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龍(清華大學遠建工住輕質新材料聯合研究院院長)

楊金龍(清華大學遠建工住輕質新材料聯合研究院院長)

楊金龍,教授、博導,1966年5月出生於山西省太原市,1987年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獲得學士學位;1990年畢業於中北大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獲得碩士學位;199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材料系無機非金屬專業,獲得博士學位。民進中央第十三屆委員會委員,民進北京市第十四屆委員會常委,民進清華大學委員會主委,民進中央科技醫衛委員會委員。山西省五台縣、貴州省石阡縣政府顧問。

2010年5月,被聘為大連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中北大學特聘教授,中北大學先進陶瓷實驗室主任,河北工程大學兼職教授 ,矽酸鹽學報編委,中國矽酸鹽學會溶膠凝膠分會理事,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duct and technology, Guest editor,美國陶瓷學會會員,清華大學遠建工住輕質新材料聯合研究院院長,掛職擔任河北工程大學副校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金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省太原市
  • 出生日期:1966年5月
  • 職業:清華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北京理工大學中北大學清華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後
  • 職務:清華大學遠建工住輕質新材料聯合研究院院長
個人生活,研究領域,科研成果,獲獎情況,學術成果,研究成果,學術論文,專著,專利,

個人生活

1983年9月-1987年6月在北京理工大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獲學士學位。
楊金龍
1987年9月-1990年6月在太原機械學院(現中北大學)金屬材料系,獲碩士學位。
1990年4月-1992年8月為山西省科技技術情報研究所工程師
1992年9月-1996年7月在清華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獲得博士學位。
1996年8月-1999年5月,清華大學材料系任講師。
1999年5月-2000年8月,在瑞士聯邦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後學位。
1999年6月-2004年11月,清華大學材料系任副教授。
2004年12月-至今,清華大學教授
2006年7月-至今,中北大學特聘教授
2010年5月-至今,大連交通大學兼職教授
2011年10月-至今,掛職擔任清華大學學科規劃與建設辦公室副主任
2013年12月-至今,清華大學遠建工住輕質新材料聯合研究院院長
2014年5月-至今,河北工程大學兼職教授
2015年6月-至今,掛職擔任河北工程大學副校長

研究領域

1. 結構陶瓷的組成、結構及性能;
2. 陶瓷基複合材料;
3. 陶瓷膠態成型工藝;
4. 雷射三維加工陶瓷坯體新技術與設備的研究;
5. 遠紅外陶瓷的製備及套用;
6. 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7. 古陶瓷技術發展史及科技鑑定;
8. 空心球保溫絕熱材料的研究;
9. 先進陶瓷膠態成型新工藝及理論研究;
10. 陶瓷天線罩材料的研究。

科研成果

楊金龍教授獲得多項獎勵和榮譽,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其他省部級科技獎項3項,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1項,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1項。截至2016年2月,已通過技術成果鑑定20項,發表學術論文197餘篇,其中SCI收錄116篇,EI收錄41篇,已授權專利69餘項,申請專利16項。由Springer和清華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英文專著“Novel Colloidal Forming of Ceramics”一部。

獲獎情況

民進全國先進個人,2015年
清華大學“先進工作者”稱號,2013年
山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013年
科學中國人(2012)年度人物,2013年
民進全國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個人,2013年
民進北京市委2013年度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個人,2013年
民進北京市委2013年優秀成果信息一等獎,2013年
山西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科學技術)一等獎, 2012年
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12年
第七屆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2012年
民進北京市委2011年度人物,2011年
第七屆山西省青年科學家獎,並獲得“山西省青年科學家” 稱號, 2010年
“10000個科學難題”優秀撰稿人,2010年
民進北京市委優秀會員,2010年
民進北京市先進個人,2009年
首都統戰系統參與奧運、服務奧運先進個人,2008年
邯鄲市十大創新典範,2007年
第五批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2007年
“陶瓷膠態成型新工藝”榮獲邯鄲市十大科技成果,2006年
邯鄲市第四批優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05年
“陶瓷膠態成型新工藝”,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4年
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與新產品博覽會金獎,2004年
河北省科技十大傑出青年,2004年
民進北京市委參政議政先進個人,2004年
陶瓷膠態成型新工藝,教育部科技發明一等獎,2004年
中國矽酸鹽學會年會優秀論文,2003年
中國材料研究年會優秀論文,2000年
清華之友——優秀教師獎勵金二等獎,1998年
中國矽酸鹽學會第三屆優秀論文,1998年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8年
清華之友——優秀青年教師獎勵金一等獎,1997年
清華之友——優秀教師獎勵金青年教師優秀群體獎,1996年
清華大學十大優秀博士畢業生及金質獎章,1996年

學術成果

研究成果

(1) 提出了陶瓷膠態注射成型工藝,獲8項中國發明專利;提出並實現了水基非塑性漿料注射成型的學術思想,該項成果通過教育部和河北省科技廳組織的13項成果鑑定(其中9項排名第一),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
(2) 提出膠態成型製備避免應力坯體及方法的學術思想。該學術思想指出:膠態原位凝固成型雖然可以獲得密度均勻的坯體,但在液固轉變過程中容易產生內應力,內應力將會在乾燥、排膠、燒結和機加工的過程中發展、遺傳和變異,並且指出克服坯體的內應力將是今後陶瓷膠態成型工藝重要的發展方向,這一觀點得到國內外同行的普遍認可。同時,授權2項中國發明專利,獲得國家自然科學重點基金1項。
(3) 研製成功國際上第一台陶瓷膠態注射成型機和工業化原機,通過教育部組織的2項專家鑑定,獲準2項中國發明專利。至目前為止,建立了9000餘平米的產業化基地。
(4) 首次揭示了陶瓷濃懸浮體液固轉變過程中裂紋形成的機制,提出了避免裂紋產生的2種方法,獲準中國發明專利2項。該項成果被瑞士聯邦理工大學Gauckler教授評價為“utmost important result in materials and deepens specifically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colloid chemistry for materials considerably”。
(5) 發明陶瓷懸浮體快速均勻混合可控固化新工藝,獲準中國發明專利1項。此項技術將懸浮體分成兩組或者多組,各組份長期保存而不發生固化。但是,當將各組份在短時間內快速均勻混合,利用不同特性懸浮體之間發生反應並且固化成型,該方法具有普適性,是繼陶瓷膠態注射成型新工藝之後的又一重大突破,為建立生產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6) 發明了高性能陶瓷微珠(0.1-3 mm)普適性的製備方法和裝備,得到863專家組的高度評價和肯定,整條生產線擁有全部自主智慧財產權,通過教育部和河北省科技廳組織的3項成果鑑定。由於該技術的先進性,2005年該項目被世界500強法國聖戈班收購。獲準中國發明專利1項。
(7) 發明並且自製了凝膠點測試裝置,可以線上測試凝膠反應過程中不同壓力下反應時間和溫度的關係,為研究凝膠反應動力學提供了實驗測試手段,獲準1項中國發明專利,採用該裝置共發表論文10餘篇。
(8) 發明了大功率、低電壓啟動新型陶瓷複合介質材料,啟動電壓從8000V降低至1000V,臭氧產量提高10倍以上,製造成本大幅度降低,申請中國發明專利2項。目前,已經成功研製出多台臭氧發生器設備。獲準中國發明專利2項。
(9) 將氧化鋯陶瓷球珠套用到制筆行業,提高書寫壽命5倍以上,被列為中國制筆行業協會十一五重點推廣項目,整體提升了我國制筆行業水平。獲準中國發明專利1項。
(10) 通過先進陶瓷製備技術,改造和綜合利用固體廢棄物,研製微米級空心球,在眾多行業中套用廣泛,探索出一條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新途徑。申請中國發明專利和PCT專利各1項。

學術論文

(1)J. Yang, J. Xu, N. Wen, Y. Qu, F. Qi, and X. Xi, Direct coagulation casting of alumina suspension via controlled release of high valence counterions from thermo‐sensitive liposomes, J Am Ceram Soc, 96[1] 62-67 (2013). (SCI收錄,IF=2.272)
(2)JL Yang, JL Yu, YY Cui, Y Huang. New laser machining technology of Al2O3 ceramic with complex shape.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2, 38(5): 3643-3648. (SCI收錄,IF=1.471)
(3)Jinlong Yang, Juanli Yu, Yong Huang. Recent developments in gelcasting of ceramic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 2011, 31: 2569-2591. (SCI收錄,IF=2.574)
(4)J. Yu, J. Yang, Q. Zeng, and Y. Huang, Effect of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addi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Si3N4 ceramic foams, Ceram. Int., 39 2775-79 (2013). (SCI收錄,IF=1.751)
(5)W. Liu, J. Yang, H. Xu, Y. Wang, S. Hu, and C. Xue, Effects of chelation reactions between metal alkoxide and acetylacetone on the preparation of MgAl2O4 powders by sol–gel process, Adv. Powder Technol., 24[1] 436-40 (2013). (SCI收錄,IF=1.650)
(6)Juanli Yu, Jinlong Yang, Yong Huang. Review paper-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from suspension to green body in colloidal forming.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1, 37: 1435-1451. (SCI收錄,IF=1.471)
(7)Juanli Yu, Jinlong Yang, Hexin Li. Study on particle-stabilized Si3N4 ceramic foams, Materials Letters, 2011, 65: 1801-1804. (SCI收錄,IF= 2.12)
(8)JL Yu, JL Yang, S Li, HX Li, Y Huang. Preparation of Si3N4 foam ceramics with nest-like cell structure by particle-stabilized foam.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 2012, 95(4): 1229-1233. (SCI收錄,IF=2.167)
(9)Juanli Yu, Jinlong Yang, Hexin Li, Yong Huang. Pore structure control of Si3N4 ceramics based on particle-stabilized foams. Journal of Porous Materials, 19:883-888 (2012).( EI收錄,IF=0.96)
(10)Yang JL, Lin H, Xi XQ, Zeng K, Porous ceramic from particle stabilized foams by gelcas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duct and Technology, Vol.37, Issue 3/4, pg: 248-256, 2010(EI收錄)
(11)Yang Jinlong, Wang Yali, Su Hengbo, etal.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Natural Tree Jad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Vol.38(7): 1286-1291, 2010(EI收錄)
(12)J.-M. Wu, W.-Z. Lu, X.-H. Wang, P. Fu, M. Ni, J.-L. Yang, C. Wang, and Q.-C. Zeng, "Ba0.6Sr0.4TiO3–MgO ceramics from ceramic powders prepared by improved by improved aqueous gelcasting-assisted solid-state method, J. Eur. Ceram. Soc., 33[13-14] 2519-27 (2013). (SCI收錄,IF=2.360)
(13)S. Hu, R. Tian, L. Wu, Q. Zhao, J. Yang, J. Liu, and S. Cao, Chemical regulation of carbon quantum dots from synthesis to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Chemistry, an Asian journal, 8[5] 1035-41 (2013). (SCI收錄,IF=4.500)
(14)W. Liu, L. Du, Y. Wang, J. Yang, and H. Xu, Effects of foam composi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 of macroporous PZT ceramics from ultrastable particle-stabilized foams, Ceram. Int., 39[8] 8781–87 (2013). (SCI收錄,IF=1.751)
(15)L. Du, W. Liu, S. Hu, Y. Wang, and J. Yang, Prepar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macroporous honeycomb alumina ceramics used for water purification, J. Eur. Ceram. Soc., 34[3] 731-38 (2013). (SCI收錄,IF=2.360)
(16)S. Hu, R. Tian, Y. Dong, J. Yang, J. Liu, and S. Cao, Preparation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phthalocyanine–carbon dot blends, RSC Advances, 3[44] 21447-52 (2013). (SCI收錄,IF=2.562)
(17)S. Hu, R. Tian, Y. Dong, J. Yang, J. Liu, and Q. Chang, Modulation and effects of surface groups on photoluminescence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carbon dots, Nanoscale, 5[23] 11665-71 (2013). (SCI收錄,IF=6.233)
(18)S. Hu, Q. Zhao, Y. Dong, J. Yang, J. Liu, and Q. Chang, Carbon-dot-loaded alginate gels as recoverable probes: fabr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fluorescent detection, Langmuir, 29[40] 12615-21 (2013). (SCI收錄,IF=4.187)
(19)S. L. Hu, Y. Dong, J. L. Yang, J. Liu, S. Cao. Simultaneous synthesis of luminescent carbon nanoparticles and carbon nanocages by laser ablation of carbon black suspension and their optical limiting propertie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2, 22: 1957-1961. (SCI收錄, IF=5.968)
(20)S. L. Hu, Y. Guo, Y. Dong, J. L. Yang, J. Liu, S. Cao,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the structures on the energy gaps in carbon nanoparticles from laser synthesi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2, 22:12053-12057. (SCI收錄, IF=5.968)

專著

黃勇,楊金龍著,陶瓷新型膠態成型工藝(Novel colloidal forming of ceramics),Springer出版社和清華大學出版社聯合出版(全英文專著),在海內外同時發行,2010年9月。

專利

部分已授權發明專利(20項):
(1)一種在瓦楞輥表面注滲氮化矽特種陶瓷的方法,專利號:200910084987.9
(2)一種在瓦楞輥表面注滲氮化硼特種陶瓷的方法,專利號:200910084986.4
(3)一種溫度控制高價反離子釋放固化陶瓷漿料的方法,專利號:201110291426.3
(4)雷射三維加工陶瓷坯體方法與裝置,專利號:200610056794.9
(5)一種製備β-氮化矽晶須的方法,專利號:201010181986.9
(6)一種多孔陶瓷及其製備方法,專利號:200910090067.8
(7)一種製備空心陶瓷微珠的方法與裝置,專利號:200910131051.7
(8)一種可在常溫下微波加熱的遠紅外陶瓷小球及其製造方法,專利號:200610165339.2
(9)陶瓷懸浮體高效連續固化成型裝置與方法,專利號:200710086861.6
(10)凝膠注模成型陶瓷坯體排膠氣相預處理的新方法,專利號:200410004743.2
(11)凝膠注模成型陶瓷坯體排膠液相預處理方法,專利號:200410039113.9
(12)凝膠注模成型陶瓷漿料真空除氣泡的方法,專利號:200410039112.4
(13)適合臭氧發生器使用的新型電介質材料及其製備方法,專利號:200310103409.8
(14)一種可控溫度和真空度的新型球磨罐,專利號:200310100369.1
(15)製備氧化鋯空心陶瓷麻將的方法,專利號:200310100370.4
(16)一種陶瓷漿料快速可控固化膠態成型方法及裝置,專利號:03153699.9
(17)光纖連線器用氧化鋯陶瓷插針的成型方法及裝置,專利號:03145954.4
(18)製備陶瓷小球的方法和裝置,專利號:02125221.1
(19)一種無裂紋陶瓷坯體的製備方法,專利號:00136867.2
(20)陶瓷膠態注射成型方法及裝置,專利號:00136834.6
部分已申請發明專利(20項):
(1)一種陶瓷高價反離子直接凝固注模成型的方法,申請號:201410009146.2
(2)一種採用陶瓷空心球製備多孔陶瓷的方法,申請號:201310430728.3
(3)一種用於製備新型人造雪的鍶鐵氧體顆粒的表面包覆方法,申請號:201310412873.9
(4)一種基於鍶鐵氧體的人造雪的製備方法,申請號:201310683733.5
(5)一種製備泡沫陶瓷漿料的發泡設備,申請號:201310610857.0
(6)一種基於煤矸石微米級空心球的保水緩釋化肥及其製備方法,申請號:201310526978.7
(7)一種利用廢玻璃製備微孔泡沫玻璃的方法,申請號:201310529973.X
(8)一種無機微球快速燒結的方法和裝置,申請號:201310528555.9
(9)一種基於結冷膠凝膠的陶瓷凝膠注模成型方法,申請號:201310006430.X
(10)一種微米級蜂窩陶瓷及其孔徑和孔壁尺寸的調控方法,申請號:201310164617.2
(11)一種利用煤矸石自發泡製備無機泡沫材料的方法,申請號:201310132817.X
(12)運動員力竭運動後快速恢復系統,申請號:201210525897.0
(13)一種具有三級孔結構的無機保溫材料及其製備方法,申請號:201210592778.7
(14)一種具有二級閉孔結構的無機保溫材料,申請號:201210282748.6
(15)一種製備多孔陶瓷微珠的方法與裝置,申請號:201210392799.4
(16)一種通過緩釋高價反離子實現陶瓷漿料直接凝固成型的方法,申請號:201110140027.7
(17)用廢鋁(合金)製品製備高純鋁醇鹽及氧化鋁粉體,申請號:201110096082.0
(18)一種輕質、高強、高韌性陶瓷及其製備方法,申請號:201010172392.1
(19)一種製備空心陶瓷微珠的方法與裝置,國際專利申請號:CT/CN2010/000538
(20)精密球珠高效研磨設備,申請號:200910143459.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