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平花豬

樂平花豬

樂平花豬,江西省樂平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樂平花豬分布於景德鎮市和萬年、東鄉、波陽、德興、婺源等具。這種豬生長快、肉質好、性情溫順、適應性強、耐粗飼、無需特殊飼養,是江西省的優良地方豬種之一。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樂平花豬”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樂平花豬
  • 產地名稱:江西省樂平市
  • 品質特點:肉色紅潤、皮澤油亮、肉質緊密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1364號
  • 批准時間:2010年03月25日
產品特點,外貌特徵,肉品特徵,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條件,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外貌特徵

樂平花豬的特徵為“烏雲蓋白雪”,即毛色以黑為主,自頭部沿背脊至尾根為黑色,僅額心、尾尖、四肢及下腹部為白色(又稱七白或七花豬),頭形有獅頭、馬臉兩種,又稱兩個品系,其區別為獅子頭大、額寬、體軀高大(雙背脊);因其四肢下部為白色所以被稱為“四蹄踏雪”,也叫“獅子頭,梅花腳”。馬臉豬頭小面窄,體長腰窄(又稱單背脊),瘦肉率相對較高。
樂平花豬樂平花豬

肉品特徵

樂平花豬肉塊飽滿,肉色紅潤、皮澤油亮、皮質粘糯、肉質緊密、韌性十足;肥肉厚而如雪,瘦肉晶瑩剔透,肌纖維細緻直徑小,在胴體成熟後大理石紋明顯而且造型優雅,以細、密、勻為特點構成美麗3、內在品質指標:樂平花豬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谷氨酸含量為5.4毫克/100克,丙氨酸含量為15.58毫克/100克,pH值為6.05,肌內脂肪含量高達6.51%,肌纖維直徑細為61.77微米,樂平花豬背最長肌肌肉內脂肪含量7.17%;硬肋瘦肉肌內脂肪含量8.43%,火腿肉肌內脂肪含量8.89%,在烹飪加工過程中肌內脂肪損失甚微,一定量的肌內脂肪可以改善肉食風味、嫩度和多汁性,同時肌肉保水力增強,肌纖維熱收縮程度降低。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區域屬於平原微丘區,地貌類型以低山、淺丘、平原為主,產地主要為紅壤土,經國土資源部與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共同探明,樂平山地土壤中含有極其珍貴的稀有金屬—“硒”(樂平富硒土壤在0.4—0.7ppm左右,高於平均值的40—70倍),是樂平花豬生長的獨特土壤條件。

水文條件

樂平境內水系屬長江流域鄱陽湖水系,一河(樂安河)七水(洎水、官莊水、長樂水、建節水、車溪水、安殷水、潘溪水)呈羽狀分布於全境。水庫星羅棋布,其中最大的為共產主義水庫全長101千米,支渠175條全長298千米,農田可得到自流灌溉。地下水豐富,水質為軟水,水利設施、天然水系和優質的地下水資源,為樂平花豬生產及特色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氣候情況

樂平花豬產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濕潤宜人,年平均氣溫18.8℃。降水量1687毫米,無霜期257天。良好的氣候條件使農副產品較豐富,並有豐盛的水草,為樂平豬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飼料條件。
樂平花豬樂平花豬

歷史淵源

樂平以飼養母豬為主要副業已有1100餘歷史,自古以來養殖業興盛,水運發達,古代名口韓氏村民多以販運花豬到徽州為生計。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失利,被逼入樂平縣樂安河休整,劉伯溫宰殺樂平花豬滋補手下將士,個個吃得精神飽滿,神氣十足,士氣大振從而一舉打敗陳友諒。
清乾隆年間安徽商人把樂平花豬大量運往徽州銷售,據樂平縣誌記載:“清光緒二年(1876年)開始傳播至鄱陽、景德鎮等地,民國期間已遠銷閩、浙、皖三省”。樂平水桌酒聞名遐邇,其中招牌菜白切豬肉便是用樂平花豬做成。
20世紀70年代,樂平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飼養樂平花豬,因其全身皮毛稀薄,頭、額、尾尖、下腹及四肢下部為白色,其餘為黑色,故有“七白”和“烏雲蓋雪”之雅稱。
20世紀90年代開始,全國推廣進口良種豬後,樂平花豬的飼養者越來越少。
為了保護樂平花豬,江西省除了每年給保種下撥11萬元保種補貼外,還投資200萬元在樂平市郊外建設了樂平花豬保種場,成為全省首個現代化的畜禽保種場。

生產情況

2010年,樂平花豬生產規模達2萬頭,年產量1500噸。
樂平花豬樂平花豬

產品榮譽

2005年,樂平花豬被列為江西省重點保護品種。
2006年,樂平花豬被國家農業部納入首批138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名錄,躋身“國寶畜禽”之列。同時,樂平花豬還被聯合國糧農組織編入《世界家養動物多樣性信息系統》,是中國48個優秀地方豬種之一。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樂平花豬”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樂平花豬產於江西省樂平市,位於東經116°53′36″—117°32′40″,北緯28°42′14″—29°23′24″,地處樂安河中上部,鄱陽湖邊上。海拔在300—800米,坡度在25—65度之間,域範圍包括:接渡、眾卜、吾口、後港、禮林、農科園等5個鄉鎮和一個園區。

質量技術要求

繁殖技術規程
1、配種以本交為主,樂平花豬純凡實行重複配種,雜交可實行雙重交配。
2、高溫的7—8月前後公豬性慾下降,精液質量差,密度下降,影響產仔數,一般不宜安排配種。如實行常年產仔,配種最好在傍晚或早晨進行。
3、掌握配種適時,發性母豬接壓腰臀部呆立不動,外陰部紅紫,陰道流出白色粘稠液,接受公豬爬垮,為最佳配種時機,時隔8—12小時,再進行第二次復配。外來豬種性期較長,有必要可實行三次配種。
4、公、母豬配種前一段不餵料,配種前母豬要清洗外陰,公豬要清除腹部污垢,配種時謹防公、母豬滑跌,配種員應幫助公豬把陰莖引導插入陰門。
5、定期檢查公豬精液,包括射精量、精子活力、密度、畸形率等,精液不合格,失去繁殖能力的,要及時淘汰更新。
6、母豬分娩持續時間為4小時,超過產程2小時,則視為難產,應注射催產素,採取人工助產措施。
7、仔豬斷奶後,一般母豬在3天以後發情,斷奶後7—10天不發情的母豬,應加強飼養管理,並用公豬誘情。
飼養管理技術規程
一哺乳仔豬的飼養
1、吃足初乳,仔豬降生後要訓練其捕捉乳頭,先讓弱小仔豬吃飽,然後再放入初生個體大、活力較強的仔豬。
2、定時放乳,仔豬出生吃足初乳後,關在補料間內,每隔2小時放乳一次,接連三天,以後仔豬會自覺進出,這樣可以防止凍死或壓死小豬。
3、及時補鐵,仔豬出生三天后要注射補鐵針,每頭肌注2毫升,十天后再注射一次,防止仔豬發生缺鐵性貧血。
4、及時補料,仔豬7—10天開食,30—40天會進入旺食,白天隔2小時補料一次,晚間9—10點再加餵一次。仔豬補料最好用全價乳豬料。
5、仔豬出生後實行35—40天斷奶,斷奶技術要點:
①一般仔豬體重應達到7千克,日平均食量達250克以上;
②飲料逐步過渡,斷奶第1—2天,用乳豬料70%、仔豬料30%,第3—4天乳豬料、仔豬料各50%,5—6天,乳豬料30%、仔豬料70%,7天以後,全部用仔豬料餵養;
③斷奶仔豬1周內要控料餵養,少吃多餐,避免過食引起瀉肚。
6、母豬離欄後,仔豬留原欄1周后轉欄保育,仔豬合群時,力求大小一致,每欄數量相等,弱小仔豬合群應特別護理,合群時,豬體應噴霧來蘇爾藥液,以抗氣味一致,防止撕咬。
二哺乳仔豬的管理
1、仔豬出生後立即用清潔布擦乾,然後剪開,斷尾(計畫留種不斷尾),打耳號。創口用碘酒消毒,稱初生窩重,做好生產記錄。假死仔豬護救:①在鼻腔內塗上酒精;②用溫水浸泡有良好的護救效果。弱小仔豬可擠乳人口餵養,補充葡萄糖等。
2、注意保溫,冬季氣溫低,仔豬補料間要加墊草,裝紅外燈(離地面40—50公分),溫度30℃左右為宜。
3、母豬因故死亡,泌乳不足或乳頭不足時要及時寄養與並窩,一般要在仔豬出生後三天內完成。寄養與並窩最好在晚間進行,大小力求均勻,並將母豬鼻端仔豬身上噴灑少量的0.2%的來蘇爾,以求氣味一致,防止母豬咬傷(死)仔豬。
4、為預防黃、白痢,仔豬初乳前,可灌服6甲氧嘧啶每頭1毫升。
三種母豬的飼養
1、母豬斷奶三天內,必須嚴格限量,多供飲水,使其回乳。三天后,膘性差的,可參照懷孕後期的飼養標準,日供量2千克,15天后,轉妊娠前期母豬料。
2、妊娠母豬保持中等營養水平,中等膘性,前期(配種後80天內)限量餵飼,以免過肥。後期(80天后)飼養水平適當提高。母豬妊娠期間,要禁止餵腐爛變質的飼料,以免引起死胎或流產。飼養標準:樂平花豬前期消化能2.4兆卡,粗蛋白12%後期2.7兆卡13%雜一代母豬前期2.8兆卡13%後期3兆卡14%日供量2.2千克。青料1—2千克(日糧中禁用棉子餅)
3、哺乳母豬飼料營養水平要求高,樂平花豬每千克含消化能3兆卡,粗蛋白14%,雜一代母豬每千克含消化能3.1兆卡,粗蛋白15%,母豬產後1—7天,日餵量2千克,7天后餵2.5千克,以後按實際哺乳仔豬頭數計算,每3頭仔豬,增料0.5千克,膘性差,泌乳力強的母豬可以適當增加。
四種母豬的管理
1、調教母豬在固定的地方排便、睡覺、採食。
2、母豬懷胎後,防止機械性流產,嚴禁鞭打,不要擁擠,不要驅趕。妊娠後期減少運動,單圈飼養。
3、分娩前7天應進產房,做好產房消毒,保持乾燥、清潔,並備有墊草。分娩後要保持產房安靜,乳房用乾淨毛巾擦洗,胎衣及時取走,防止母豬吞食。
4、哺乳母豬要適當運動。日糧有青料供給,要特別注意乳頭衛生,防止乳頭損傷。斷奶前逐漸減料,一次斷奶。
五種公豬飼養管理
1、單圈飼養,充足運動。
2、飼養標準:配種期:每千克含消化能3兆卡,粗蛋白14%非配種期:每千克含消化能2.6兆卡,粗蛋白13%日採食量2千克,青料2千克。
3、保持豬體清潔,定期滅癬,消滅皮膚病。
4、飼料中禁用棉子餅和菜籽餅,注意補鈣,在青料斷供時,最好加餵予混料。
5、配種時,必須單一出欄,防止撕咬。
六肉豬飼養管理技術規程
1、從斷奶到出欄,分二個階段,從20千克—60千克為前期,60千克至出欄為後期。前期每千克消化能3兆卡,粗蛋白14—15%,後期消化能2.9兆卡,粗蛋白13—14%。採食不限量,前期每日三餐,後期二餐,不剩料,吃飽為度,杜絕飼糧浪費。
2、肉豬可以合群飼養,每欄10—20頭,欄內占用面積,中豬0.5—0.7平方米,大豬0.9—1平方米,但要根據氣候條件靈活確定,高溫季節,關養密度要低些。
3、調教肉豬排便、睡覺、採食三定位,搞好欄舍衛生。
4、適時出欄,體重90—100千克左右出欄為宜,超過體重,會增加飼養成本,影響經濟效益。
保種選育方案
一群體規模飼養生產母豬100頭,不同血緣公豬6頭。
二選育指標
1、產仔數:初產9頭,育成8頭,經產11頭,育成9頭。
2、60日齡斷奶窩重:初產90千克,經產110千克。
3、肥育性狀:日增重480克,料肉比3.8:1,瘦肉率40%以上。
4、生長發育,2月齡公豬體重13千克,母豬12千克,6月齡公豬體重50千克,體長96厘米,膘厚1.8厘米。母豬體重52千克,體長95厘米,膘厚2厘米。
三選育方法
1、選育原則
①選育種豬必須健康無病,無遺傳疾患,符合本品種外貌特徵。
②建立種豬核心群,各項指標在平均數加一個標準差以上者,才能選入核心群。達到平均值以上者進入繁殖群,育種群豬不得隨意變動或淘汰。
③各項選育指標低於一個標準差一般不予選留。
2、選種內容
①斷奶時根據公、母和祖先的品質,體重整齊度以及本身的生長發育和體型外貌進行鑑定,在選留時,力爭多留,以便精選,選留比例:小母豬3:1,小公豬4:1。
②六日齡,根據生長發育、體質外形以及同胞測定的結果進行選種。
③初產後,根據生產性能(繁殖性能)以及後裔測定結果進行選種。
3、選種方法
①斷奶階段:以毛色、耳形、奶頭數、窩重、個體重、體質無遺傳疾患作為選留標準。
②六月齡,以日增重、體形外貌、體長、四肢健壯為選留依據。
③配種前,淘汰生長發育落後的個體或有繁殖疾患不能作種用的個體。選配時,要避免高度近交。
④初產階段:以母性、產仔數和斷奶窩重為主要選擇指標。選擇指數由產仔數(包括死胎、木乃伊)和斷奶全窩重構成,即:1(%)=(y1+y2)/2×100%y1=該窩產仔數/同期初產母豬平均產仔數;y2=該窩全窩重/同期初產母豬平均斷奶全窩重。為了提高選種的準確性,要創造條件做同胞或後同商肥育測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