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澄中

楊澄中

楊澄中,物理學家,中國原子核科學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他是國際上最早研究輕核削裂反應的少數人之一,首次測量(d,p)反應出射質子角公布,得到削裂反應機制的證據。他領導建立中國自製的第一台質子靜電加速器和高壓倍加器;創建蘭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領導建成1.5米回旋加速器和第一台大型分離扇重離子回旋加速器系統;領導完成一批重要的熱核材料輕核數據的測量任務;領導開創了中國重離子反應實驗研究,為中國原子核物理的加速器技術培養了大批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澄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常州
  • 出生日期:1913年4月17日
  • 逝世日期:1987年12月29日
  • 職業:科學家
  • 畢業院校: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物理系
基本信息,獲得榮譽,簡歷,簡介,科學研究,輕核削裂反應,讀研,物理研究所,長遠規劃,人物評價,

基本信息

物理學家江蘇常州人。193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物理系。1950年獲英國利物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楊澄中楊澄中

獲得榮譽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靜電加速器、高壓倍加器和重離子加速器的研製及實驗核物理研究並取得多項重要成果。
楊澄中楊澄中
50年代以來,與趙忠堯一起領導了中國第一台靜電加速器的研製,負責指導了碘化鉀(鉈)等閃爍晶體的製備,負責中國第一台高壓倍加器的研製,組織領導了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的建造和重離子核物理實驗研究工作,取得許多創見性成果。

簡歷

1913年4月17日出生於江蘇省今常州市武進縣。
1933~1937年 在南京中央大學物理系學習、畢業。
1937~1943年 任重慶中央大學物理系助教。
1943~1945年 任重慶中央大學物理系講師。
1945~1946年 任英國萊士特大學物理系研究生。
1946~1951年 任英國利物浦大學物理系研究生兼助理講師。1950年獲利物浦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51~1957年 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前身)副研究員、研究員。
1957~1962年 任蘭州物理室(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前身)主任、研究員。
1963~1987年 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1978~1984年兼任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副院長。
198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並任常務委員。
1987年12月28日逝世於蘭州。

簡介

楊澄中1913年4月17日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一個中學教員家庭,學生時代就勤奮好學,成績優異。193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物理系,留校任助教、講師。1945年冬去英國留學,先後在萊士特大學物理系和利物浦大學物理系就讀研究生,併兼任利物浦大學助理講師。1949年完成了27Al、24Mg、31P等的(d、p)、(d、a)反應的研究,於1950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受聘為利物浦大學物理系講師。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為了報效祖國,他毅然辭去了該校聘任,放棄了優越的工作條件、優厚的生活待遇和在核物理前沿取得更大成就的機會,攜妻女回國,獻身於祖國的原子能科學事業。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由國外回到祖國的科學家之一。
楊澄中
回國以後,楊澄中參與了中國第一個原子核物理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改名為物理研究所,1958年又改名為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的初始創建工作。1957年後,在蘭州創建了中國原子核物理後方研究基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為中國的原子核物理研究、重離子物理研究和加速器技術的發展,孜孜不倦地奮鬥了37個春秋,成果纍纍,功績卓著。198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並任數理化學部核學科組組長。他是中國原子核科學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科學研究

輕核削裂反應

30年代後期,N.玻爾(Bohr)提出了原子核反應的複合核模型,成功地解釋了許多核反應現象,對分析核反應工作起了決定性作用。其後的研究發現,在低能區輕核反應中,核反應不經過複合核階段,而是入射粒子與靶核中的少數核子通過直接相互作用來完成,輕核削裂反應(Stripping reaction)是其最典型的例子。

讀研

在英國利物浦大學就讀研究生期間,楊澄中獨具慧眼,抓住這一重要現象,在J.R.霍爾特(Holt)教授指導下,用自製的微分電離室開展了27Al、24Mg、31P的(d,p)、(d、a)反應實驗研究,測到了27Al (d、p)28Al反應出射質子明顯的前沖分布,得到了輕核削裂反應機制的證據。1950年,他以“原子核削裂反應”為題的論文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楊澄中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輕核削裂反應的少數人之一。

物理研究所

回國後,楊澄中立即參加了創建中國第一個原子能科學研究機構——北京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工作,任副研究員和物理組副組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中國的原子能科學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研究設備極其落後,連一台粒子加速器都沒有。由於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前蘇聯和東歐國家能夠提供給中國的核物理實驗設備和儀器非常有限,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非常艱苦,在這種情況下,開始了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艱苦創業。在趙忠堯和楊澄中的精心指導下,1955年,中國第一台大氣型700kV靜電加速器在北京建成。在楊澄中的領導和指導下,研製成功中國第一批原子核物理實驗研究用閃爍探測器的KI (TI)、NaI(TI)、萘(蒽)等閃爍體和第一批核電子學儀器。1957年由楊澄中設計並負責建造的中國第一台400kV高壓倍加器在北京建成。這些為中國開展原子核物理實驗研究創造了技術條件。

長遠規劃

根據中國科學發展的長遠規劃,為適應中國國防研究與原子能科學技術發展的迫切需要,1956年,黨中央對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原子能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戰略性的全面安排和科學布局,創建中國核科學事業後方研究基地成為當時的迫切任務之一。在這種歷史條件下,1957年,楊澄中回響黨的號召,率領一批青年科技人員,毅然離開首都北京來到蘭州,創建了中國科學院蘭州物理研究室,為在祖國的西北腹地建立原子核物理研究基地,開始了新的艱苦創業。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楊澄中領導全室職工奮發努力,在短期內改進並重新安裝、調試成功了從北京搬遷來的400kV高壓倍加器,達到了設計指標,於1959年投入運行。同年,在蘭州召開了全國高壓倍加器現場會,將這項加速器技術向全國推廣。隨後,該室科技人員與上海先鋒電機廠合作設計和建造成功600kV高壓倍加器,由先鋒電機廠生產,供應中國,使中國高壓倍加器技術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這些裝置在以後中國的中子物理、低能輕核反應研究和完成國防科研任務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同期,為了滿足開展實驗核物理研究工作的需要,在楊澄中的直接指導下,發展了用於核物理實驗的多種類型的粒子探測器,諸如蒽和NaI(TI)閃爍晶體、氣體計數器、長中子計數器和裂變電離室等,自製了一批核物理電子學線路,如線性放大器、高壓穩定電源和甄別器等,質量優於當時從蘇聯進口的設備,接近國際同類產品的水平。用這些裝備和自製的儀器設備,楊澄中帶領全體科技人員在蘭州開展了原子核反應和中子物理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楊澄中通過這些研究工作培養鍛鍊了一支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的科技隊伍。
1958年底,開始籌建從前蘇聯進口的1.5米直徑的回旋加速器。到1960年末,加速器主要部件主磁鐵和高頻電源剛安裝好,前蘇聯政府就撕毀了契約,撤走專家,帶走了設計圖紙和資料,並停止供應未到貨的設備,給整個工程的繼續進行帶來了極大困難,這時正值中國三年困難時期,在領導支持下,楊澄中帶領全體工程技術人員,發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克服種種困難,使1.5米回旋加速器於1963年5月安裝調試出束,正式投入運行,這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回旋加速器。它為中國的原子核物理研究創造了重要的物質技術條件。
1963年,蘭州物理室與回旋加速器研究室合併,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楊澄中先後擔任副所長、所長、和名譽所長。在他領導下,經過7年多的艱苦創業,一個包括加速器技術、實驗核物理、理論核物理、核化學、核電子學、核輻射探測器等門類齊全的原子核物理綜合性研究所在祖國的大西北已初具規模。

人物評價

作為中國當代著名的科學家,楊澄中人如其名,表里如一,以他嚴謹的學風和良好的治學精神贏得了人們的尊敬。他勤奮好學,不斷進取,凡是他能參加的學術活動都積極參加,給予儘可能的指導,並從民眾中吸取營養以豐富自己的學術思想。30多年來,他一直站在原子核物理和加速器技術學術領域的前沿,推動了中國核物理和加速器技術的不斷發展;他嚴於律己,謙虛謹慎,堅決反對不求甚解、弄虛作假的不良作風,不是自己親自參加的工作,決不以“導師”名義在研究論文上“掛名”;他數十年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國的核科學研究和核科學人才培養事業中,認真負責,誨人不倦,直至在他逝世前幾個月重病住院期間,還全面認真地分析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多年來積累的重離子物理實驗數據,總結研究經驗。為研究生和本所主要業務骨幹幾次講課,在病榻上與研究生交談。他晚年還兼任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員,復旦大學教授。在他病體稍感好轉時他還赴上海原子核所講學,以不負該所聘他為兼職研究員對他寄予的厚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工作作風民主,尊重黨委的領導,重大問題都要和領導集體討論決定;他生活作風儉樸,不搞特殊,平易近人,對同志和藹可親,在近代物理研究所和學術界都享有很高的聲望。
楊澄中不僅在學術上是一位造詣很深、成果纍纍的科學家,而且是一位優秀的科技工作組織者和領導者。30多年來,在他的領導下,近代物理研究所堅持“以重離子物理基礎研究為主,積極開展核技術套用”的辦所方針,不斷發展壯大,從建所初期的三四十人發展到近千人並擁有包括中國第一台大型重離子加速器在內的6台各種加速裝置的重離子物理研究中心,取得數百項研究成果,這其中都凝聚著楊澄中的心血和汗水。在幾十年的科學實踐中,他循循善誘,言傳身教,為中國的原子核物理、加速器技術和原子能科學事業培養了一大批人才,為中國原子核物理和加速器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楊澄中不僅是一位科學家,還是位社會活動家,他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三、五、六屆代表;第三、四、五屆副主席,於1979年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光榮稱號。他曾任中國核物理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科協副主席;甘肅省物理學會理事長等職。
1987年12月28日,楊澄中在蘭州逝世。甘肅省委、省政府作出決定,在甘肅省科學宮為他建造塑像,讓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開拓者——楊澄中的形象永遠激勵後人,為中國核科學的發展不斷進取,作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