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輝(雲南省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楊照輝,男,普米族,1944年5月5日生。現為雲南省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照輝
  • 國籍:中國
  • 民族普米族
  • 出生日期:1944年5月5日
  • 職業:雲南省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基本簡介,主要業績,主要學術活動和評價,

基本簡介

1975年畢業於雲南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系,調雲南省貧協委員會任秘書工作。1980年調雲南省社科院民族文學研究所。懂普米、白、僳僳、那馬(白族的一個支系)語,半懂藏、納西和彝族語。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雲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雲南省宗教學會、雲南省民族倫理學會會員、雲南省民族學會常務理事、普米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是首位承擔普米族主要研究課題的專家學者。其形象是高大魁梧、其工作是認真負責、其文風是引經據典、其性情是剛直不阿、其良心是祟善憎惡、其生活是清貧簡單。

主要業績

1980年至2002年的二十二年中,曾多次深入到滇、川、青、甘諸省的邊遠民族地區,運用會說多種民族語言之長,在調查普米族歷史文化資料的同時,還調查了與之相關的藏、漢、羌、蒙、回、彝、白、納西、僳僳、怒等民族的歷史文化資料,總數達數百萬字。在掌握了資料之後,還專門學習了國際音標,系統地閱讀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毛澤東、鄧小平等偉人對文學藝術的論述和中外一些歷史學、民族學、宗教學、人類學、民俗學家的經典名作,在理論上作了充分準備。之後著重從普米族文學藝術、宗教民俗、歷史文化等角度,用多學科交叉和其他相關民族文化相結合的比較研究方法,指出了各族文化的相互影響與普米族文化的變遷等問題,首次獨立發表科研成果160多萬字,其中專著6部、譯著1部、論文20多篇、民間文學作品數10篇(首)。其中文學藝術方面的主要專著是:由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民委、中國社科院聯合下達的國家“七五”、“八五”重點項目之一的《普米族文學簡史》,雲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17.8萬字,榮獲1998年10月第四屆全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優秀著作一等獎。宗教民俗和歷史文化方面的主要著作是:國家“八五”藝術學科重點項目之一的《普米族文化大觀》,雲南民族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20萬字,照片21幅,2000年9月8日經中國圖書獎評審會評定,榮獲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2000年9月18日,《普米族文化大觀》又榮獲首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著作獎。論文《羌族普米族宗教巫術文化比較》,榮獲1994年4月23日雲南省社科院1989-1993年的優秀科研成果獎。民間文學作品《接親調》,榮獲1982年11月24日雲南省民族民間文學優秀作品獎,首次填補了有史以來普米族沒有由自己的專家學者撰寫出版的文化書籍的空白。

主要學術活動和評價

1、出席了1998年10月在蘭州召開的第四屆全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討論會。提交《略論普米族神話與其他民族神話》一文,並作了大會發言。
2、2001年10月,出席在昆明召開的第34屆國際漢藏語言學研討會,提交了《普米語與羌、藏等民族語言的比較》一文,並作了大會發言。
3、2001年12月15日,出席了雲南蒙古族第4屆“那達摩”學術討論會,提交了《普米族與蒙古軍》一文,並作了大會發言。
4、2002年 1月,在社科院接受了中央電視台姚京勝同志關於普米族文學與藏族文學的相互影響問題的採訪。
5、2000年9月18日,在省社科院接受了雲南日報記者李沙青同志關於普米族歷史文化的採訪。
6、承擔中國少數民族大辭典之一的普米族辭典主編工作。
7、承擔中國少數民族古籍提要之一的普米族古籍提要卷主編工作。
8、西南民院教授陳宗祥、四川大學教授鄧文峰在《<白狼歌>,研究》(一)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中,對楊照輝《<白狼歌>辨析》一文有較高的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