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法華寺西亭

《構法華寺西亭》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所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寫西亭凌駕眾山之勢,凸顯其高廣;又寫江水繚繞、夕陽飛鳥,增添了西亭的秀麗;於此天地美景之中,柳宗元悲從中來,隱隱約約吐露出黜謫心境,雖然結以“且寄須臾閒”,卻仍然令人感到說不出的憂戚。此詩滿懷怨憤,意在言外,耐人尋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構法華寺西亭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柳宗元
  • 作品出處:《柳河東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構法華寺西亭1
竄身楚南極2,山水窮險艱3
步登最高寺,蕭散任疏頑4。
西垂下斗絕5,欲似窺人寰6
反如在幽谷7,榛翳不可攀8
命童恣披翦9,葺宇橫斷山10
割如判清濁11,飄若升雲間。
遠岫攢眾頂12,澄江抱清灣13
夕照臨軒墮14,棲鳥當我還15
菡萏溢嘉色16,篔簹遺清斑17
神舒屏羈鎖18,志適忘幽潺19
棄逐久枯槁20,迨今始開顏21
賞心難久留,離念來相關。
北望間親愛22,南瞻雜夷蠻23
置之勿復道24,且寄須臾閒2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法華寺:在永州地勢最高處。西亭:法華寺西廡的外面,有大竹數萬株;竹林外邊,山形下斷,榛莽叢生,蒙雜擁蔽,不利遠眺。於是砍去叢莽,在斷山上構築了一個兩見方的亭子,因地處法華寺西,故名西亭。
  2. 竄:逃匿。這裡形容被放逐的狼狽。極:終極,盡頭。
  3. 山水:指環境。窮:極其。
  4. 蕭散:閒逸。任:任意,率性。疏:疏放,放誕。頑:頑劣,頑皮不順從。
  5. 垂:通“陲”,邊。斗:通“陡”。
  6. 欲似:好像。欲,似。
  7. 反:相反,指與從山上俯視相反,從山下往上看。
  8. 榛翳(yì):叢生的草木濃密覆掩。
  9. 童:仆。恣:任意,盡力的。披翦(jiǎn):砍削。披,砍伐。翦,同“剪”,削。
  10. 葺(qì):蓋房。宇:屋檐,指亭閣。橫:橫對著。
  11. 割:切開,劃開。判:分開,差別。清濁:天地。古代認為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降為地。
  12. 岫(xiù):峰巒。攢(cuán):聚集,湊攏。頂:峰頂,山頭。
  13. 抱:環繞。
  14. 臨:對著。軒:窗。
  15. 當:對著。
  16. 菡萏(hàn dàn):荷花。溢:流出。嘉:美好。
  17. 篔簹(yún dāng):一種竹子,莖粗而節長,這兒泛指竹子。遺清斑:留下了清晰的斑痕。指湘妃在竹枝上灑下血淚,化為竹上的斑痕。
  18. 屏:除去。
  19. 志適:心情安適。志,心理活動或思想。適,安寧,舒適。幽潺(chán):憂愁。潺,愁苦,煩惱。
  20. 枯槁:憔悴。
  21. 迨(dài):到。始:才。
  22. 間:隔離。
  23. 夷蠻:古代稱少數民族,東方為夷,南方為蠻。這兒泛指南方各種少數民族。
  24. 置:放下。
  25. 寄:托,靠,憑藉。須臾:片刻。

白話譯文

竄逐在楚地的最南端,這裡的山水窮盡了艱險的景象。
我邁步登上了永州城地勢最高的法華寺,一任蕭散疏頑地盡情暢遊。
寺廟檐下的山勢非常陡峭,可以在那裡看到整個人間。
但那裡反而像身處幽谷當中,荊榛覆蓋令人難以登攀。
我讓僮僕將那裡翦伐乾淨,構建了亭宇來截斷了山勢。
景象分明可以判斷清濁,飄飄欲仙似乎升在了雲霞間。
遠處的山群恍如向西亭來聚湊,澄澈的江水環抱著清清的山灣。
夕陽面臨著軒窗而墮下,棲息的鳥兒也在我的面前飛還。
荷花開出了美麗的色彩,篔簹竹子上留存著無數淚班。
神情舒暢使我屏絕了羈絆,心志閒適也忘卻了儒弱幽孱。
我自從被貶逐以來已經憔悴了很久,到今天登臨西亭才感覺到開顏心快。
但這種賞心樂事實在難以久留,離別的思念又湧上心頭。
向北眺望,自己的親友都被隔在遠方;向南瞻看,到處是蠻夷間雜。
放下這些雜念,不要去想吧!讓我在這短暫的時間裡享受閒適的樂趣。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夏。柳宗元《法華寺西亭夜飲賦詩序》:“余既謫永州,以法華寺浮圖之西臨陂池丘陵,大江連山,其高可以上,其遠可以望,遂伐木為亭,以臨風雨,觀物初,而游乎顥氣之始。間歲,而元克己由柱下吏謫焉而來。無幾何,以文從余者多萃焉。”可知法華寺西亭建於元克己謫永前二年。而元克己至永州不遲於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推之,法華寺西亭建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因為此詩中提及“菡萏溢嘉色”,故知作詩之時為夏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可分為四個部分:
首四句寫遭貶後想通過出遊聊以自慰。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心情苦悶憂憤,感到環境十分艱險。於是常出遊以求排遣,更趁著蕭散閒逸之時,大加放縱自己的疏頑之性。其實,柳宗元不是真的蕭散,而是被剝奪了參與政事的權力壯志難酬。柳宗元也不是真的疏頑,而是保守派打擊迫害他的藉口託詞。柳宗元強壓滿腔怒火,故作輕鬆調侃,這表明了他絲毫不向惡勢力屈服的倔強。
接下來的六句,是寫東山的高峻和構建西亭。柳宗元構建西亭,是因為東山高峻,砍伐榛莽雜草之後,可以飽覽風物,賞心悅目。一來算是蕭散無事時做了一件自已樂意做而且能夠做的事,二來證明自已確實生性疏頑,不思改過,反而變本加厲,孤傲山林,樂山樂水,表現出不屈抗爭的勇氣和憤激的心情。
然後,詩人抒發了建亭後所見美景的舒暢心情。寫景從高而下,從遠而近。在高峻的東山頂上仰天俯地,有遺世獨立之感。遠山湊攏,澄江懷抱,胸襟不由開闊博大。夕照臨軒,棲鳥飛還,菡萏艷色,斑竹清痕,清麗寧靜的自然美景,令他陶醉。由於貶謫而枯槁的精神,到此時方才開顏。當然,這只是暫時的、精神上的摒除和遺忘。
最後六句,寫鄉愁別情襲來,詩人強自寬慰,卻愁上加愁。賞心樂事最忌孤寂,何況柳宗元又身處貶謫的現實之中,所以山水之樂只能暫忘心中鬱壘,時間稍長,不由得又勾起了深切的鄉愁離恨。結句倒頗有《古詩十九首》其中“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的味道,可謂意味深長。
詩人遭貶而心情壓抑,出遊以求解脫,陶醉美景而暫悅,勾起鄉愁,強自寬解而其實未能,這是柳宗元山水詩最常見的結構方式和表達手法,此詩也證明了這一特點。
總之,樂以忘憂是短暫的,謫居的苦悶,則是根深蒂固的。

名家點評

明代學者許學夷《詩源辯體》卷二十三:子厚五言古,較應物有同有異。......“竄身楚南極”等篇。語雖蕭散,而功用始周,與應物小異。
現代作家吳文治《柳宗元詩文選評》:前半敘築亭緣起與經過,大致與《西亭記》所言相似;但後半卻著重寫感懷,抒發其樂與優的矛盾。作者雖因亭外美景感染樂以忘優,然樂中有憂。“賞心難久留,離念來相關”四句,說明其樂以忘憂是短暫的,而謫居的苦悶則難以消除。所謂“置之勿復道,且寄須臾閒”,亦不過是作者在無可奈何的處境中聊以自慰而已。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唐德宗貞元(793年)中進士。曾任監察御史,與韓愈共事。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參與王叔文領導的政治革新,任禮部員外郎。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司馬。十年後,又改任柳州刺史,卒於任所時年47歲,世稱“柳柳州”,亦稱“柳河東”。柳宗元也是唐代古文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世人以“韓柳”並稱。他的散文寫得很出色。其作品由劉禹錫編成《柳河東集》三十三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