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科村

榮科村隸屬萊城區和莊鄉,位於萊城東北32公里、和莊鄉政府駐地北2公里處。望魯山南麓偏東。北靠官家村,南鄰和莊村,兩邊山頂分水嶺與下窪村接壤。東南炮台山與淄博市交界,山下的205國道、萊博高速公路由村東穿過。全村919口人,土地866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榮科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面積:866畝
  • 人口:919人
村莊名片,人文自然,

村莊名片

榮科村隸屬萊城區和莊鄉,位於萊城東北32公里、和莊鄉政府駐地北2公里處。望魯山南麓偏東。北靠官家村,南鄰和莊村,兩邊山頂分水嶺與下窪村接壤。東南炮台山與淄博市交界,山下的205國道、萊博高速公路由村東穿過。全村919口人,土地866畝。
榮科村,明朝中期立村,原名蓉棒峪。清初期改名榮科村。村中先有姜、常二姓,後有田、李、薛姓陸續遷來。村中共12姓,李、薛姓居多。
據《萊蕪市和莊鄉組織史資料》載,榮科村1937年隸屬博萊縣石馬區管轄;1945年隸屬萊蕪縣常莊區;1958年屬於萊蕪縣和莊鄉;1959年隸屬萊蕪縣常莊人民公社;1984年隸屬常莊辦事處;1985年隸屬和莊鄉管轄至今。
村中古樓聳立二街之間,飛檐已缺,瓦草覆蓋,鴿子聚集。古樓建立還有段故事。據說李家老祖李得梅初到蓉棒峪,見芙蓉飛霞,福山懷翠,特在此風脈點上,前建古樓,後建塋墓,以接風水,發達本族。同時聘師置塾,教育子孫。清末李家出了兩位秀才,是親兄弟,哥哥善吟詩賦對,二弟愛岐黃之術,在萊博之間享有盛名。二人之後,村中文人疊出。恢復高考後,村中學子薛仲順第一個考入大學,相繼考出大、中專生31名。合班並校後,村中學子在和莊中、國小讀書,多數成績優秀。村中一老者題詩“村中八景”。尋景相觀,確有動人之處。風水寶地筆架山,位於村南,迷信的說法這是村中多出文人的基礎。
石橋南北小路是官家村、榮科村通往和莊村的捷徑,若逢和莊集日,人來人往,攜筐挑擔,過往橋上。從橋北東行是榮科村幼稚園,1999年,村兩委投資3萬元進行設備配套。園中大中型玩具全部配齊,室內外環境優美,師資達標,兒童們在這裡要學得學、欲玩得玩。
越過石橋順流東下 50米,再折向南便到了長虹電纜廠。該廠占地30畝,現正在擴建中。高大的廠房,來往的車輛與廠內堆積如山的新設備,給榮科村口增添了幾分熱鬧。電纜廠、管道安裝廠、剛要興建的剪板廠成三足鼎立之勢,榮科工業園正在崛起。
1913年,村里人辦起京劇戲班,班中淨角李玉和演唱雙絕,被博山三民戲院聘去,紅極一時,後調到青島京劇團工作.村中戲班演員在李玉和的影響下,演藝水平不斷提高,在四方鄉里小有名氣。“文化大革命”期間,村中京戲又興盛了幾年。逢年過節,戲迷們義務演出,深得村民及近村民眾的歡迎,村中戲迷多出自毛家,聽其談戲,如糖似蜜。
古往今來,榮科村為國家輸送不少優秀人才。李同寶原任青島航空學院院長;李兌寶曾任山西省安康市市委書記;薛梅禮曾任濟南鐵路局處長;李玉崮為河南省洛河市稅務局長;李傳普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在革命戰爭年代,榮科村十幾位青年馳騁疆場,搏殺群凶,李加運等七位英雄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畢業的大、中專生有的在市、區、鄉級從事行政工作,大部分奮鬥在教育戰線,或從事教育管理,或執鞭講台,多是優秀工作者。
榮科村地靠博山,與石馬鎮多有聯姻,物質文化交流使村里人思想活躍,而易接受新事物,1971年村中人用上了電;1973年修水庫一座,並完成配套工程;1974年建起了機械廠;1976年整平土地360畝;1990年全村人吃上了自來水;2000年鋪設了村內外水泥路620米;普及了有線電視;用戶電話達132門,辦成了電話村;2001年,村兩委幹部又多方努力,調整出17畝土地租給長虹電纜廠,幫鳳築巢,每年淨賺租金2萬元。2002年,聯合博山慶紅工藝廠制花籃工藝,產品出口美國,村中婦女也掙起了外匯。村內四支安裝隊活躍在博山區;村民薛仲亮的線塑廠又從臨沂引資50萬元擴大生產規模;205國道兩側,加油站、維修點、飯食服務業22家,戶戶生意興隆:榮科人的創業精神如此,見者心動,聞者羨慕。
榮科村工、商、農、教幾方面發展快速。文化厚重,百姓生活富裕充實。榮科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人文自然

沿村東舊街石板路,蜿蜒西行80多米,有李姓古建築。兩大門樓,南北相對,北高南低,北門已塌,石階猶存,南門樓完好,木雕石刻,古樸典雅,四合院內瓦舍青青。兩大門南北一線,連環套著九個院落,正北對著二層古樓。舊時的通堂都已分隔,改為獨院,但形跡之中,仍透著以往的繁華。舊街兩側多草房,這裡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相與攀談,熱情洋溢。
榮科村新舊兩街於村中東端相接,西向擴展成倒“人”字形。新街全是在水泥路,兩邊新建瓦房,整齊漂亮。門頭店鋪多匯於此。西端對街大門,塔松迎客,門內,幾道油綠整齊的菜畦點綴著清潔的大院,是村兩委辦公的地方,原為榮科國小舊址。傳說這裡還曾是龍王廟、利濟祠。曾有過三月三廟會,百姓匯集此處,祭拜神靈祈求賜福。有該村秀才作詩記文。辦公室門前,車來人往,或公或私,另有一番熱鬧景象。
榮科村南,過去有一條由西而東盤繞的小河,曾是魚游、蝦棲,兒童嬉戲,少婦漿洗衣服的天然公園。而今已是河道淤塞,變成人們來往的村道。沿河到筆架山腳,一座石橋橫於河上,單孔圓拱、巨石砌成,龍形圖案清晰可見。據說,此橋曰“鎖脈橋”,清始修,民國初期一場大水沖毀,後又重修,記事碑碣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
望魯山:位於萊蕪東北部28公里,海拔726米,人稱“小泰山”。山上的“眺海石”、“南天門”等多處景點與泰山上的景點極為相似。傳說,泰山奶奶曾到此,見山青水秀,景美絕倫,但山較低,使用神鞭促高。兩鞭下去,山迅速拔高,峭壁出現。當打第三鞭時,忽見東側山腰有一潑婦指罵,來不及收鞭,偏西落下,山即刻東傾坍塌。潑婦見狀欲伏在老伴背上逃跑,無奈被亂石嵌住怎么也掙脫不出來,形成了今天的“姜老背婆”。碧霞元君棄此山而去泰山。
三月三廟會:古時候,每年陰曆三月初三,榮科村里人到龍王廟、利濟祠前,禮拜神靈,祈求風調雨順。清末秀才李海洋觀景生情,寫五言詩一首:“利濟祠前柏森森,寒鴉噪去復來臨。惟俟桑枯眷社散,兒童父老歌吟吟”。
村中八景:
炮台絕頂依碧空,
鶯歌洞中遺仙境。
杏林眷暖百鳥啼,
蓮花盆栽萬株松
大姑山前春來早,
筆架山後讀書聲。
福山脈聚千年秀,
珠泉環抱萬年青。
——村中老人毛延安所題
詩中所題八景,即:炮台、鶯歌洞、杏林、蓮花盆、大姑山、筆架山、福山、珠泉。其中:炮台、筆架山分別在村東與南,取其形似。杏林在炮台南。
鶯歌洞:位於榮科村東山懸崖上,洞口朝向西北,瓮口狀,洞深6米,洞壁上有很多小洞。深不可測,石叩洞門,回聲悠長。
蓮花盆:位於村西山半腰處,數塊花崗石錯列而成,遠遠望去像一朵碩大的蓮花,故名“蓮花盆”。
大姑山:位於榮科村北,東西向,山地是一盆形山地,春雪消融,這裡的“老公花”早早開放,故名“春來早”。
珍珠泉:位於“蓮花盆”北300米處,有一高闊6米的巨石,石中有縫,泉水湧出,四季長流。泉下有一片澇地,山葦叢生,綠柳圍護。據說,此泉通珍珠,故名“珍珠泉”。
福山:榮科村西北一山,接脈望魯山,山頂有寨,原來山上松柏覆蓋,青翠欲滴,綠色中透出一股靈氣,故名“福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