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源四平戲

據《政和縣誌》記載:四平戲是明末清初傳入政和的。從"泳霓軒"四平戲班活動到現在的楊源四平戲業餘劇團,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楊源現保存有清代的手抄劇本《秦世美》和《英雄會》等,劇目繼承明末四平戲那些以曲牌聯綴體為主的傳統劇目,如《蘇秦》、《劉文錫沉香破洞》等40多個,還有移植其他劇種的一些板腔體劇目,同時,從當地民間藝術中吸取營養,出現一些江南小調演唱的劇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源四平戲
  • 性質:戲曲
  • 記載:政和縣誌
  • 朝代:清
據《政和縣誌》記載:四平戲是明末清初傳入政和的。從"泳霓軒"四平戲班活動到現在的楊源四平戲業餘劇團,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楊源現保存有清代的手抄劇本《秦世美》和《英雄會》等,劇目繼承明末四平戲那些以曲牌聯綴體為主的傳統劇目,如《蘇秦》、《劉文錫沉香破洞》等40多個,還有移植其他劇種的一些板腔體劇目,同時,從當地民間藝術中吸取營養,出現一些江南小調演唱的劇目。
值得一提的是,四平戲完整地保留了《荊釵記》、《劉知遠》、《拜月記》、《殺狗記》及《琵琶記》等五大宋元南戲的代表劇目。四平戲唱腔屬高調系統,古樸粗放,句末幫腔,一唱眾和。後台只有鑼、鼓、鈸、板鼓四種打擊樂器,以鼓為主指揮,音律抑揚頓挫。這與清代戲曲家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說的"弋陽、四平腔,字多腔少,一泄而盡。又有一人啟口,數人接腔者,名為一人,實為眾口"的論述完全一致。動作有騰、挪、滾、打,隨鼓緩急進退。其角色分生、旦、淨、末、醜、貼(占)、外、夫(老旦)、禮九門十二行當。
至今政和縣楊源村仍保存有所有風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