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三世誥命

楷書三世誥命

《楷書三世誥命》是我國古代的一本有關書法的書籍,書寫於明天啟五年(1625),作者是董其昌。

基本介紹

  • 書名:明董其昌楷書三世誥命卷
  • 作者:董其昌
  • 類別:中國書法
  • 年代:明代
基本資料,簡介,

基本資料

名稱:明董其昌楷書三世誥命卷
類別:中國書法
年代:明代
作者:董其昌

簡介

第一段縱26.2厘米,橫181.4厘米;第二段縱26.4厘米,橫233.6厘米;第三段縱263厘米,橫291.8厘米。董其昌的書法最為講究形式。一點一畫、一招一式,都在追求完美,追求精到。即使是臨習作品,他也儘量避免原作中過於張揚、奔放、粗率之處,而進行必要的加工。他對自己的書法毫不謙虛,曾言:“吾書無不臨仿,最得意在小楷書,而懶於拈筆,但以行草行世。亦多非作意書,第率爾酬應耳。若使當其合處,便不能追蹤晉、魏,斷不在唐人後乘也。”又說:“(吾書)與趙文敏較,各有短長。行間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趙。若臨仿歷代,趙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趙書因‘熟’得俗態,吾書因‘生’得秀色。趙書無弗作意,吾書往往率意;當吾作意,趙書亦輸一籌。第作意者少耳。”(《容台別集》卷二)
臨摹。鐘繇,王羲之,張旭,懷素,顏真卿,褚遂良,蘇東坡,趙孟頫,等等,都是他師法、借鑑的對象。這些前輩書家,經歷不同,風格各異,但董其昌沒有門戶之見,一律採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取諸家之長,為我所用,最終“囊括萬殊,裁成一相”。之所以說董其昌開一代新風,是因為他把書法的形式美推向了極致。
《三世誥命卷》的內容為董其昌祖父母、父母和董其昌夫婦的三代誥命。天啟五年正月,董其拜禮部尚書,皇帝授予誥命。所謂誥命,就是帝王對臣屬的封贈命令。明清之際,五品以上官員授誥命,六品以下授敕命。內容決定影式。因誥命為皇帝所授,故需以恭楷正書書寫。此件作品通篇下筆恭謹,一絲不苟,中規入矩,結體端莊,章法嚴整,橫平豎直,充分體現了董其昌書寫時的心境。值得稱道的是,此件作品雖然在整體上屬於平正、端莊的風格,但在書寫過程中也不乏靈動、俏麗之處。如“昌之母柔順無儀,精英有識.仙姿玉佩”等句,舒緩的行筆中多有行書筆意,在方正中流露一種靈秀之氣。
由於是皇帝的封贈,對大臣來說,是無上的榮耀,因此,對這一內容,董其昌曾經書寫多次。他的後代也曾將誥命刻石,冀傳久遠。陳繼儒<晚香堂小品>云:“公七十一時,手書數通,用於發皇祖德,對揚王庥,而冢孫貢士庭(按:即董其昌長孫董庭),則請礱石而傳之。此公碑版中第一炬赫之書也。”
董其昌在<畫禪室自論>中曾講到自己研習書法的經歷:“吾學書在十亡歲時。初"而頓平原《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以為唐書不如晉、魏,遂仿<黃庭經>及鐘元常《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徵仲、祝希哲置之眼角。乃於書家之神理,實未有人處,徒守格轍耳。比游嘉興,得盡觀項子京家藏真跡,又見右軍<豹奴帖>於金陵,打晤從前妄自標許,自此漸有小得。”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知道董其昌書法師承的脈絡:同時,從他所書寫的《三世誥命卷》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他師法前人的痕跡。藝術的創新來源於對傳統的繼承,董其昌的實踐是這一命題的最好驗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