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申生

楊申生(1919~1948) ,化名王伯鈞,育昭,閩侯縣(今福州市)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申生
  • 別名:王伯鈞,育昭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19
  • 逝世日期:1948
  • 籍貫:閩侯縣(今福州市)
人物經歷,早年生活,革命活動,錯殺,後世平反,

人物經歷

早年生活

民國8年(1919)生於上海,不久隨父遷回福州。父楊砥中曾任海軍陸戰軍旅長,因海軍內部不和,於民國14年被刺殺。申生5歲開始在家中接受啟蒙教育,11歲時考進格致國小五年級。民國23年國小畢業,隨母遷居倉前山麥頂義莊裡,入英華中學就讀。民國27年夏,申生隨英華中學內遷順昌洋口鎮。日軍侵略,國土淪喪,激起他的愛國熱情。他積極參加戰時民教工作,並開始接觸革命思想。民國28年春,申生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中共英華中學支部成立,為宣傳抗日,喚醒民眾,申生和同學們一道組織英華閩劇團,自編自演以鄭成功、戚繼光等民族英雄為內容的閩劇,在順昌一帶巡迴演出。申生不僅善於團結同學,而且善於說理鬥爭。有一次校方辦童子軍,責令每個同學剃光頭。他帶頭向校方提出:學生畢業後,要到淪陷區工作,剃光頭易被日本侵略軍察覺,會遭到無辜殺害。這一說法得到廣大同學的擁護,大家紛紛罷課,反對剃光頭,校方只好作罷。申生和支部書記許世華等人做進步同學的思想工作,發展一些黨員,擴大黨的組織。
楊申生

革命活動

民國29年申生中學畢業,母親欲送他出國留學,但他服從組織需要,毅然留在國內從事革命活動。同年,他以優異成績考進省郵電局當郵務佐,工作不到半年,即奉命往武夷山參加省委舉辦的訓練班,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磨練,他的革命意志更加堅定。民國30年,黨組織貫徹中央“隱蔽精幹”的方針,申生於訓練期滿後回福州隱蔽埋伏。
民國34年8月,省委成立閩江工作委員會,發展城市工作,申生同閩江工委書記莊征等人接上關係,擔任閩江工委委員。同年底中共福州第一市委成立,楊申生兼任市委書記。他領導市委同志在倉山建立一些黨的秘密據點,他的家也是重要據點之一,抗戰勝利後省委首次會議就在他家召開。民國35年春,他護送省委書記曾鏡冰去上海與黨組織取得聯繫。同年4月起他不再擔任福州第一市委書記的職務,常常以商人的身份頻繁來往於榕、滬、皖之間經商,為黨組織籌集經費,傳遞黨的情報。民國36年2月至10月,省委領導人曾鏡冰等人在福州領導城市工作,常常到申生家中研究工作,申生為領導的安全,除動員母親參加革命工作外,還積極做好家裡看門人鄭永康,廚師高其森等人的思想工作,保證領導同志的安全。他在從事黨的秘密活動時,經常遭到敵人的跟蹤,他總是機智沉著,一次又一次甩掉敵人的跟蹤,順利地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同志們讚揚他是一個智勇過人的地下工作者。

錯殺

民國37年,福建發生一系列黨組織和游擊隊被敵人破壞的事件。當時中共閩浙贛省委懷疑城市工作部內有內奸,錯殺一批城工部幹部,楊申生也於同年4月被錯殺,時年29歲。

後世平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城工部冤案得到平反,195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楊申生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