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仁厚

樂仁厚

樂仁厚,唐朝大臣,籍甬東鎮海(今浙江寧波)。樂良才、樂顯揚的先祖,後者為北京同仁堂始祖。他哥哥是樂仁規。

基本介紹

  • :樂父
  • 所處時代唐朝
  • 出生地:甬東鎮海(今浙江寧波)
  • 主要成就:鎮東節度使
  • 主要作品:《樂氏宗祠碑》
  • 本名:樂仁厚
人物簡介,文獻記載,遺蹟,樂姓起源,樂氏宗祠,候濤山詩,北京同仁堂創辦,

人物簡介

鎮海大碶湖塘人。樂仁厚為唐昭宗時時刑部尚書御史大夫。曾任鎮東節度使握有重兵。
有兄樂仁規,900年(唐昭宗光化三年),擢兵部尚書。兄弟同仕,為帝左右,為一時佳話。

文獻記載

全唐文》卷九十一,昭宗(二),賜鎮東軍押衙樂仁厚敕:鎮東軍節度使左押衙充明州都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刑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上柱國持節辯州軍事樂仁厚,居總大藩之萬里,出揚阜俗之雙旌。況辯州昭五嶺之沖,南浦控三峽之要,俾爾勛忠,列於奏薦。隼飛萬里,熊耀雙幡,右副爾知,同安疆域。故敕。

遺蹟

今寧波樂尚書宅
北侖樂氏宗祠

樂姓起源

樂源出於子姓西周末年,宋戴公的兒子公子衍,字樂父,他的孫子以祖父的字為氏,稱為樂氏。
樂姓起源於春秋時期,是宋國王族的後裔,發源於河南商丘

樂氏宗祠

樂氏宗祠位於寧波市北侖區大碶街道湖塘村,1991年被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始為唐朝光化年間(898~901)大司馬樂仁規與大司寇樂仁厚兄弟故宅,後遭火焚。雍正十三年(1735)春,改建樂尚書宅前殿為樂氏宗祠。道光九年(1834)擴建修葺。宗祠坐北朝南,共有門廳、正堂兩進,左右廊廂房各三間。占地面積750平方米,建築面積560平方米。廳與堂皆為硬山式,抬梁穿斗混合結構,五開間;通面闊20.9米,門廳進深6.4米,正堂進深12.65米。宗祠內現存清《樂氏宗祠碑》1通,《樂氏宗譜》1套,木刻屏風17塊。
樂氏宗祠是北侖區域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宗祠

候濤山詩

唐時湖塘(在今北侖大碶)樂仁厚曾任刑部尚書,他有一首《候濤山》詩:蟄龍浮海出,一葦渡江沙。紫竹迷朝霧,紅燈綴晚霞。半軒明月在,滿座好風賒。妙法僧參處,琉璃映法華。
樂仁厚與兄兵部尚書仁規在唐光化年間(898~900)因為正直遭忌,又以朱溫之亂,棄官歸隱。從上首詩中可以看出,1100年前招寶山上不但有寺宇供和尚棲息,而且紫竹朝霧、紅燈晚霞、半軒明月、滿座好風,景致還怪美的哩。

北京同仁堂創辦

社會上流傳說:掌柜的原姓岳,明朝末年由浙江來京,以串街行醫兼帶售賣藥材,每次來京都住在大柵欄一家姓樂的山西人開的客棧里。樂家只有老夫婦二人,專門接待南來北往以販賣藥材為生的客人。岳掌柜和樂家夫婦相處得很好,相互信任。清初某年,樂家老夫婦回山西探親,將客棧交給岳掌柜看管,但老人一去毫無音訊,岳掌柜就改姓樂,並繼承了這家客棧,又改行商為坐商,兼帶行醫。這個岳掌柜就是樂尊育,客棧改為同仁堂的時間是康熙己酉年(1669年)。
樂尊育真的原來姓岳嗎?我們聽到的卻是另外一種情況。
北京同仁堂藥店是樂家創辦的,所以又名“樂家老鋪”。提起樂家的遠祖,可以追溯到唐朝昭宗在位年間(889年-903年)。
唐昭宗李曄即位吋,唐朝已經面臨崩潰。地方上藩鎮割據,不把中央朝廷放在眼裡;朝廷里大臣和宦官嚴重對立,皇帝沒有一點權威。在這種情況下.藩鎮的頭子朱溫的勢力越來越大。
朱溫原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手下的大將,後來投降了唐朝廷,被賜名全忠,封為宣武節度使。憑藉著手中的權勢,朱溫一步步走上了篡唐的道路。起初,他勾結宰相朱胤,殺死了大批宦官,開始控制朝政。之後,他又精心策劃,殺死了崔胤等朝臣,完全控制了唐昭宗。
朱溫的篡唐行為引起了許多大臣的不滿,特別是身居高位的樂仁厚、樂仁規兩兄弟。當時,哥哥樂仁厚是朝廷的大司寇,掌管刑罰等事;弟弟樂仁規是太醫署太醫令,負責朝廷醫學、醫務的傳授和監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