校長,改校名“女職”為虹川國小。次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虹川國小經縣批准為完全國小。因學校經費困難,吳校長自己曾外出工作,以所得工資維持學校,校長則由夫人周玉梅代理。周任職期間,因工作勞累過度英年早逝,時年僅29歲。民國28年,倪震雷接任校長,因班級增加,原“女職”時建
的四個教室不夠用,倪校長籌資擴建2個教室外,又自獻資金續建2個教室,並配備了教具和體育活動器具。民國30年九月,推行《國民教育實施綱領》,校名改為樂清縣虹橋鎮中心國民學校。
1945年
樂清人民抗日游擊隊與警四中隊合編,在原“女職”校舍,成立以周丕振為司令、邱清華為政委的樂清人民抗日游擊總隊。
1949年5月
樂清全縣解放。7月23日,根據樂清縣人民政府命令(樂教字第362號),虹橋國小與虹橋鎮中心國民學校合併,定名為虹橋區國小,首任校長朱一信。以沙河校址為本部,“女職”校址為分部。
1950年10月校名為虹橋區示範國小,學生339人,教師15人,共9個班級。是年分部併入本部,嗣後分部校舍一度為區政府和區中隊駐地。1951年,學校辦印刷工場,開展勤工儉學活動。4月,學校中國少年先鋒隊隊部成立。是年秋,學校設立附設國中班,招初一新生1個班,翌年春又招收新生2個班,下半年附中停辦,學生轉入樂清縣初級中學。1952年7月,學校教師赴溫州,參加思想改造學習。
1953年
學校更名為虹橋區國小,1954年又改名為虹橋區第一中心國小。1956年夏,學校更名為虹橋區中心國小。學校再次辦附中,招初一新生,次年轉為虹中。秋,學校在原“女職”校址,重設分部。1952年-1956年間,學校重視體育工作,征地擴大操場,建起了一個足球場,成立校足球隊,經過訓練,曾到樂清縣小參加全縣比賽。那時學校體育設施較齊全,除了單槓、雙槓、爬桿、籃球、排球、足球場外,還有二百米跑道。學校少先隊活動活躍。舞蹈隊、腰鼓隊、歌詠隊,經常開展活動,每逢節日和鎮上重大活動,都拉出去參加;每年春節都組織對軍烈屬慰問。學校課餘活動豐富多彩,開放圖書閱覽室。學校全面開展興趣小組活動,特別是美術、音樂、講故事等興趣小組,搞得有聲有色,為上一級學校與社會培養各種專業人才打下良好基礎。1957年暑假,學校教師參加縣肅反學習和反右鬥爭。寒假赴縣參加整風和交心學習。
1958年
大躍進運動掀起,學校改名為虹橋公社中心國小,沙河校舍全部讓出歸虹中,全校20多個班級都要搬遷到原女學舊址,因“女學”原有教室僅八個,校舍遠遠不夠。上半年由政府撥款7000元在學校南部增建了五個教室,公社領導出面將東街村學校附近的居民房讓出暫作教室,下半年,學校全部遷入。隨後,學校又千方百計,自力更生,組織師生到淡溪水庫庫區搬運買得的移民拆遷房舊木料,通過一年多的努力,
在原校舍東邊再建了八個教室、十三間矮樓宿舍,並將宗祠平房改建為有樓的大禮堂(“少年廳”)。至此,學校教室、教師宿舍、學生集會及活動場地都得以解決。
1959年
學校少先隊大隊部創辦紅領巾氣象站,得到樂清縣氣象站大力支持。贈送百葉箱、風向儀、雨量測量儀、溫度計等;在東街村劃一小塊土地作為觀測場。設正副站長、觀測員、預報員,由自然教師擔任指導師。在虹橋欄桿橋頭掛上氣象預報牌,在虹橋區廣播站設氣象廣播欄目。氣象站每日進行氣象觀測、記錄和預報,並在校內設氣象實驗室,帶領學生看雲識天氣。紅領巾氣象站成績顯著,獲得社會好評,當年被評為溫州市農業勞動模範單位。
1962年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學校改稱虹橋區中心輔導學校。1963年,執行中央頒發的《全日制中國小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學校重視教學和思想政治工作,穩定教學秩序,走上正常發展的道路。在各學科開展落實“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研究,多次向全區公開教學。
3月,回響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全校師生深入開展學雷鋒。此後,除有組織的開展活動外,學生自動爭取做好事,如課餘時間到烈軍屬家幫助做事;到敬老院、大會堂等公共場所打掃環境等。是年開始,學校在春耕、夏收夏種、秋收冬種組織高級段師生參加農業勞動,平時組織學生積肥支農,培養學生勞動觀點。1964—1965年,全校學生紛紛建立校外學習小組,在放學後開始學習活動(包括做作業、文體活動)。小組人數少者二、三人,多者七、八人,小組固定在一學生家裡,由該家長負責管理,教師下去輔導或檢查。1965年,學校領導深入基層,到教學班蹲點,到村校調研。學校抓緊教師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經常抽查教師的心得體會文章。並要求班主任備一本《班主任手冊》,隨時記錄學生的情況。學校為了提高全區教師的全面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實行該校教師與學區內村校教師輪換任教的制度,1966年2月份開學時,首批七位教師到四都的陳坦,垟岙、樟岙三所村校任教,三所學校的教師全部來該校任教。通過實踐證實,對提高教師的全面素質、業務能
力和教學水平,均有收效。下半年起,輪換制度因“文化大革命”開始而中止。
文化大革命
學校紛紛成立“紅小兵”組織,進行“破四舊”、“停課鬧革命”,學校陷入混亂狀態。66年底開始,學生以《毛主席語錄》為課本學習。1967年春,縣文教局轉發《複課鬧革命》的通知。1969年學校改稱虹橋鎮第一國小,學生1034人。是年全縣公辦國小下放到大隊辦,教師回隊任教,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學校成立貧管小組,由貧管小組長主持學校日常工作。縣革委會決定對教師的工資實行工分加補貼,4月份起,按新制執行。1970年5月,全縣中國小統一改秋季招生為春季招生。遵照“學制要縮短”精神,開始由六年制過渡到五年制,當年畢業班學生延到寒假前畢業。1971年開始,學校實施五年制。1974年,“批林批孔”運動開始,學校教育又受到干擾,批判“回潮復辟”和“評法批儒”,挫傷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結束,學校恢復教學秩序。次年,學校採用全國國小通用教材。
1978年
全縣試行全日制十年制教學計畫,恢復秋季招生。下半年,學校撤消貧管小組,恢復校長制。是年,隨著全黨工作重點的轉移和科學技術日益發展要求,如何培養四化建設合格人才,成為學校教育的新課題,形勢要求,必須重視提高教學質量,研究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學校在全縣率先採用電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開始時用僅有的幻燈機,幾塊玻璃繪畫的幻燈片,進行嘗試式的電教研究,向全區教師舉行了一次公開課,初步取得較好效果。嘗到甜頭後,學校又派人到上海、杭州、參觀了閘北中學和天目西路國小的電教工作。而後,自力更生,改建了128平方米的電化教室,配備了價值22542元的電教器材,包括16mm電影放映機一台,錄音機20多台,投影儀、幻燈機10多台,錄音帶328盒,幻燈片2580張,無線話筒2隻,擴音機2台。後被定為浙江省首批電化教育試點學校。這一年,學校還被定為樂清師範學校教育實習基地。為了解決教師後顧之憂,學校創辦了一個幼兒班,招生40名。到1980年取名虹橋區校幼稚園,開始向社會招生。
1979年
學校又更名為虹橋區輔導中心學校。林藝老師被評為1979年度溫州地區工農教育先進工作者。1980年,學校評縣教育先進集體。1981年,五年級學生賈翔參加國際少年書信寫作比賽,榮獲國內二等獎,其事跡及獲獎文章在《當代少年》、《少年文藝》等刊物上發表。1983年,在學校完全恢復教學秩序以後,為適應學校發展的需要,拆去禮堂,興建起有六個教室,三個辦公室的三層教學樓一幢,計696平方米 。學校全面開展社會業餘教育(成人教育),成績顯著,連續幾年評為縣成人教育先進單位,校長王申鵬評為溫州市成人教育先進工作者。1984年,學生趙海濱的科技小論文發表在《中國少年報》上。1978年以來,學校十分重視少先隊工作,班級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做到寓教於各項活動之中。少先隊工作成績出色,1980年、1985年學校大隊輔導員林雪玉、范潔梅被評為省優秀輔導員。
1985年
縣人民政府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精神,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辦學,撤銷區輔導中心學校,設立區教育辦公室,學校改名為虹橋區中心國小,兼名虹橋鎮一小。五(2)中隊《與工人叔叔聯歡》獲全國萬名創造杯獎。 ]是年b],學校電教組開始進行電化教育專題研究,電教專題實驗成果和電教專題研究論文頻頻榮獲溫州市電教論文獎,《錄音教學在聽說讀寫中的運用》一文在浙江省電教工作會議上交流,並在1985年4月21日《浙江教育報》上刊登。1982—1988年學校電教組每年放映教學電影100多場次,曾連續7年評為溫州市教學電影放映先進單位,瞿維榜、盧秀芬、趙燕芬等撰寫的電教論文,4篇獲溫州市電教論文二等獎,1篇獲三等獎。瞿維榜老師於1988年、1991年兩次評為浙江省電化教育先進工作者。
1985年
學校鼓勵教師參加教壇新秀評選活動,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李賽英、王素貞、趙建英、林瑜、胡麗娜、周玲琴、臧琳璐先後被評為樂清縣教壇新秀,范潔梅、錢芷苓先後評為溫州市教壇新秀。
1986年
瞿康林老師評為浙江省普及初等教育工作先進工作者。王啟呈老師評為溫州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是年全校有學生1822人,28個班級。
1987年
學校完成教師專業技術職務首批評定工作,14位教師評為國小高級教師。
1988年
學校有學生1542人,24個班級,教職員工70人。
1989年
學校邀請杭州市特級教師林眉雲老師來校輔導作文教學,為全校教師作了《談談作文教學》專題講座。是年,學校評為八九年度縣文明學校。
1990年
中共中央頒布《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國小德育工作的通知》、《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的決議》等檔案。學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通過學習,“素質教育”的概念逐步形成,學校領導參加上級組織到湖南汨羅市參觀,學習素質教育的經驗。為了加強對德育工作的領導,建立由校長擔任組長,教導主任、少先隊輔導員、骨幹教師組成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德育工作計畫,確立“團結、誠實、奮發、向上”的八字校訓,健全升國旗制度,堅持國旗下演講制度。這一年,學校重視音樂教師的基本技能訓練,音樂教師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項比賽活動,認真撰寫音樂教案和論文。12月,馬賽媛參加溫州市國小音樂教師五項基本功比賽獲三級能手。此後,馬賽媛、應秀芬撰寫的《青蛙》二胡齊奏曲、《彼得與狼》交響童話音樂欣賞教案分別獲溫州市音樂教案三等獎。林建生撰寫的《騫馬》、《揚鞭催馬運糧忙》音樂教案獲全國四通杯佳作獎。五(3)班獲省“班班有歌聲”錄音比賽三等獎。學生孫潔獲溫州市校園十佳小歌手稱號,朱瑤蓉獲樂清縣校園十佳小歌手稱號,蔡旭萍獲溫州市國小數學競賽三等獎、樂清縣一等獎,瞿逢重獲溫州市國小語文閱讀比賽二等獎、縣一等獎。
1991年1月
學校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邀請上海市特級教師左右仁、封禮珍來校上示範課並作專題講座。左老師上了《火燒雲》(八冊課文),講座《把語文課上成基本訓練課》;封老師上了《三角形內角的和》、講座《數學課的有趣、有效、有益》。是年,孫玉香老師撰寫的《抓住關鍵字語,提高學生解答逆向套用題的能力》獲市教學論文一等獎。學生周獻微、周一笑獲華東二屆作文比賽二等獎。
1991—1992年
學校工作德育領先,少先隊工作有聲有色。1991年3月上旬,全校少先隊員開展“一人獻一本書”活動,共獻書1685本,贈送四都國小;全校教師參加虹橋鎮教育集資捐款5020元;92年3月8日,全校少先隊員向媽媽贈送自己製作的小禮物1800件,給媽媽寫信1800封;大隊部開展“為建校增輝”活動,學生義務削磚6萬多塊;92年1月,全校為南陽北村失火災民捐款1712.19元;在1991年,學校師生踴躍參加抗台救災捐款捐物活動被評為省抗台救災先進集體。校長許大力評為少先隊事業功臣。
1992年
鎮人民政府從教育集資中撥款給該校57萬元,建造一幢1680平方米的教學大樓,解決了學校教室緊缺之困難。是年,學生許嬋、黃盾、朱遠婉三人的事跡簡介,入選《紅領巾小作家群星譜》一書。 1993年,學生許嬋榮獲全國第三屆萬名好少年,好兒童稱號,同時被聘為浙江少年通訊社記者。是年,學校開展校園“三化”(美化、綠化、淨化)活動。學生周亦磊獲縣毛澤東故事比賽一等獎,胡偉偉獲溫州市數學競賽二等獎,縣一等獎。
1994年8月
三(3)班吳斌晅《燈會》一文,入選《金獎紅領巾作文選》。1994—1995年,學校開展“雛鷹爭章”活動,取得顯著成績。94年,大隊輔導員林建生評為省優秀輔導員,95年5月浙江省少工委授予學校少先隊大隊為“省少先隊雛鷹紅旗大隊”。學校大力加強體育工作,狠抓田徑訓練,取得成效,自94年開始,連續四年參加樂清市中國小田徑運動會,獲團體總分冠軍一次,團體亞軍三次。是年被市體育局定為田徑訓練點。自91年—95年,學校教師教學論文獲市一等獎1篇,二等獎4篇,三等獎4篇。是年,鎮政府將學校東邊靠新豐路原教師宿舍以店面投標拍賣,所得960萬元全部用於建造鎮三中。由於學校缺乏教室,要求鎮政府撥款30萬元,拆建西首二個老教室,建成一樓一底六個教室,計建築面積480平方米。
1995年暑假
原“女職”校舍因系危房而拆建,改建為平房三個教室。1996年,學校積極回響號召,開展“手拉手”活動,組織少先隊幹部,中隊輔導員,赴福溪鄉國小進行“手拉手”互助活動,向山區國小贈送教學和學習用品,並進行聯誼活動。為大荊鎮一小馬慶茂捐資1380元。學校通過九年義務教育達標驗收。教師參加市論文評選獲市二等獎2篇,三等獎5篇,葉靜老師撰寫的《用多組方式培養學生想像能力》獲市一等獎。
是年,學校評為樂清市校園“三化”示範學校、樂清市文明單位,少先隊大隊評為溫州市雛鷹紅旗大隊。
1997年
虹橋鎮離退休教師為了有一所教師自己的樂園,發起籌資建造虹橋鎮教工休養所。全校師生積極回響,熱情支持、人人捐款。學校離退休教師一馬當先,吳上弦捐款10000元,孫玉香捐款2100元,萬守霞、周雪珍、胡風彩、王信儒各捐2000元,胡月蘭捐款1200元,徐良英、徐雪雲、瞿菊娒、陳芳雲金愛蓮捐款1100元,蔣伊真、鄭愛花、徐良英、王申鵬、瞿康林、鄭秉珠、趙桂香和周祥疇等各捐1000元,應桂芬捐款600元;瞿維榜、趙順坤、盧秀芬、徐春青、鄭賽燕、王啟呈、方加林、金方同、馮曼莉、楊存美、吳歐娒、陳鳳燕、王雪英、周秀薇、馬賽媛、趙燕芬、王素貞、胡素萍、李荷青等老師各捐500元。全校教師共捐款47600元,學生捐款45700元,總計捐款93300元。是年學校評為溫州市“手拉手”互助活動先進集體。為了迎接香港回歸、學校少先隊大隊部開展“迎回歸”系列活動。學校教師參加市教學論文評選,獲市二等獎3 篇,三等獎7篇,趙順坤老師撰寫的《理清數量關係教好三步計算機套用題》獲市一等獎。
1998年
為了支援長江流域災區人民,學校在開學典禮上舉行“捐資賑災,奉獻愛心”活動,全校師生共捐人民幣35750元,會後由校領導和少先隊幹部敲鑼打鼓將捐獻款送交鎮民政辦,受到鎮領導和民眾好評,樂清電視台進行新聞報導。是年,學生朱樂倩參加溫州市小
學藝術節獲聲樂三等獎,周翰慧獲省影視歌曲大獎賽二等獎,學生倪夏爽獲《中國少年報》“十二生肖”畫畫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學校少先隊大隊評為溫州市少先隊紅旗大隊。學校教師參加市教學論文評選獲一等獎2篇、二等獎2篇,三等獎1篇。盧秀芬老師撰寫的《小白楊》語言文字訓練片斷設計獲溫州市二等獎,樂清市一等獎,徐曉雙老師撰寫的《重視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獲市一等獎。
1999年
虹橋鎮德育工作現場會在該校召開,校少先隊鼓號隊在會上進行編隊表演。學校開始一年級改制,招收六年制新生420名。為了適應改制招生,拆建校東北首三個老教室,建成有9個新教室的教學樓,建築面積957平方米,學校南首靠育紅路的空坦建臨時用房450平方米,投標出租,增加學校經費收入。為迎接澳門回歸,學校進行了“迎澳歸”手抄報比賽、“迎澳歸”百米長卷書畫活動,各班舉行“澳門知多少”主題班會。校還舉行了跨世紀宣誓等活動,是年學生周翰慧獲全國少兒校園歌曲大獎賽二等獎。學校評為樂清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達標學校,市離退休工作先進集體,市親職教育先進單位。
2000年
學校師生參加虹橋鎮虹河治理大遊行,並為虹河治理捐款67700元。2月19日舉行“捐資獻愛心”,成立“虹一小愛心基金會“,共捐得人民幣13765.40元。當即交市教育局5001元,支援西部大開發,又送1000元捐贈雁盪上靈岩國小患病的小靈峰。是年學校退離休教師門球隊獲虹橋鎮第五屆“幸福杯”門球賽第一名。周阿寶獲省少先隊輔導員技能大賽銀獎。
2001年
浙江日報記者團來虹橋採風,他們興致勃勃地給該校少先隊鼓號隊拍照,6月1日,《浙江日報》刊登了該校鼓號隊員表演的照片。鼓號隊在少先隊樂清市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做“星星火炬、代代相傳”編隊表演,全體隊員以明快、激昂的節奏,浩大磅礴的氣勢,充滿自信有力的步伐,淋漓盡致地展現了當代少年的風采和成功展示出“星星火炬、代代相傳”的遠大志向。得到了與會領導的讚揚和全體代表
的好評。是年,學校教師參加市教學論文評選,獲市二等獎3篇,三等獎5篇,周玲琴撰寫的論文《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蔡愛芬撰寫的《引導學生積級參與學習過程構建新知識》分別獲全國“讀寫算”杯論文評比三等獎。鄭彩芬教師撰寫的《引導小學生自我管理》獲溫州市教學論文評選三等獎。學校進行“三制改革”,實施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結構工資制。校田經隊參加樂清市第四十一屆中國小田徑運動會獲國小組團體總分第一名。這一年,學校花費了十二萬元,建立了一個多媒體教室。這一年,學校評為樂清市先進單位。
2002年
學校少年郵局成立。學校教師參加樂清市教學論文評選獲二等獎3篇,三等獎3篇,葉君華、柳恩理撰寫的《科研興校,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獲市一等獎。11月17日,學校少先隊鼓號隊在溫州市少年軍校大檢閱會議上做編隊表演。為了開闢輔助用房,學校在東北首教學樓上搭建了300餘平方米的玻璃鋼房,作樂清市優質課評比獲一等獎,周旭丹、管玲芬獲為圖書室、實驗室之用。是年,陳永釧老師參加三等獎。周阿寶評為浙江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
2003年
學校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在教室的媒體配置上,走自己獨有的,符合該校實際的道路,利用大螢幕電視代替投影機,節省了大批經費,在使用中證實了該方案的可行性,以致周圍許多學校紛紛仿效。學校花了五十餘萬元,購置了50多台電腦,配置了計算機房一個,開設了信息技術課,各教師辦公室配備了一台電腦,供教師備課學習之用。一年級學生家長委員會還自籌資金,在教室里配備了小媒體。為了適應新教材教學嘗試,學校在下半年選配一批年輕,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一年級任課教師,同時提拔了年輕骨幹教師擔任教學領導工作。3月,項莉花教師參加樂清市優質課評比獲二等獎,倪紅紅、鄭邦微、陳敏獲三等獎。學校教師參加樂清市第九屆教學論文評選,獲二等獎5篇,三等獎14篇。盧秀芬校長撰寫的《結合課題實驗,開展課外閱讀》,柳恩理老師撰寫的《新視野、新理念、新策略》均榮獲市一等獎。柳恩理參加完成的國小語文探究性學習模式研究報告,獲第一屆溫州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鄭月萍、馬賽媛撰寫的《自然節奏的組合》獲溫州市音樂案例的設計三等獎。馬賽媛、柳恩理撰寫的《中國小藝術教育簡論》獲2003年溫州市學校藝術教育科學論文評比三等獎。4月28日,倪紅紅老師參加溫州市教師演講比賽獲二等獎。是年,學校成立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舉行藝術節活動。為適應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學校須擴大規模。根據鎮政府的統一規劃,處在鬧市中心而又困基的校園決定搬遷。新校址選定原鎮一中校址(鎮一中已擇地另建),並再在河東征地38畝,新校區總占地60畝。學校舉辦虹橋鎮“虹川杯”門球賽,離退休教師門球隊獲冠軍。10月,學校鼓號隊榮獲“肯德基”杯浙江省紅領巾社團文化節鼓號隊賽二等獎。
學校評為2002—2003年度教科研工作先進集體。
2004年
學校舉辦“虹一小之春”大型教研活動,於3月27-28日在虹橋電影院隆重舉行,邀請省特級教師俞正強、胡君兩位專家前來講課、點評,並進行學術講座;學校教師趙建英、虞淑麗、周玲琴、陳志燕分別上了語文、數學課,同時進行互動式評課。市教育局副局長王譽、普教科科長陳堅,虹橋鎮黨委書記黃榮定,副鎮長陳頌民,社會發展局局長陳小玉,及全市各兄弟學校領導和教師八百多人參加了教研活動,活動規模大、形式新、效果好。下半年,學校重視外出培訓學習活動,做到起點高、層次高,拓寬教師視野,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學校派遣周玲琴、柳恩理、陳永釧、趙建英等60人次赴杭州、寧波、嘉興、舟山等地參加全國國小語文、數學教學觀摩會和省第四屆語文備課會及樂清市第三屆語文骨幹教師培訓和市美術、音樂骨幹教師培訓。8月28日在市“征點子、解難題、促發展”教育論壇巡迴報告會上,柳恩理講述了“教師專業化建設”論題。11月份,學校邀請了省教壇新秀俞國平老師來校上示範課,並做了《預設與生成》的專題講座,邀請了《國小數學教師》編輯華忠明老師作了《關於數學案例與實踐反思——課堂教學
的自評》的專題講座,鄭琴萍、鄭邦微、吳傑鳳、徐海玲、趙顯芬、周玲琴、陳志燕、夏海霞、應秀芬、李麗飛、蔡愛芬等老師分別上了語文、數學研討課。
學校開展了《以管理創新促進教育創新,走內涵發展之路》綜合性課題研究,繼續開展《國小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與探索》及《低年級如何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研究》等課題實驗。26位教師撰寫論文參加樂清市第十一屆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活動,虞淑麗老師撰寫的案例獲溫州市論文三等獎,李麗飛、柳恩理、趙建英三位老師的教學論文,案例分別收集樂清市小語會編撰的《國小語文教學集萃》一書。周旭丹、黃雲丹、趙顯芬共同參與研究的課題《小學生心理障礙教育對策的探索研究》獲樂清市二等獎,陳志燕、張華建老師獲市數學教師基本功比賽三等獎。由於學校教科研成績顯著,被市教育局評為“教科研先進集體”,柳恩理、周旭丹評為樂清市教科研先進個人。趙顯芬評為省優秀少先隊輔導員。
2004年,學校完善了網站建設,建立了學校資源庫,並逐步開展電子化備課。這一年,學 生瞿天亮榮獲全國聲樂少兒組比賽一等獎,吳正元、許丁元同學分別獲樂清市手抄報比賽二、三等獎,瞿恩惠同學榮獲愛國主義讀書活動全國三等獎,楊昕同學榮獲溫州市演講比賽二等獎,樂清市一等獎。學校離退休教師門球隊榮獲“虹川杯”門球賽第一名,參加虹橋鎮首屆全民運動會獲門球賽冠軍。
2005年3月
全校開展“學雷鋒見行動”,為市慈善事業捐款32531元。學校離退休教師門球隊參加,虹橋鎮“三八”婦女節門球賽,榮獲第一名。4月,在市第四屆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心繫祖國,健康成長”講故事比賽中,學生葉慧慧榮獲一等獎,胡煜淼榮獲三等獎,學生楊昕在溫州市“人人講誠信”演講比賽中獲一等獎,胡一凡獲樂清市徵文比賽三等獎。學校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組織藝術節活動,取得好成績,學生瞿天亮、繆麗丹在聲樂比賽中獲樂清市一等獎、溫州市三等獎,唐頤在市首屆紅領巾主持人大賽中獲十佳主持人稱號,瞿天亮獲優秀主持人稱號。4月,學校舉辦了第二屆“虹一小之春”教學研
討會,由李麗飛、倪紅紅、計海霞三位老師執教上課,邀請了清江,大荊及本學區的有關老師參加。5月25日,該校鼓號隊在市少代會上表演,得到了上級領導和觀眾的讚賞和肯定。在這次少代會上,該校的楊昕被評為市十佳少先隊員,許海英被評為市優秀輔導員,曾支持本次活動的春風動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國貴被評為市少先隊事業貢獻者。6月29日—31日,全校師生、學生家長及團市委領導、鎮政府領導、學區中心領導、兄弟學校和村委會領導,聚集該校操場,舉行了兩場精彩紛呈的文藝匯演,節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小舞蹈家們熱情奔放,小歌唱家們歌聲甜美,小品、小演員們語言幽默。表演風趣,精彩的演出得到全場熱烈的掌聲。電視“樂清新聞”、《樂清日報》報導了演出情況。樂清電視台還在“風鈴”欄目專門播放了文藝演出的幾個節目。
上半年,學校派出教師70人次參加各科各類培訓和教學研究活動,陳永釧、薛淑靜、周玲琴參加浙江省農村骨幹教師培訓,周微微參加溫州市骨幹班主任培訓,計海霞參加溫州市英語骨幹教師培訓,李麗飛到上海教科院參加溫州市教師培訓活動。學校教師計海霞、管玲芬、周旭丹撰寫的案例均獲樂清市案例評比三等獎,柳恩理老師撰寫的文章在2005年第4期《溫州教育》、2005年第1期《樂清教育》及《樂清日報》上發表,林群、周旭丹撰寫的少先隊工作論文和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分別獲樂清市三等獎,在樂清市第五屆中國小教學論文聯評中,16位老師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
下半年,學校加強依法治校力度,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管理機制,制訂和修訂了《虹一小教師工作目標考核評估細則》、《教職工勞動紀律和獎懲制度》、《文明辦公室評比條例》、《千名家長評校風細則》、《學校先進教師評比細則》、《學校教科研工作條例》等,使制度日臻完善,學校管理做到有章可循。
10月,三位同學參加樂清市首屆少先隊員爭章技能大賽,分別獲得了一、二等獎,瞿天亮還獲得了溫州市銀獎,並當選為溫州市紅領巾理事會成員。
11月初,學校舉行了“首屆紅領巾主持人大賽”,經過現場主持、話題和才藝展示三個項目的激烈角逐,評選出十位校園紅領巾主持人。
12月8日學校為挖掘一年級新生的藝術特長,由四十位新生通過唱歌、跳舞、演奏、快板等形式展示了他們的才藝,十位同學獲十佳才藝表演獎。
這一年,學校評為溫州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少先隊被評為浙江省“雛鷹紅旗大隊”。學校組織了三次教研活動,組織了與四所完小的聯誼活動,承擔了虹橋學區的語文和英語教學研討活動,組織了一次送教下鄉活動,李麗飛、周旭丹、徐杏乾、趙玲微等教師分別執教上研討課,周玲琴老師在樂清市國小教學“實踐與綜合套用”的教學研討活動中執教了一堂課題為《重疊問題》的活動課。學校進行了9個課題研究,其中國家級子課題1個,溫州市級立項課題1個,校級課題7個,陳永釧老師選為溫州市教育學會國小科學分會理事。
這一年學校投入13萬元添置了一年級7套小媒體設備,學校行政辦公室,語數辦公室均配備了電腦,改善了辦學條件,建立了學籍管理系統,實現了學籍管理電子化。
在市、鎮各級領導的重視關懷下,新校區建設開始啟動,新校區建築面積17065平方米,總投資三千萬元,計畫在2006年底建成。
12月,學校抓緊新校區奠基典禮準備工作。
這一年學校圍繞時代特徵,作特色文章,堅持以人為本,紮實推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年底學校評上了市“三星級學校”。
光陰荏苒,歲月如歌。一百年來,從東鄉高等國小堂到虹橋鎮第一國小,一批批學子在這裡受到啟蒙教育,汲取營養,而後成為祖國傑出的人才。曾任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的胡開明,原浙江省委副書記陳法文,原浙江省軍區司令部顧問周丕振,原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蔡楊蒙,著名作家、詩人、院士何瓊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明,原國民黨中央常委、“立法院”院長倪文亞,南京軍區94789部隊裝備部上校副師職幹部萬春鳳,美國金融博士鄭昌光,加拿大藥學博士鄭皎姣,上海復旦大學教授朱元寅,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黃光宇,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蔡宗熹、溫州醫學院教授陳式蘇,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吳英貴、倪新錚,曾任浙江工業大學系副主任、副教授周懷溪,浙江工業大學高等數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李維宣,杭州大學外語教學部主任、教授萬昌盛,溫州師範學院副院長、教授丁金昌,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劉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鄭旭寧,溫州醫學院附一醫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瞿宣興,中國工商銀行台州地區中心支行行長、高級經濟師姚正度,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溫州日報社副社長、《溫州晚報》總編輯劉文起,浙江省美術家、書法家和攝影家三協會會員、樂清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倪亞雲,曾獲“中國攝影名師”稱號、省十屆人大代表葉君奮,第一屆亞洲賽艇錦標賽獲雙人單漿無舵手冠軍、運動健將朱樂丹,曾任甌海縣委副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的姚湘珠,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處長金肖斌,浙江省人民政府督查室主任謝濟建,樂清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建華,樂清市政協副主席倪德西等等都曾先後在虹橋鎮一小這所古老的學校里學習成長。
虹橋鎮一小在百年的風雨中執著前進,在百年的磨礪中書寫輝煌,勤勞的“一小人”在默默地奉獻,在創新中開拓。2006年1月16日,新校區奠基典禮隆重舉行,彩旗飄揚,鼓樂齊鳴,數千師生和市、鎮各級領導和兄弟單位、村居代表共同參加這一喜慶典禮。一座環境幽美,綠草如茵,設施齊全,氣勢宏偉的現代化校園將屹立在虹橋鎮鬧市區的東邊,虹橋鎮一小將插上騰飛的翅膀,創造新的輝煌!

校訓

團結 誠實 奮發 向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