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村(福建省漳浦縣赤嶺鄉楊美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美村原名洋尾,位於赤嶺畲族鄉東部,東、東南與馬坪鎮交界,西與本鄉赤嶺村為鄰,南毗鄰南山茶果場,北隔楊美水庫與龍海市接壤。境內溪流大部分流入楊美水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楊美村
  • 地理位置:赤嶺畲族鄉東部
  • 所屬地區:福建省漳浦縣赤嶺鄉
  • 行政級別:村
基本介紹,政區沿革,人口民族,教育、交通、電訊等設施,風俗與文物古蹟,古代人物,新中國人物,

基本介紹

楊美村原名洋尾,位於赤嶺畲族鄉東部,東、東南與馬坪鎮交界,西與本鄉赤嶺村為鄰,南毗鄰南山茶果場,北隔楊美水庫與龍海市接壤。境內溪流大部分流入楊美水庫。

政區沿革

民國時期,楊美與和坑合為和坑保。新中國成立後,曾與油坑合為楊美鄉,公社化後,建楊美大隊,轄紅獅坑、下尾路、田頭裡、曾洋、咬壠、古橋、後厝、官路、田厝尾、墟後、埔頂、舊厝、仔尾、杜松腳、田厝、蔡山、蔡仔、古美山、寮仔等19個自然村。
1971年建楊美水庫,規劃在庫區內的村社全部移民,如下尾路移到湖西鄉嶺腳村和馬坪鎮京野村;田頭、曾洋移至玳瑁山茶場東徑口和本村的如英、中層社;咬壠原為大隊場,因移民而撤散;古橋、後厝移本鄉石坑新美、竹樹和前園新陽;官路移萬安農場三隊、六隊;埔頂、田厝美移萬安農場和馬坪鎮京野村;墟後移湖西鄉豐卿崎腳和城內圳上等。移民後的楊美村轄田厝、蔡山、蔡仔、中層、如英、新中、寮仔、古美山等自然村。1984年,楊美大隊改為楊美村。

人口民族

全村人口有308戶,1297人,居民大都姓藍。都屬石椅種玉堂分衍,大部分屬三房。其次為倪姓,此外還有林、戴、陳、楊、郭等姓,人數較少。?田 厝,22戶, 85人,藍姓為主,有戴姓1戶,由佛曇東坂遷入。
蔡 山,23戶, 90人,藍姓為主,有林姓2戶12人,從佛曇港頭遷入。
蔡 仔,19戶, 85人,藍姓為屬種玉堂“三房四”。有陳姓3戶,分別從馬坪後康和龍海市白水遷入。
中 層,21戶, 95人,藍姓為主,系水庫移民新建村。又有楊姓1戶,從前亭江口遷入。
如 英,25戶,120人,藍姓為主,有郭姓2戶,從龍海浮宮遷入。新中,26戶,120人,藍姓為主,屬四房,系水庫移民新建村,又有林姓4戶,從佛曇港頭遷入。
寮 仔,47戶,232人,藍姓為主,屬二房。
古美山,125戶,470人,大部分姓倪,也有藍姓。倪姓與龍海市白水鎮金鰲倪姓為同宗。古美山倪姓於清代分衍台灣桃園縣,1987年,桃園倪姓宗親回古美山尋根認祖。經濟概況全村有耕地705畝,其中水田610畝,農地95畝,種植水稻、花生、果蔗等農作物。山地已造林,果樹有荔枝、龍眼及其他雜果,共2500畝。有汽車3輛,機板車4輛、手扶拖拉機10輛,三輛運輸車5輛,從事運輸。外出外工者160人,大部分為女青年。

教育、交通、電訊等設施

有民族國小1所,校園面積3886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781平方米。有6個班級,學生170名,教師8人。從楊美國小升學至大中專者有53人。1958年建成小(二)型頂坑徑水庫,總庫容18萬立方米,灌溉面積300畝。1984年,修建赤嶺鄉通往馬坪鎮的公路,經過本村,交通方便。1987年,拉高壓電線,解決用電問題。1994年,全村普遍使用程控電話,入戶率達95%,有行動電話100門。1995年,戶戶有閉路電視。戶戶有機車。

風俗與文物古蹟

古美山社有古廟一座,建於乾隆年間,崇祀開漳聖王,每年農曆正月十八日做節紀念。
中層社北石空岩有石佛寺,有石雕彌勒佛1尊,約雕於宋代,佛雕寬1?66米,高1?06米,作側身坐狀,敞胸袒腹,笑口常開。座下有四尊人物雕,戴宋式幞頭,著官服,拱手而立。原寺旁有廟頂社,今已廢。
楊美社旁有一株十二月果實才成熟的龍眼樹,全縣僅此一株,名聞遐邇。楊美水庫旁的雞啼嶺有一通摩崖石刻,是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修橋造路碑記。紅西坑是解放戰爭時的游擊區,藍西方帶領游擊隊在此進行過游擊活動。

古代人物

倪大器,古美山社人,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官歙縣知縣。
倪俊明,大器孫,崇禎十六年(1643年)進士,隆武時,授兵部員外郎。
倪中明,俊明弟,崇禎十五年舉人。

新中國人物

藍宗武,長橋鎮副鎮長,湖西畲族鄉鄉長。
藍主保,大南坂農場黨委委員、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漳浦縣縣委辦公室主任。
藍榮欽,鄭州解放軍信息大學高級工程師,博士後。
藍連輝,武警總部管理局。
藍良木,龍海市隆教鄉副鄉長。
藍海安,中學高級教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