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達卿(資深媒體人)

楊達卿(資深媒體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著有《羊圈困境》、《供應鏈為王》。 《現代物流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主管)執行總編輯、華信國際獨立董事、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專家委員。資深物流與供應鏈媒體人,“前沿講座”電視節目特約專家、電視及網媒特約評論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達卿
  • 作品:《羊圈困境》、《供應鏈為王》等
  • 譯著:《豐田供應鏈管理》等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物流專家,相關內容,相關著作,《羊圈困境》,《供應鏈為王》,歷史人物,人物簡歷,留芳“萬木林”,

物流專家

個人專著:《羊圈困境——中國大國崛起的物流“短腿”》(中國財富出版社)、《供應鏈為王——中企羊陣如何突圍歐美獅陣和日韓狼陣》(中國發展出版社)、另有譯著審校《豐田供應鏈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中國反圍堵》(參與物流章節寫作)。
在“前沿講座”電視節目在“前沿講座”電視節目

相關內容

2007年4月,楊達卿接受價值中國網採訪時,指出中國製造業升級發展需要強化物流管控能力,物流業是中國製造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土機”,推倒產品流通障礙,建立高效快捷的市場反映機制。中國製造業要在國際市場改變低端生產和代工生產的形象,除了加強自主研發和品牌建設外,就是要強化從採購到生產及銷售的一體化供應鏈管控,與本土物流企業聯動發展。
在北京交通大學知行論壇上在北京交通大學知行論壇上
2008年3月,楊達卿在“北京交通大學知行論壇”上演講指出,物流規劃更多是著眼於物流市場生態的建設,更多是從長遠發展角度救勢而不只是救市,給物流行業營造一個生態圈,而不是一個為眼前救急的救生圈。物流企業要根據國家巨觀規划去調整發展戰略,適應新形勢和新需求。
2010年,參與機械工業出版社《中國反圍堵——迎接即將到來的產業戰爭》物流章節寫作,在書中指出:信息流和物流的全球貫通,正在加速全球一體化。在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家領先發展的保證是即兼容又獨特的先進文化。作為傳播一國物質產品和文化產品途徑的物流業,差異化的文化也是其立業之本。
2011年3月12日,在國內著名管理類電視欄目“前沿講座”開展了《贏在物流:產業鏈時代的物流業及其價值》的專題講座。 楊達卿指出,在全球採購、全球生產、全球運輸、全球銷售的今天,中國農業、工業、商業企業要迎接全球化挑戰,必須強化集採購、生產、運輸、銷售一體化的現代物流管控。
2012年12月22日,楊達卿參加龍永圖主持《論道》節目,面對中國高速發展的電子商務市場, 指出,為什麼中國電子商務發展速度,超過美日德法等經濟強國? 第一,中國供應鏈因為渠道過長的扭曲,中國流通渠道過於分散,造成層層代理,層層加價。比如在醫藥零售上,在美國主要靠3家大型醫藥零售寡頭,推進了醫藥零售的集約化,而中國醫藥零售沒有全國巨頭,只有各地諸侯。
楊達卿
第二,中國供應鏈因為物流成本畸高而扭曲。全球收費公路70%的在中國,央視報導每年公路收費3000萬元,而我們公路企業依然打著收費還貸的口號,年年收費。路橋收費增加了中國商品20%-60%的成本。
而電子商務解決了這兩個問題,第一,傳統流通渠道過長,於是淘寶天貓和京東商城、凡客誠品等企業讓你直接壓縮流通渠道,最便捷地買到好東西。第二,物流成本畸高,那沒淘寶天貓和京東商城通過對整體供應鏈的壓縮,為物流騰出空間。消費者不用承擔過多物流成本,百姓消費的快遞很多是免費
2013年2月3日,楊達卿參加CCTV2《對話》欄目對話馬雲。隨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分析說,“阿里巴巴採取的是和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不同的物流模式。後兩者意在建立閉環型自營物流體系,自主控制從物流倉儲到運輸車輛、快遞隊伍的全部資源;而馬雲建立的開放型合作物流體系,阿里巴巴只控制物流地產樞紐和信息平台,吸引專業的物流服務商登台唱戲。阿里巴巴意在營造合縱連橫的電商生態圈;而京東商城和蘇寧易購有相似性,意在打造垂直一體化的電商帝國。”並指出,馬雲謀求的生存模式,一是取決於能否建立穩健的供應鏈集成服務平台,營造電商生態圈;二是取決於能否讓共建生態圈的各方各取所需,實現共生共贏。這種模式也將是包括亞馬遜等國際電子商務巨頭們探索的主流模式。
楊達卿參加CCTV對話欄目《為什麼是馬雲》楊達卿參加CCTV對話欄目《為什麼是馬雲》

相關著作

《羊圈困境》

中國財富出版社在2013年1月推出楊達卿專著《羊圈困境——中國大國崛起的物流“短腿”》。在該書中,楊達卿提出中國大國崛起長期受制於地緣、文化和交通上的“羊圈困境”。
第一,中國存在地緣的“羊圈困境”,從空中俯瞰中國地形也像一隻綿羊。中國西南有喜馬拉雅山和唐古拉山山脈等,西北有崑崙山和天山山脈等,都像天然的柵欄,把中國從歐亞大陸上隔離,中國北部地區有綿延的祁連山山脈和陰山山脈,但是這些天然柵欄相對矮小,於是秦始皇、明成祖等先後修萬曆長城,做成“人工柵欄”。這些構築了中國在地理上的“羊圈特徵”。中國東部有渤海、黃海、東海圍堵出路,南部有南海圍堵出路,雖然可以憑藉海運走出去,但是農耕文明濃重的明清皇帝,“不許片帆出海”的“閉關鎖國”政策幾乎把“羊圈”出口全部封死。盛極一時的清朝在經濟發展上,逐漸成為被困在“羊圈”的綿羊,最終在帝國主義鐵蹄下任人宰割。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中英《穿鼻條約》,中國領頭羊被英國雄獅牽住了羊鼻子。但英國不滿足,撕毀《穿鼻條約》,又逼迫清政府簽訂了變本加厲的《南京條約》 。
《羊圈困境》楊達卿 中國財富出版社《羊圈困境》楊達卿 中國財富出版社
第二,中國文化上存在“羊圈困境” 。中國是全球少有的羊圖騰國家,中國農耕文化始祖炎帝神農是出生在陝西常羊山,並以羊圖騰為最高圖騰的農耕部落。中國廣州有五羊觀、成都有青羊宮,西安有化羊宮、鄭州有神羊廟。這種文化留戀故土,安土重遷,不像歐美獅圖騰的遊牧文化(歐美國家最主要的動物圖騰是獅子,英國、荷蘭、西班牙等國徽有獅圖騰),也不像日韓狼圖騰的遊牧文化(日韓文化同屬於以狼圖騰為最高圖騰的阿爾泰語系文明)喜歡闖蕩開拓。陷入文化上的羊圈困境,耐人尋味的是中國少數民族裕固族流行一種婚慶的“羊圈席”,陝西省有著名的服飾企業七隻羊公司、領頭羊公司、羊老大公司等羊圖騰企業,中國2009年A股最大市值企業洋河股份的商標是牡羊……中國人樂於這種羊圈文化和羊圖騰。
第三,中國交通上的“羊圈困境”。雖然,2000年前漢朝張騫疏通了西域絲綢之路;600年前明朝鄭和在全球率先開啟遠洋航行並疏通海上絲綢之路,但昔日中國卻沒走出開拓全球的超級企業,到了近代,外貿物流主渠道被英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東印度公司壟斷。陷入流通經濟的“羊圈困境”。《羊圈困境》指出,中國改革開放和加入WTO就是打破羊圈困境,走出去。但長期以來,中國經濟更多“重生產,輕流通”,缺乏對物流和流通產業的重視。這也造成中國從1992年到2012年長達近20年服務貿易逆差,而逆差最高的就是運輸物流。中國物流通道被歐美和日韓企業壟斷。2011年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貿易國,預計或在2013年成為全球第一大貿易國。而全球貿易的90%以上依賴海運完成。一個貿易大國如果失去對物流資源的控制力,往往很難保障自身經濟安全。而中國在外貿物流上長期存在兩大軟肋:
其一,中國海運市場長期被日韓和北歐海運巨頭壟斷,尤其是在鐵礦石,石油及液化氣等戰略資源物資上。目前日本商船三井是全球最大液化氣海運企業,日本郵船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海運企業和全球最大的汽車海運企業,並壟斷著中國相關市場。中國從1992年到2012年已經近20年對外服務貿易逆差,其中逆差最高的就是海運等運輸物流服務貿易。
其二,中國的海上運輸通道,長期被美日及其戰略盟友控制的“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所鉗制。安倍的“包圍”中國策略,也是重啟冷戰思維。冷戰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提出針對中國封鎖禁運“島鏈計畫”,從中國東海到南海及太平洋地區構築“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掐斷中國的國際海運物流通道。中國釣魚島就位於中國東海物流走廊上的宮古海峽附近,而菲律賓和越南等圖謀侵占的中國南海部分島嶼很多位於中國的南海物流走廊上,是進入馬六甲海峽的海上要道。2012年底重返日本首相寶座的安倍晉三提出的包圍中國策略,正是拉攏美國、越南、菲律賓、印尼、韓國等高築中國羊圈。
《羊圈困境》指出,中國大國崛起需要解決物流短腿問題,尤其在海運物流、鐵路物流和航空物流等。

《供應鏈為王》

楊達卿在《供應鏈為王》(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指出,製造業在各國的發展一般都經歷四個發展階段:生產為王行銷為王渠道為王供應鏈為王。
《供應鏈為王》封面《供應鏈為王》封面
第一個階段是“生產為王”。這個階段是“短缺經濟時代”,商品供不應求,企業往往愁怎么生產更多。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工業企業多是“以產為綱”。 “鐵人”王進喜等全國勞動模範是這個時代的楷模,大生產推動了工業大發展。如今,中國製造了全球超過1/3的家電產品,全球彩電中的50%、全球手機的50%、全球空調的70%、全球微波爐近100%……
第二個階段是“行銷為王”, 或“品牌為王”。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張和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商品逐漸充裕,企業往往愁怎么銷售更多,因此“行銷包裝”成關鍵。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前後,一個點子能賣幾十萬元的“點子大王”何陽成時代寵兒,“金點子”制勝就在行銷包裝。史玉柱的“腦白金”飲品、秦池爭央視標王等多是靠行銷走紅。
第三個階段是“渠道為王”。隨著企業品牌文化的廣泛建立,社會商品品質的整體提升,同質化的產品越來越多,“價格戰”屢屢上演,利潤被攤薄,企業往往愁如何賺更多利潤,“渠道為王”大行其道。因為這個階段,生產和行銷問題解決了,企業進入渠道爭奪戰。在上世紀末至今,誰掌握了零售渠道,誰就掌握了話語權。國美創始人黃光裕就是贏在“渠道為王”,成為中國首富。占據全球空調市場60%份額的格力,也是靠董明珠自營渠道打天下。
第四個階段是“供應鏈為王”。這個階段也是“富餘經濟時代”,生產、行銷、渠道都不再是大問題。首先,市場需求朝著個性化轉變,消費成為價值鏈的核心。其次,渠道越來越多元化。掌握話語權的已經不是傳統零售商,因此家得寶、百安居、百思買等在中國潰敗,而融合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商流“四流合一”的阿里巴巴、亞馬遜等供應鏈服務商逐漸崛起。
《供應鏈為王》一書指出,全球工業競爭已經進入“供應鏈為王”的時代。從全球最大市值公司蘋果可見,蘋果公司到2012年已連續第五年位居全球供應鏈25強第一名。中國雖生產全球三分之一的智慧型手機,但很多企業只是蘋果、三星等供應鏈下游的打工者。
該書指出,在物聯網時代,未來的渠道將集中在智慧型手機等移動終端,而不是綜合超市或百貨超市。供應鏈競爭是融合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為一體的綜合競爭。傳統的實體零售渠道在“四流”整合能力和反應速度,都難以和亞馬遜、阿里巴巴等新興企業較量。傳統渠道需要搬家到掌上電腦、智慧型手機等移動終端。
在2012年位居全球供應鏈25強企業第二位的、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亞馬遜已進軍智慧型手機。而收購摩托羅拉的美國谷歌公司,已經進軍電子商務市場,並推出當日達快遞,向供應鏈服務企業轉身。位居亞太供應鏈15強企業第一位的韓國三星,已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供應商,2009年三星聯合中國聯通等進軍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而作為亞洲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也在謀求推出阿里雲智慧型手機,搶占掌上電商市場。中國傳統製造商和零售商需轉變觀念,合力開拓掌上市場。

歷史人物

人物簡歷

楊達卿,字福興,建寧府建安縣人,家住梅岐里龍津鄉人,被稱為“萬木林始祖”。生於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楊達卿於明洪武十一年(1378)去世,享年75歲,其墓在建安東郊白鶴山。孫楊榮在明初累官至柱國少師,曾作《萬木圖》表其祖德,大學士胡廣作記,楊榮曾建白鶴山房在墓側並作記以表祀。
楊達卿生活的時代,正是元成宗死後(死於大德十一年),其後裔因爭奪帝位,長期相互攻戰,至順帝承嗣大統,元 代統治已進入衰亡時期,政局動亂,各地義軍紛紛興起。達卿原受元代民族歧視政策的影響,思想消極,又遇社會混亂,不願出外做官,樂隱鄉里,在家為學,曾著《龍津詩集》以自娛,左丞阮德柔聞名,派人召見,優禮相待,打算派他做官,達卿堅辭不受。元朝滅亡,明朝興起。楊達卿看到朱元璋給人民以休養生息的政策,便聘請教師教誨子孫,並說:“今天下太平,子孫必有出仕者”。更告誡子孫說:“你輩曾讀范文正公義田記乎?出仕、在家,均以此為法,勿違吾志。”還將這番話寫在壁上,交代子孫熟讀牢記。

留芳“萬木林”

楊達卿家境富裕,樂善好施,對鄉里窮困人家,經常給以救濟,有疾病的,代他求醫送藥;對死後無法埋葬的,給他棺材安葬。有個名叫李必延的,因貧窮要賣妻還債,達卿替他還債,使他夫妻團聚。楊達卿最為人們提及的是萬木林。
有一年,鄉里發生大饑荒,達卿原想開倉救濟,又怕傳名招人忌,便用募民植樹的名義,說:“有於吾山種樹一株者,酬以斗粟。”這山名大富山,在龍津鄉斜對面,白塔林墩左側,山勢不陡且很肥沃。鄉民聞訊,紛紛前來植樹領粟。達卿既不問有無種樹,也不問種樹多少,憑其自報發給粟數。百姓甚感恩德,也都盡力。十幾年後,樹木繁茂,形成大林。達卿告戒子孫,不得砍伐取利。只許建學校、開廟宇,或是人窮無家可居,人死沒棺材埋葬,才可砍用,望子孫世世勿違。因此山上樹林得以保護數百年。這就是現在聞名世界的“萬木林”。
經過600多年的自然演變,現存萬木林已成為典型的亞熱帶森林。山中古木參天,巨藤盤錯,沉水樟、閩鄂山茶等珍稀樹種,已為國內所罕見。經科學調查,林內擁有植物1234種,幾乎占福建省植物種類的一半,故有“亞熱帶植物博物館”之美稱。新建的萬木林科學研究所和科研大樓已收存各種植物標本2萬多份,昆蟲標本4000多份,鳥獸標本160多種、500多份,蛇類標本及野生菰類標本100多份。
1958年經國務院定為重點保護的國家封禁林。現有樹種58科,138屬、260種,是研究森林學的重要基地,也是旅遊的好地方。有公路直通萬木林保護區管理站。2013年初,科研人員在萬木林省級自然保護區發現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長軸白點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