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瀾(銀川金湖生態農業旅遊有限公司董事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海瀾是寧夏銀川海瀾生態莊園,董事長寧夏銀川海瀾金沙葡萄酒有限公司董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海瀾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寧夏銀川
  • 出生日期:1969年1月24日
基本信息,簡歷,榮譽,人物故事,

基本信息

學歷:大專
供職機構及職務:寧夏銀川海瀾生態莊園 董事長 寧夏銀川海瀾金沙葡萄酒有限公司 董事長
寧夏銀川市婦女發展事業促進會 理事長 寧夏銀川永寧裕農觀光農業產銷合作社 理事長
寧夏 銀川金湖生態農業旅遊有限公司 董事長

簡歷

1986年--1988年在北京建材工業學院
1989年--1992年在寧夏耐火材料廠工作,任財務科科長
1993年--1995年在銀川市保險公司工作,任主管會計
1995年下崗後創辦銀川義信發展有限公司至今(銀川金湖生態農業旅遊有限公司)董事長
2002年11月成立銀川市婦女發展事業促進會,任理事長
2006年2月成立永寧縣裕農生態農業合作社,理事長

榮譽

1.寧夏永寧縣勝利鄉金沙二期開發區連續四年評為“先進治沙集體”
2.寧夏永寧縣“雙學雙比”女能人
3.寧夏永寧縣“科技致富”女能人
4.銀川市“雙學雙比”女能手
5.寧夏回族自治區“巾幗建功先進個人”
6.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評為“三八綠色獎章”獲得者
7.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評為“全國巾幗建功”先進個人
8.2002年底,楊海瀾還當選為永寧縣勝利鄉金沙二期開發區第一屆人大代表
9.2002年銀川市婦聯、永寧縣婦聯把農場確定為“三八綠色基地”
10.2002年楊海瀾以葡萄莊園為依託,與寧夏農學院、寧夏林科所共同合作開發研究的“葡萄酒產業綜合配套技術推廣項目”課題,取得了較好的科技成果;承擔的“葡萄嫁接苗引進試驗示範”獲得自治區農業重大科技示範推廣項目,2004年獲得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1.2003年11月榮獲“福特汽車環保獎”
12.2005年寧夏永寧縣林業局定為“葡萄科技示範基地”
13.2005年銀川市農牧局定為“農副產品無公害基地”
14.2005年海瀾沙漠生態農場被銀川市旅遊局定為生態旅遊景點
15.2005年又獲“2005年全球千名婦女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16.2005年7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婦聯、團委、愛國工程聯合會聯合定為“寧夏愛國教育實踐基地”
17.2005年4月銀川市科學技術協會“科普示範基地”
18.2006年4月銀川市政府評為“銀川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19.2007年2月寧夏農業學校簽定“實訓基地”
20.2007年3月銀川市政府批准掛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
21.2007年7月全國婦女聯合會評為“全國第二屆綠色家庭”榮譽稱號
22.2007年11月連任兩屆寧夏永寧縣勝利鄉人大代表
23.2007年12月榮譽當選寧夏永寧縣政協委員
24.2007年12月榮譽當選寧夏永寧縣工商聯委員
25.2008年2月被評為“銀川市優秀青年企業家”稱號
26.2008年7月1日北京奧運火炬傳遞銀川站,第175棒火炬手

人物故事

與沙漠親近的女人-陳鳳林
距銀川植物園東南4公里處,有一片綠樹成蔭、葡萄飄香、碧波蕩漾、蝦跳魚躍、六蓄興旺,鑲嵌在荒漠中的綠洲。這是位於永寧縣金河鄉二期開發區內占地520畝銀川義信發展有限公司的海瀾葡萄莊園。莊園主曾是一名下崗女工。1997年,她率先在銀川市永寧縣金沙鄉爭取到了520畝寸草不生的荒漠。經過6年的努力治沙,科學種田,改良土地,艱苦創業,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她在沙地里植樹造林,形成了鬱鬱蔥蔥的農田防護林網;在重點種植葡萄樹的同時,還播種了小麥、玉米和各種蔬菜,飼養了牛、羊、雞、鴨和魚,把一個昔日沉寂的亘古荒原,鬧騰得五穀豐登,雞犬之聲相聞,一派農林牧副漁齊發展的動人景象。莊園主就是被區市婦聯選為“雙學雙比”、“三八綠色工程”先進個人;全國婦聯評選為“巾幗建功”標兵、全國“三八綠色工程”獎章獲得者,年僅33歲的楊海瀾。
一個身高1米6的弱小女子與沙漠奮戰了2000多個日日夜夜,吃盡了千辛萬苦,終將一片520畝不毛之地的沙丘荒漠,改造成瓜果飄香、牛羊肥壯、草木蔥綠的農家莊園;她從一個純真淳樸的下崗女工,轉變成海瀾葡萄莊園的主人,由一個不懂農活,成為治理沙漠、保護生態的行家裡手。楊海瀾使沙漠變綠洲的力量,靠的是信念和決心,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當人們走進她的莊園,映入眼帘的是大片葡萄林、玉米地、向日葵、各種時令蔬菜、鮮花、鮮生植物,還有黃牛、灘羊、雞、鴨等禽畜。晶瑩剔透的紅地球、美人指、奧古斯特、黃提、青提、黑提20餘種名貴葡萄琳琅滿目,瓜果、蔬菜種植其中,五顏六色艷麗閃亮,水滿魚肥和天然自釀的海瀾葡萄酒陣香撲鼻,令人目不暇接溫馨陶醉。
楊海瀾不滿足現狀,她的藍圖是將現在的莊園建成一個集田園風光與旅遊相結合的健康休閒度假場所。成為人們親身體驗的“海市蜃樓”。3月15日,她已與台灣“銘雅旅遊策劃工程公司”簽定了《海瀾莊園旅遊設計方案》。目前,已規劃了9個旅遊項目,它是:葡萄認領園、遊人活動中心、聞香垂釣園、遊人廣場、生態手工葡萄酒製作園、生態餐廳、生態宿營地、動物表演場、葡萄長廊等供大家參觀、遊玩。楊海瀾從今年5月起陸續投資300萬元,用於以上項目的開發建設和日臻完善,成為人們旅遊消費的好去處。
假如說楊海瀾治沙一開始是為了填補自己的工作空缺,那么,現在她則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自己一樣的事業當中。人多了力量大,大家都能在治沙中獲得經濟上的效益,在精神上取得愉悅。綠色多了,沙漠才會更少,生活便更加充實。正是實踐這個普通想法,楊海瀾又一次做出了具體非常意義的舉措。這就是,她將莊園內的名優葡萄樹奉獻給社會,舉辦“認領葡萄樹享受健康生活”的活動。她將活動期定為3年,並連續舉辦葡萄樹認領節、培育節、修枝節、豐收節。組織大家一起培育、養護葡萄樹,品嘗自釀葡萄美酒,吃自采自做的綠色莊園飯,以葡萄會親交友,濃濃的友情、純潔的愛情、真誠的親情瀰漫在葡萄園裡,這一幕幕美景是楊海瀾的夢,這些令人神往、期盼的好事,即將在不日內變成現實,願她夢想成真。
再就業故事:從下崗女工到生態園的女主人-人民網記者:周志忠
“由西北農大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和寧夏大學教授尹長安聯手在銀川義信發展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研究的“灘羊非繁殖性季節產羔試驗”,經過180多個日夜的努力,終於在10月底獲得成功,54隻灘羊在非繁殖季節陸續產羔,產羔率成活率達50%以上,實現了農民多年期盼羔羊一年產兩胎的夢想。”寧夏媒體的一則訊息把我的思緒帶回到半個月前的一次採訪。
汽車出銀川向南一路疾行。司機在路上介紹說,“3年以前這裡有些路段本無路可走,2000年才由政府修的這條路。當時楊海瀾他們是20個人擠在一輛吉普車裡向凹凸不平的荒漠進軍,哪像如今有路這樣好走。”司機的這番話倒先是令記者對楊海瀾這位創業女強人平添了幾分敬意。行駛約半小時,記者來到位於永寧縣金沙鄉二期開發項目區內的“金沙鄉義信發展有限公司”。1997年秋天,下崗在家的楊海瀾不甘寂寞,在一片荒灘上開始自己艱難的創業。如今,這裡曾經的荒灘已然不見,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片生態園。
人們往往把下崗和失業看成人生之大不幸。本來嘛,就業關係著社會的穩定,乃是民生之本。黨和政府關心著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再就業,社會關注著下崗失業人員的前程,但也確有那么一些人下崗後不去等靠要,而是靠自己智慧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努力打開一片新天地。5年前的下崗女工,今天的“金葡萄莊園”女主人——32歲的楊海瀾就是用自己智慧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靠著一股女人少有的闖勁兒和拼勁兒,在荒蕪的沙灘上執著地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萬事開頭難。一個在城裡長大,從未有過農田經驗的女人向荒漠“叫板”要良田,談何容易!遙想當年創業的艱辛,楊海瀾真有想哭的感覺。她深有感觸地向記者說,“當時我只想,與其在家等著政府安排,不如自己闖鍊一番。年輕是最大的資本!年輕時不乾,那不是自己荒廢年華嗎?”想到就乾,乾還就乾大的事業。楊海瀾憑著多年做企業工作積累的經驗和靈活的頭腦,多方籌集資金,購買下永寧縣金沙鄉520畝荒漠地的使用權。4台推土機推進荒灘,連續奮戰3個月,溝、渠、林、路有了大模樣,當年冬灌,第二年載樹、種植。想得挺好,可過了一冬,520畝荒漠依然返回了舊模樣,甚至沒有留下改造的痕跡。這種情形擱誰也得有想法,可楊海瀾就是楊海瀾,她不氣餒、不盲幹,而是求教於區內的農業專家、當地的老農,在丈夫及家人的支持下,把墾荒、種植、施肥、用水樣樣考慮得周到細緻。最可寶貴的,是她捨得投入,是全身心的投入;捨得付出,是全身心的付出。因為,這裡蘊育著楊海瀾的希望。
在這裡,楊海瀾的理想是建立一個生態觀光園。她給自己的生態觀光園取名為“金葡萄園”。問她為何取這個名字,楊海瀾笑著說,“金葡萄”有兩個原因,一是這裡有300畝葡萄園,一部分掛果後當年就收入4.75萬元,葡萄的含金量這樣高,叫它為“金葡萄”不過份吧?至於另一個原因,楊海瀾略顯靦典地說,我是個“理想主義者”,成功地在改造後的荒灘上栽培這些葡萄,幹了自己想幹的事,叫它“金葡萄”是表達了我的一點情思。放眼今後,楊海瀾的目光中放射出喜悅的光芒,“再過三五年,所有‘金葡萄’的豐產期也就到了,到那時,這裡就會真正變成一個生態觀光旅遊的莊園。城裡人可以隨時來園子裡觀光,可以垂釣、採集瓜果葡萄,還可以認購果樹,可以在農家小手工業的酒坊里自己體驗一把釀酒的感覺,還可以把自己釀的酒在園子的酒窖里貯存,也可以由客人自己帶走釀造的酒……
“金葡萄”園裡不僅有葡萄,楊海瀾的理想是建立生態觀光園,並在樂此不疲地努力著。5年來,她買來黃土鋪路,在她理想的園子裡植樹綠化。園子裡現經濟林植樹3.6萬株,營造22條防護林,種草150畝。園子裡還建有6棟溫棚,20畝魚池。當然,楊海瀾的事業也有起伏,有波折。在她最困難、最吃緊的時候,她曾下狠心將自己家的一套住房賣了,用賣房所得的6.8萬元來支付工人們的工資……如今,這裡已初步編織成四位一體的生態養殖鏈:牛羊畜糞輸入沼氣池——沼渣用來做葡萄園的飼料——沼液是果樹澆灌的肥料,還可做魚兒的食料——沼氣用來照明取火。多么完美的生態鏈組合。用牛羊滿圈來形容這裡的畜牧養殖也很貼切,因為這裡飼養著160隻灘羊,30多頭育肥牛,還有鵝、雞、鴨……
談起養殖牛羊,楊海瀾的興致來了,“國家號召禁牧退耕還林草,而寧夏放養的灘羊一年只能產一胎,圈養很不划算。農民要致富,羊的品種就要改良。我這個“莊園”里正在做著灘羊一年產兩胎的試驗,如能取得成功,這對寧夏百萬牧民是個好訊息。”
如今,運用“外源激素”新技術的“灘羊非繁殖性季節產羔試驗”成功了,灘羊一年兩胎的目的實現了,雖未相見,我可以相見此時燦爛的笑容一定蕩漾在楊海瀾那充滿幸福的臉上。因為,灘羊是寧夏中部乾旱帶的主要綿羊品種,也是高品質的肉食品種,尤其是其羔羊肉特別受人歡迎。灘羊在非繁殖季節配種產羔,一年兩胎的成功試驗,為退耕還林草的農牧民增收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這裡有楊海瀾的心血,楊海瀾怎能不為之高興自豪?
楊海瀾,這位昔日的下崗女工,今天不但自己富了,而且已經在為政府分憂。如今,她的“金葡萄園”里每年長期聘用的有15個人,每年僱工3--400人次。採訪中,記者看到一位男青年在默默無聲地工作,一問,原來這位名叫郭勇的21歲青年也是位下崗工人,他原在石嘴山新華電機廠工作,企業改制下崗後來這裡找到了新的工作。
問起榮獲2002年全國三八綠色獎章的女能人對未來有何幢景,楊海瀾充滿希望地說:“悶著頭乾唄!我想是能把這生態園乾出模樣來的!”我信。
楊海瀾女士:從小在海原縣長大。4年級時進城。中學畢業後先是在水泥廠工作,在職考上大學後脫產進北京學了幾年。學成後回寧夏繼續從事企業會計工作,92年起到保險公司做會計,只經過近一年時間,93年,楊海瀾因保險公司機構調整而下崗。
楊海瀾讓荒漠變成葡萄園-QQ新聞
今年夏天,銀川市永寧縣金沙鄉的海瀾葡萄莊園,成為當地最吸引人的旅遊景點之一。這裡綠樹成蔭,瓜果飄香,遊客可以親手採摘葡萄,手工釀造葡萄酒,感受田園風光,體驗農家生活。
然而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漠。銀川市永寧縣金沙鄉地處騰格里沙漠的邊緣,境內大量的土地是荒蕪的沙漠,生態環境十分惡劣。因為這裡是銀川市的西南門戶,當地政府從上個世紀50年代就對這裡的沙漠進行治理,但收效甚微。
1997年,下崗女職工楊海瀾懷著“把沙漠變成綠洲”的夢想,在該鄉“征沙渠二期開發區”承包了520畝沙漠。她籌集了3萬元資金,雇了4台推土機開進沙漠開始平整土地。
然而頭天才推平的土地,經過一夜大風又成了起伏的沙丘,工程進度非常慢,經過半年多的苦熬奮戰,才推平了承包土地上大大小小的沙丘。
第二年春天楊海瀾來到承包地準備種樹,誰料想,經過一個冬天,平整好的土地又恢復了原樣。此時,楊海瀾意識到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她四處找技術員,向專家教授諮詢,重新確定了施工方案。這一次她一邊平地,一邊用麥草扎方格固沙、植樹防沙。剛種下樹苗的時候,開發區的配套溝渠還沒有修好,不能供水。楊海瀾就和家人雇上毛驢車,用廢舊油桶從很遠的村子裡拉水,一棵樹一顆樹地澆灌。
開墾好的沙地該如何經營?專家告訴楊海瀾,頭年開的沙地,肥力不足,必須先種黃豆,以根瘤菌固氮,增加土壤肥力。果然,楊海瀾第一年種的樹苗成活率不高,可黃豆卻大豐收,這為楊海瀾創造了第一筆經濟收入,還為以後植樹打下了基礎。
兩三年後,承包地里20多道防護林鬱鬱蔥蔥地生長起來了,楊海瀾又根據專家的建議,依託現代化農業技術種植了紅地球、美人指、霞多麗等22種名貴葡萄品種,種植優質葡萄350畝,搭建葡萄大棚10間,使承包地變成了美麗的葡萄莊園,也有了較高的經濟收入。
接著,楊海瀾種植了上百畝苜蓿等高效牧草,開始養殖育肥牛、灘羊、雞、鴨等畜禽,開闢一方水塘養魚。她還以牛羊畜糞為原料建起了兩座沼氣池,用沼氣照明供暖,經過發酵的廢料又成為優質的有機肥料。
海瀾葡萄莊園因此而獲得了福特汽車環保獎,更成為了一個農林牧副漁齊發展的綠色生態莊園。
與此同時,楊海瀾也看到周邊農村的生態環境還在惡化,許多農村婦女由於缺乏環保知識而做了破壞生態的事情,她意識到環保的重任並不是一個人就能擔當起來的,應該想方設法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她發起成立了非營利性民間組織———銀川市婦女發展事業促進會,這是寧夏首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農村女性團體。
楊海瀾吸引周邊婦女來學習種植葡萄的技術和灘羊養殖技術,並贈送給她們一些樹苗。海瀾葡萄園30多位正式職工和每年雇的400多工人,絕大多數是農村婦女,她們學到了農牧業生產技術,也有了穩定的收入。
在海瀾的幫助下,永寧縣許多農戶走上了發展生態農業、種植養殖相結合的道路,從而發家致富。
楊海瀾和她的沙漠生態農場-農家女報導
"沙塵暴"這個詞是從何時開始像今天這樣讓人耳熟能詳又刻骨銘心的?也許沒人能夠說清楚。可每年一到了春天,大部分北方人總能感受它的存在且給人留下錐心的痛,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於是,上個世紀末也就湧現出了一支支浩浩蕩蕩的治沙大軍,而在這治沙大軍當中,也就少不了馳騁疆場的花木蘭,這就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的楊海瀾。
自己願做的事情幹起來最開心,這種事情如果也能給社會帶來好處,那就叫兩全其美
楊海瀾有一種嫻淑文靜的美,單從外表去揣測,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她那堅毅與剛強的品格。
1997年,從事財務工作的楊海瀾因企業效益不好而在家待崗。二十幾歲的黃金歲月,如果在令人窒息的悠閒中凋零,著實讓楊海瀾這樣生在農村、從小就在操勞中長大的女性很難適應。那究竟做點什麼呢?
永寧縣金沙鄉轄區的沙漠地帶處於騰格里沙漠邊緣,生態環境十分惡劣,因為是塞上明珠銀川市的西北門戶,所以多年來,國家及地方政府從來沒有停止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治理。這裡有一條水渠有個十分響亮的名字--"征沙渠"。對於楊海瀾來說,它就是寧夏的父輩們凝固的青春造影。
也許,在金沙鄉治理沙漠也算新的就業選擇?這念頭一連好多天盤桓在她的心頭。楊海瀾沒有聲張,自己一個人悄悄去了一趟金沙鄉,來到了被列?quot;征沙渠二期開發區"的現場。在那裡,她看到了滿目的沙漠荒原,也看到了經過治理的人造防風林格線中的綠洲良田,還有大片大片有過人工活動痕跡的荒原。當地農民告訴她,那是治沙沒有堅持到底的"半拉子"工程。
把沙漠變成綠洲變成良田,對於許多生活在西部的人來說並不是神話,因為他們從童年開始就生活在這種神話的製造中,這對於土生土長的第二代寧夏人楊海瀾來說當然也不例外。
良田和荒原並存?隨後的很多天裡,她滿腦子裡都晃動著荒蕪的沙灘和綠洲良田同在一個屋檐下的情形。在那些天裡,她跟人總會不自覺地談到沙漠治理與環保開發方面的話題,聊到自己願做的事情幹起來最開心,這種事情如果也能給社會帶來好處,那就叫兩全其美。終於有一天,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丈夫。丈夫以為這只是說笑而已,可楊海瀾把許多天來在現場考察、與農業專家交流的情況再加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丈夫,那分析宛如一個治沙專家,只說得丈夫瞪大了眼睛。
那資金投入呢?
把家裡的積蓄拿出來,再跟親戚朋友借一點兒。起好步,就能夠滾動發展了。
別吃不了苦,也弄個"半拉子"工程放那兒啦。
沒問題,咱借得起錢,可丟不起人!
於是,520畝沙漠劃到了楊海瀾的名下,可在當時,她並不深切地知道"堅持下去"到底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她四處找技術員,向專家教授諮詢,到項目區實地調查勘測,確定施工方案。她籌集了三萬元資金,雇了三台推土機,浩浩蕩蕩地開進沙漠。一個冬天下來,沙丘沒有了,推平後變成了一大片平整的荒原沙地,煞繅淮擔故且黃襯
為了開墾那520畝寸草不生的荒原沙地,她從市區到開發區,每天來回奔波30多公里,張羅指揮平整土地,又要兼顧後勤雜事,這樣里里外外便都經受著嚴峻的考驗。她在荒涼的項目區蓋起幾間磚泥房,讓"沙漠農場"有了點兒模樣。100多個日日夜夜,她一直穿梭在城鄉之間,終於,八九座沙丘被推平了,她也邁出了拓荒的第一步。
這第一步既鼓舞了楊海瀾自己,也讓全家人在看到希望的同時對她產生了欽佩,於是婆婆親自掛帥,全家人凡有工夫幾乎齊上陣,打井修渠、整地打埂、麥草固沙。他們帶領幾個民工起早貪黑、披星戴月忙碌在沙地。經過精心的田間管理和兩三年的引水灌溉,平整的地面沉澱出了二三寸厚的黃土層,良好農田的雛形漸已形成。
其實,這僅僅是治沙的序幕,如何把開發平整的沙地經營好,使之走在環保與效益的路上,才是治沙的關鍵。能利用好科學文化知識和市場信息,是楊海瀾作為一個知識女性成功的一大特點。她在沙地里種樹,形成了鬱鬱蔥蔥的農田防護林網;在重點種植葡萄樹苗的同時,她還播種了水稻、小麥、油菜、玉米和各種蔬菜,飼養了牛、羊、雞、鴨和魚,把一個昔日沉寂的荒原,鬧騰得雞犬之聲相聞,一派農林牧漁齊發展的動人景象。
這景象引起了金沙鄉的關注,楊海瀾成了縣裡的典型、自治區的先進人物,她被銀川市婦聯評選為"雙學雙比"先進個人、被全國婦聯評選為"三八綠色工程"獎章獲謎摺詈@餃錘械攪絲漲暗難沽Α?
時勢造英雄是在詮釋成功者與機遇的關係,關鍵是在沒有成為英雄之前自己願不願意被時勢去造就
如果說楊海瀾治沙一開始是為了填補自己的工作空缺,那么,現在她則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參與到與自己一樣的事業當中。人多了力量大,大家都能夠在治沙中獲得經濟上的效益,在精神上獲得愉快,綠色多了,沙漠才會更少,日子便更加充實。正是實踐這個普通的想法,楊海瀾又一次做出了具有非常意義的舉措。
首先,她依託銀川市區的獨特地理位置,把農場定位為"沙漠生態農業園",按照具備休閒觀光旅遊與環境保護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功能進行整體設計。為此,她在農場發展了100間溫棚葡萄,種植了十多種可以鮮食或釀酒的葡萄品種以及草莓等其他瓜果蔬菜,使農場有了支柱型經濟效益保障。其次,她發展了上百畝苜蓿等高效牧草,開始養殖以灘羊為主的畜禽動物。同時,她與市農業科技部門合作,以動物糞便為原料建起了沼氣設施,利用沼氣解決了生產人員的生活問題,經過發酵的廢料又成了優質的無公害有機肥料,而生產出的綠色葡萄瓜果蔬菜,自然是市場上最搶手的產品。
按照這種良性循環模式,楊海瀾讓農場走上了環保與效益相得益彰的發展之路,以科學直觀的形式成為當地農民的榜樣。
治沙是更多人參加才能成功的事業:治沙的人多了沙漠才會變少,綠洲多了沙漠才會真正消退
讓人們以不同形式參與到治沙的行列中來,是楊海瀾努力的第二個目標。
作為女人,楊海瀾更能體會到西部地區女性所有的酸甜苦辣。何不把身在農村農業第一線的婦女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自我發展的聯盟呢?她把自己的想法向各級婦聯的領導一匯報,得到的是一致的支持,而且還獲得了不少好主意。於是,銀川市婦女發展事業促進會的籌備工作就像治沙一樣成了楊海瀾整天忙碌的內容。到如今3年多來,楊海瀾和她的促進會探索採用NPO+公司+農戶的機制,探討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學習培訓和生產經營活動。她常年安排就業人員超過16人,每年安置就業人員400多人次,發放勞動酬金50多萬元;提供農業生產技術教學VCD100多盤,組織300多名農村婦女進行技術培訓;所創辦的沙漠生態農場,已經接待20多人次的國外和國內考察團前往參觀考察學習。
近幾年裡,楊海瀾的沙漠農場種植與養殖業已年產經濟效益幾十萬元,這些收入又幾乎全部投入到促進會和農場的事業發展中。2002年,楊海瀾與西北農大的專家和寧夏大學尹長安教授,聯手開發研究出"灘羊非繁殖性季節產羔試驗"這一在全國具有領先地位的科技成果,實現了農民多年期盼羔羊一年產兩胎的夢想,為帶動銀川乃至整個西部地區開展灘羊的高效養殖發展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經驗。
問及楊海瀾的發展目標,她說:我希望以銀川市婦女發展事業促進會和農場為舞台,讓周圍的姐妹們通過活生生的事實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環保意識,參與治理沙漠、保護生態環境的項目,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