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小鰾鮈

樂山小鰾鮈

樂山小鰾鮈,Microphysogobio kiatingensis (Wu, 1930),鯉科小鰾鮈屬的一種魚類。體長,前段稍粗壯,向後漸側扁,腹面圓,尾柄較細。頭略短,錐形。吻稍尖,其長几與眼後頭長相等,鼻孔前方下陷,但不明顯。口下位,稍寬,深弧形。唇厚,較發達,具顯著乳突,上唇中央乳突較大,至兩側分成2—2行,通常外觀僅見單行,近口角處成多行小乳突;下唇分3葉,中央l對卵圓形緊靠的大肉質突,上具小乳突,兩側葉大,後伸至口角處與上唇相連,上有多數明顯乳突。分布於珠江、靈江、錢塘江長江水系的中上游。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樂山小鰾鮈
  • 拉丁學名:Microphysogobio kiatingensis (Wu, 1930)
  • 別稱:樂山棒花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鯉形目
  • 亞目:鯉亞目
  • :鯉科
  • 亞科:鮈亞科
  • :小鰾鮈屬
  • :樂山小鰾鮈
  • 分布區域:長江中下游,珠江水系
概述,識別特徵,

概述

編號:6136
樂山小鰾鮈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目名:鯉形目
中文科名:鯉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亞科:鮈亞科
拉丁亞科:Gobioninae
中文屬名:小鰾鮈屬
拉丁屬名:Microphysogobio
拉丁種名:kiatingensis
定名人:(Wu)
年代:1930
中文名:樂山小鰾鮈
ogenus:Pseudogobio
原始文獻:Sinensia., 1(6):70.
模式產地:四川樂山
類型:6
國內分布:西江, 北江, 長江中上游和靈江等水系
特有:y
資料來源:珠江魚類志:145-146. 中國鯉科魚類志[下卷]:525. 廣西淡水魚類志:130.

識別特徵

背鰭iii—7;臀鰭iii—6;胸鰭i—12—13;腹鰭i—7。側線鱗35-37;背鰭前鱗9—10;圍尾柄鱗12。第一鰓弓外側鰓耙4~5。下咽齒l行,5~5。脊椎骨4+33~34。體長為體高的4.0一5.5倍,為頭長的4.1~5.2倍,為尾柄長的5.9~7.5倍,為尾柄高的10.0~12.0倍。頭長為吻長的2.6~3.1倍,為眼徑的3.2~4.5倍,為眼間距的3.1~4.5倍,為尾柄長的1.1~1.6倍,為尾柄高的2.1~2.9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5~1.9倍。上下頜角質邊緣發達。須1對,位口角,長度小於眼徑。眼中等大,側上位,眼間平坦,眼間距等於或略小於眼徑。體被圓鱗,胸鰭基部之前裸露。側線完全,前部略下彎,腹鰭起點之後平直。背鰭無硬刺,外緣略凹,起點至吻端約與其基部後端至尾鰭基相等。胸鰭較短,後緣稍圓鈍,末端遠不達腹鰭起點。腹鰭起點位背鰭基部中央的下方,與背鰭第三、四根分枝鰭條相對。肛門位置較近腹鰭,位腹鰭基部與臀鰭起點間的前1/4~1/3處。臀鰭短,起點至尾鰭基的距離小於至腹鰭起點。尾鰭分又,上下葉幾等長。下咽齒稍側扁,纖細,末端尖,鉤曲。鰓耙不發達,在鰓弓彎曲處留數枚短錐形鰓耙,其他均為呈瘤狀小突的痕跡。腸管略粗,長度大於體長.約為其1.2~1.3倍。鰾小,2室,前室橫置扁圓形,包於韌質膜囊內;後室極細小.呈短指狀突,露於囊外,其長約為眼徑的1/2,頭長為鰾全長的2.8~3.2倍。腹膜灰白,上布有多數黑色素點。體淺灰黑色,背部稍暗,腹部灰白。背部正中有5 6個較大的黑斑,體側中軸有1較寬的灰暗縱紋,通常在此紋上帶有8~11個黑斑。背、尾鰭具多數小黑點,胸、腹鰭上亦有,臀鰭灰白。
樂山小鰾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