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葉(槲葉)

槲葉(槲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槲葉拉丁名為Quercus dentata Thunb,是指槲樹的葉子,其形大如荷葉,為多年生灌木,木不成材,易彎曲,且生長緩慢。當地主要用於燒火做飯,可以用來包方形的槲葉粽子。

本草綱目》記載:槲葉,氣味甘、苦、平,無毒,具有止血、止渴利小便的功效。因為槲葉的醫療效果並不十分突出,所以在我們國家一直以來人們對它都是視而不見,任其在荒野中自生自落。產於河南省西南部,商洛地區,最大的生產加工基地是嵩縣車村鎮。主要用作食品的包裝,日本韓國長年從中國進口大量的槲葉加工後的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槲葉
  • 拉丁學名:Quercus dentata Thunb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盧氏、魯山、欒川、西峽等
  • 功效:止血、止渴利小便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境分布,藥用開發,化學成份,本草圖經,

基本信息

【拼音名】Hú Yè
【別名】槲若
【來源】藥材基源:為殼斗科植物槲樹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Quercus dentata Thunb.

形態特徵

槲樹為落葉喬木,高可達25m,樹皮暗灰色,有深溝;小枝粗壯,有槽,密被灰黃色星狀絨毛。葉互生;葉柄長2-5mm.密被棕色絨毛;托軒線狀披針形,長1.5cm;葉革質或近革質,倒卵形或長倒卵形,長10-30cm,寬6-20cm,先端漸鈍,基部耳形或窄楔形,邊緣有4-10對波狀裂片或粗齒,幼葉上面疏被柔毛,下面密被星狀絨毛,老葉下面絨毛,側脈4-10對。
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長約4cm,軸密被淺黃色絨毛,生於新枝葉腋,花被具灰白色絨毛,雄蕊8-10;雌花序長1-3cm,雌花數朵集生於幼枝上,子房3室,柱頭3.殼斗杯形,包圍堅果1/2-2/3,連苞片徑達4.5cm,小苞片革質,窄披針形,長約1cm,張開或反卷,紅棕色,被褐色絲毛,內面無毛;堅果卵形或寬卵形,直徑1.2-1.5cm,高1.5-2.3cm,無毛,柱座高約3mm.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700m以下的山地陽坡,或與其他櫟類、櫸樹、馬尾松等混生,有時成純林。
資源分布:中國只有豫西一帶,如盧氏、魯山、欒川、南召、西峽等少數縣的山上才長這種槲葉。
陝西南部也有,如商洛洛南地區。

藥用開發

最近幾年,槲葉的藥用價值尚未得到完全開發,但由於人們越來越重視綠色包裝,其在食品包裝中的優勢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日本,槲葉被稱作柏葉,象徵著吉祥如意、長命百歲。每年的男孩節,大家都要食用一種名叫“和生果子”的食品,其包裝必然使用槲葉,用槲葉包裝的“和生果子”,不僅顯示了傳統和吉祥,更重要的是給食用者一種心理上的祝福。就如國內的端午節必須要用竹葉來包裝粽子一樣,除了表達傳統的紀念以外,更多的是給人一種祝願。而用槲葉做成的槲包,更是伏牛山一帶的傳統文化,延續至今。
加工槲葉出口的國家很少使用槲葉,這是忽視商機的一種表現。目前國內的食品企業還沒有發現槲葉包裝食品的巨大商機,對槲葉的包裝作用還沒有深刻的認識。河南是槲葉加工的主要基地,在河南嵩縣,加工槲葉占據了日本市場的一半,但在整個河南省內,很少見到使用槲葉來包裝食品的,這除了傳統因素以外,更是商家忽視商機的結果。
槲葉因為其獨到的味覺衝擊,對促進食品的銷路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問題是誰來進行包裝嘗試,可供使用的食品應該很多,商洛和豫西一帶有些地方就有用槲葉包粽子的習俗,未來可供嘗試的食品有很多,包括月餅、麵包、蛋糕等等。 槲葉包裝食品的優勢首先在於味覺遐想,它給消費者的信息是衛生、天然、整潔、不污染食品和有利於環境保護。
在對紙包裝的前期污染、塑膠包裝的後期污染、金屬包裝的高昂費用進行討伐的時候,槲葉這一天然包裝材料理應受到更多的關注和推廣。對於食品企業來說,優先採用槲葉包裝,不僅給廣大的消費者送來了健康的食品,並且一定能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化學成份

槲樹葉含山柰酚3-O-[2″,6″-O-(E)-二對香豆醯基-β-D-吡喃葡萄糖甙]

本草圖經

【異名】槲若(《唐本草》)。
【來源】為殼斗科植物槲樹的葉。
【炮製】《本草圖經》:"微炙令焦。"
【性味】《唐本草》:"味甘苦,平,無毒。"
【功用主治】治吐血,衄血,血痢,血痔,淋病。
①《唐本草》:"主痔、止血,血痢,止渴。"
②《綱目》:"活血,利小便,除面上皶赤。"
③《現代實用中藥》:"治淋病,尿赤,又驅絛蟲。"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搗汁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選方】①治吐血:槲葉不拘多少,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取五、七分,和滓服。(《簡要濟眾方》)
②治大衄,口耳皆出血不止:槲葉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頻服即止,(《聖惠方》)
③治初得腸風,及血痔熱多者:槲葉微炙,炒槐花減槲葉之半,同為末。米飲調服,血痔熱者尤佳,亦堪為炭。(《本草衍義》)
④治冷淋,小腸不利,莖中急痛:槲葉搗篩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七寸,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之。(《聖惠方》)
⑤治螻蛄瘺:槲葉,燒灰細研。以泔別漬槲葉,取汁洗之,拭乾,納少許灰於瘡中。(《聖惠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