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燦

楊芳燦

楊芳燦(公元1753年-1815年),字才叔,號蓉裳,常州江蘇金匱人,清文學家。生於清高宗乾隆十八年,卒於仁宗嘉慶二十年,年六十三歲。乾隆丁酉拔貢,官靈州知州,改戶部員外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芳燦
  • 出生地:常州江蘇金匱人
  • 出生日期:清高宗乾隆十八年
  • 逝世日期:1815年
  • 代表作品:《真率齋稿》、《芙蓉山館詩詞稿》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幼年,歲試,出仕,教育,參加應試,鄉試,歲試,科試,廷試,爆發起義,詩詞,著作,詩詞欣賞,

人物簡介

[清](公元一七五三年至一八一五年)字才叔,號蓉裳,江蘇金匱人。生於清高宗乾隆十八年,卒於仁宗嘉慶二十年,年六十三歲。工詩文,少即華贍,學使彭元瑞大異之。由拔貢應廷試,得補甘肅伏羌縣知縣。以功擢知靈州。會仲弟揆授甘肅布政使,例迴避,顧不樂外吏,入貲為戶部員外郎,與修會典。公餘擁書縱讀,益務記覽。旋丁母憂,貧甚,鬻書以歸。嘗主講衢杭、關中、錦江三書院,又入蜀修《四川通志》。芳燦好為詩,取法於工部、玉溪,填詞亦兼有夢窗、竹山之妙,尤工駢體。著有《翼率齋稿》十二卷,《芙蓉山館詩詞稿》十四卷,及駢體文八卷,均《清史列傳》並留存於世。

人物生平

幼年

楊芳燦的母親“夢五色雀集庭樹而生”他。剛會講話,就會背唐詩,驚為神童。父親在他5歲那年去世,6歲時生了一場大病,突然變笨,書要讀五六十遍才能背下來。11歲時,文思恢復,又能寫文章了。可寫的文章不被鄉人看好,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去應試,鎩羽而歸。正在沒人看好之際,乾隆三十六年縣試,他考出了金匱縣第一名的好成績(另有顧立方得無錫縣第一名),且“詩文華贍,學使彭元瑞大異之”,令鄉人刮目相看。

歲試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夏天,楊芳燦到江陰縣常州府考場參加歲試,古學文章都名列第一。複試古學文章為學使彭文勤擊節嘆賞。乾隆三十八年秋天,參加常州府澄江(江陰縣)科試,古學、經解、時文都列第一名。翌年春,再赴澄江(江陰縣)應科試,古學、經解及時文都列第一名。乾隆三十九年五月,楊芳燦去南京,著名的隨園(袁枚家)向他敞開大門,他在袁枚家中住了一段時間

出仕

乾隆四十三年,楊芳燦去北京應廷試,名列一等第三名。從此進入仕途。楊芳燦為官,有一癖好,每到一地為官,轄區內凡古代先賢遺蹟,必設法修葺。甘肅伏羌縣城裡的姜維墓和祠堂,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都是楊芳燦重修的。重修杜甫草堂時,現草堂布局正中設杜甫神龕,東西兩側設宋代詩人陸游黃庭堅神龕配饗的做法,作為祭祀格局,是楊芳燦定下的。楊芳燦這樣做的主要理由是,陸游杜甫“其心跡之同也”,即陸游與杜甫忠君愛國的思想感情一脈相承。陸游在詩歌創作上十分推崇杜甫,學杜成就卓著,形成劍南詩派,寫下了許多愛國憂民的優秀現實主義詩篇。杜、陸兩人都曾流寓蜀中,“去蜀而不忘蜀”。黃庭堅忠君愛國的思想感情與杜甫亦相一致,又是以“杜詩為宗”的江西詩派領袖,亦曾寓居蜀中。這個祭祀格局,從此定格並將繼續沿習。

教育

清乾隆十八年12月18日,楊芳燦出生於無錫縣天授鄉幸皋里北門下塘。他是以《吟風閣雜劇》二十二種著稱於戲曲史的作家楊潮觀的侄子。和弟弟荔裳、夢裳都以詩文聞名於文壇。蓉裳尤為突出。擅詩詞駢體文。著名文學家袁枚論及當時的詩人,有這樣的說法:“常州星象聚文昌,洪(亮吉)顧(立方)孫(星衍)楊各擅長。”對他的詩,同時代人的評價是:“出入義山(李商隱)、昌谷(李賀)而自成其體。”,“金碧池台,炫人心目。”不但“警才絕艷”、“鏤金刻玉”其“清峭幽冷處尤入王(維)孟(浩然)之室”。但也有人指摘他的待“少骨多肉”。對於他的駢儷之文,可以“上掩徐(陵)庚(信)”。他一生的著作有《真率齋稿》、《芙蓉山館詩詞稿》、《駢體文》、《集外集》、《文》。
楊芳燦幼時,他父親認為他天資聰明,將來可以成才。在他能牙牙學語的時候,便選擇唐人詩句,寫成碗大的宇,貼在書室的壁上,早晚教他識讀。在他父親的《存之堂》文集中,有這樣的詩句:“嬉戲皆詩書,文字滿牆壁”便是那時情景的描繪。一年以後,他父親又《資治通鑑》及“二十一史”中的著名人物和著名事件編成四言歌訣教他朗讀。又過一年之後。他父親就教他讀“四子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經過他父親這樣嚴格而有序的教育,到他四歲的時候,已經能夠背誦唐詩800多首。一些傳誦的名篇,如《三吏》、《三別》、《琵琶行》、《長恨歌》等等他都能琅琅然背得精熟。他以後在文上的成就,和幼小時的嚴格訓練中打下的紮實功底是不可分開的。
楊芳燦五歲那年,他父親病逝。把對他的教育託付給他的叔父。但他體弱多病,六歲那年又出了痘疹,多次瀕於死亡。病癒後,身體衰弱到腳不能履地的程度。以前讀的除歌訣和唐詩以外,其它經書都已完全忘卻。他叔父不得不從頭教他學起,但每天不過五六行,而且非要讀至五六十遍才能背誦。他叔父有些失望,說一場病竟然把他換了個人。自從楊芳燦的父親死後,家道漸趨中落。全家都依靠他叔父坐私塾的薪水收入維持。後來他叔父外出做官,他便由祖母撫養和教育。他ll歲那年,跟隨舅父學詩。初學做近體詩,後作歌行,已達三四言。這年夏天,舅父帶他到楊家的長輩楊清華家中。正是池水荷花盛開,俯視可見小蝦在水中浮游。楊清華當場命題,要他作《夜明蝦賦》,極得讚賞。這篇幼時習作,後還收入他的文集之中。第二年,他齊始學作時文;準備應科舉之試。可是在乾隆三十一年“應提學試”時,卻“不售”而返。那時科舉是讀書人的唯一出路。楊芳燦不得不“杜門累月”攻舉子之業,以至被人嘲為“專愚”。

參加應試

鄉試

乾隆三十六年楊芳燦和顧立方分試無錫、金匱兩縣縣試,得第一。同年秋天,應江寧鄉試。主考彭文勤以為“首藝欠精實”,落第。這一年楊潮觀運川木入北京,路經南京,把楊芳燦介紹給袁枚,要他帶著自己的詩去見袁枚。袁讀了楊芳燦的詩,極為欣賞。從此楊成為袁枚的及門弟子。楊作詩,喜學三謝(謝靈運謝惠連、謝眺)和李白,初學時不免處處摹仿。袁放告誡他說:“昔王朗欲學華子魚,惟其似之太過,所以去之愈遠。吾輩讀書時要與古人合,落筆時要與古人離也”。袁枚善於總結自己創作的經驗,又能因材施教。這對楊芳燦以後文學上的成就,幫助是很大的。

歲試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起,楊芳燦應同縣劉家聘,到他家坐館,前後約有四年。在此期間,他參加了兩次考試。一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夏天,澄江(江陰)的歲試,古學和文章都名列第一,複試古學,文章為學使彭文勤擊節嘆賞。
楊芳燦古代士子的科舉考場楊芳燦古代士子的科舉考場

科試

於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秋天,應澄江科試,古學、經解、時文都列第一名。就在這兩年之中,他和黃仲則洪亮吉文人訂交。黃是著名詩人。洪是著名詩人又是著名地理學者。黃、楊、洪等訂交,這在當時文壇是一段佳話。翌年春,再赴澄江應料試。古學、經解及時文都列第一名。五月,去南京,住袁枚家,等待秋試,結果落選。

廷試

乾隆四十三年,楊芳燦去北京應廷試。是年正月十六日啟程,三月初到達。五月,參加廷試。名列一等第三名。當時的制度規定,選拔貢生入一二等者,經皇帝派大員挑驗,可以知縣或教職錄用。當時還有一個新規定,七品小京宮可以到吏部掣籤。對知縣和教職的選擇,楊芳燦在北京的同鄉中,有不同的意見,有些人認為應該選教職,也有些認為選擇知縣為好。他還是接受了大員的挑選,被分發去西北甘肅。這在楊芳燦一生中是個重大的轉折,他從此進入仕途。在西北當了20多年的地方宮。翌年正月,啟程赴甘肅。二月抵關中。以詩文為引,結識時陝西巡撫,與文人嚴長明等作詩酒之會。

爆發起義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甘肅循化(今屬青海)爆發了由蘇四十三領導的撤族人民起義。這是一次由回族內部新老教派鬥爭引起而轉化為信奉伊斯蘭教的下層民眾的一次反封建鬥爭。起義軍不久就攻下河州(今甘肅臨夏北);知府楊士璣被殺。軍事進展很快,勝利到達蘭州城下,清政府急調大軍支援。起義軍寡不政眾,撤離對蘭州的包圍。八月初,清軍攻破起義軍在華林山的防線,蘇四十三英勇犧牲,起義軍全部壯烈犧牲。第一次回民起義遂宣告失敗。楊芳燦時在伏羌任上,也參與了這次對人民起義的鎮壓。
起義被鎮壓後。楊芳燦卻被牽連到一件“折捐冒賑”的案子中去楊被處以革職留任,八年無過,方準開復的處分。不滿一年,楊又因虧空倉糧16000石,為上級嚴令賠補,弄得“典質丐貸”7000餘兩銀子,才算彌補過去。
乾隆四十九年(1784),這一年四月又爆發了田五張文慶、馬四桂領導的回民石峰堡起義,楊芳燦在伏羌召募鄉勇,修守御工具加以防範。五月十四日,有幾個回族人向楊告密。楊根據他們提供的線索逮捕了起義軍約為內應的幾個人。有的就縛,有的拒捕時即被格殺。這時伏羌已被起義軍包圍,楊徵得民夫4000餘人,並帶了告密的九個回族人上城牆督戰固守,相持了五晝夜。

詩詞

1、《暮雨曲》
2、《廢寺》
楊芳燦致孫星衍尺牘一通楊芳燦致孫星衍尺牘一通
3、《喜汪容甫過訪長句贈之》
4、《泖湖》
5、《伏羌紀事詩一百韻》
6、《過淨因寺》
7、《寒食郊行率爾成詠》
8、《賀蘭山積雪歌》
9、《讀盈川集》
張林宗集楊芳燦雜詩之一張林宗集楊芳燦雜詩之一
10、《重過彈箏峽》
11、《聞洪稚存入關卻寄》
12、《蓮花博士歌為吳蘭雪作》
13、《撥悶柬二三知己和之》

著作

1、《芙蓉山館自訂年譜不分卷》,清楊芳燦撰,稿本,清徐熊飛跋2、《鐵堂詩草二卷補逸二卷》,清許珌撰,楊芳燦輯,清楊氏海源閣抄本,九行二十一字白口紅格左右雙邊版心下鐫海源閣鈔
楊芳燦撰 芙蓉山館詩抄八卷楊芳燦撰 芙蓉山館詩抄八卷
3、《春庭說錄一卷》,清莊兆麒撰,稿本,清惲敬、洪亮吉等批註,張惠言批並跋,孫星衍、楊芳燦錢惟喬跋
4、《真率齋初稿十卷詞二卷》,清楊芳燦撰,清乾隆刻本,十行二十一字白口左右雙邊
5、《芙蓉山館詩稿六卷詞稿二卷》,清楊芳燦撰
6、《桐華吟館詩稿六卷詞稿二卷》,清楊揆撰,清乾隆五十七年刻本
7、《芙蓉山館文鈔一卷》,清楊芳燦撰,清嘉慶十年刻本,清何紹基、顧植批校評點,十二行二十五字白口左右雙邊8、 《芙蓉山館詞鈔二卷抝蓮詞集溫庭筠詩一卷移箏語一卷》,清楊芳燦撰,清抄本,朱希祖跋,九行二十三字無格
楊芳燦撰 芙蓉山館文鈔楊芳燦撰 芙蓉山館文鈔
9、《芙蓉山館尺牘十六卷首一卷》,清楊芳燦撰,劉繼曾輯,清抄本,餘一鰲校,存十五卷,一至十四、首一卷
10、《捧月樓詩四卷》,清袁通撰,稿本,清楊芳燦批圈並跋,十行二十一字白口綠格四周雙邊
11、 《芙蓉山館詞鈔二卷鈢蓮詞集溫庭筠詩一卷移箏語一卷》,清楊芳燦撰,清抄本,朱希祖跋,九行二十三字無格

詩詞欣賞

積雨柬張船山檢討
積陰塞宇宙,西山失崔嵬。盲風號呼洶,白雨爭宣豗。中間更作氣,鼓以雌雄雷。岌然海水立,巨浪排過回。朝愁朽柱折,夜聽犨牆頹。參軍屋漏中,愁顏苦低摧。雨日幸小休,料理叢書堆。詩逋積盈案,紙背生莓苔。最忙張景陽,愁霖句新裁。濕薪燃爆竹,破灶昏煙煤。屠沽有酒食,吾輩甘蒿萊。君昨示我詩,曠代驚奇才。猛炬出犀焰,寒星迸驪胎。我如獲至寶、摩挲日千回。近忽秘之篋,扁扃鐍不敢開。恐此然光怪,挐攫蛟龍來!(《芙蓉山館詩鈔》卷7第22頁)
[百字吟](即[念奴嬌])八月十四夜,吳穀人先生,張船山招飲,入疊前韻
詞壇鉅手,數叔庠淹雅,景陽道上。綠酒分曹邀客醉,逸興一時飛揚。隔座藏鉤,交竿舞蔗,鼓摘銅瓦響。狂歌痛飲,九分圓月堪賞。 漫道磨盾飛書,橫戈入陣,萬里風雲想。縱使功名垂竹帛,不抵一杯新釀。釣渚波平,漁舟夢隱,懶破長風浪。黃雞白日,玲瓏且慢催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