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鳴(原“大連中華青年會”副會長)

楊鳳鳴(1893~1966),1893年11月26日出生於旅順(今大連市旅順口區)。原籍天津市大沽。民盟盟員。1916年考入奉天(今瀋陽)南滿洲醫學堂。1919年畢業後任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大連醫院內科醫師。1921年,他同傅立魚組建“大連中華青年會”,被選為副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鳳鳴
  • 出生地:旅順
  • 出生日期:1893
  • 逝世日期:1966
生平,成就,

生平

1920年,楊鳳鳴由滿鐵大連醫院推薦,到日本帝國大學醫學部進修2年。回國後,在滿鐵大連醫院新建分院即同壽醫院任內科主任。1923年,他再次被選為“大連中華青年會”副會長。1931年辭去公職,在大連小崗子(今西崗區北京街)開設岐山醫院,自任院長。
楊鳳鳴在醫學上精益求精,治學嚴謹,對晚生熱心培養,先後培養了數十名醫生。他還精通日、英、德3國語言,在文學方面也有造詣。1945年出版了《岐山詩集》,以詩言志。
大連解放後,楊鳳鳴積極倡議並聯絡同行有志之士張鳳書、簡仁南、王義心等人組成大連醫師公會,並被推舉為會長,為創建大連市的醫學學術團體和協助民主政府推薦人員接收敵偽醫院、保證大連市醫院的正常運轉,發揮了重要作用。1947年4月關東公署成立時,被任命為衛生廳廳長。為了專心任職,他停辦了岐山醫院,主持制定了關東地區多項衛生管理規章和法令,舉行了中西醫師考試發證工作。他還組織醫療隊赴東北,支援解放戰爭。1951年調市立醫院任內科主任。1952年開始,他陸續編寫了13萬詞條的《英漢辭集》部分書稿。他撰寫的《中華民族血型之研究》《人種血型研究》論文,在60年代初期,曾被國內和英國血液病學界作為重要文獻加以引用。

成就

楊鳳鳴在文學方面亦頗有造詣,善作古詩,其中有兩首描寫金州道和響水寺,別有風味:
金州道
明珠合浦幾時收,國破山河恨未休。
到此無端增感觸,孤城喬木古金州。
響水寺
翠靄凝空不可攀,通幽端賴畫橋彎。
寺名何待山僧說,懸瀑投溪響漩澴。
楊鳳鳴從醫50餘年,工作認真,勤奮好學,知識淵博,為大連市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文化大革命”初期,楊鳳鳴遭受迫害。1966年9月3日,他投井離世,終年73歲。
1979年4月,組織上給楊鳳鳴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