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青萍劍

楊氏青萍劍

青萍劍是我國四大名劍之一,在武林中享有盛名,尤其在河北滄州一帶流傳較廣,在書籍《滄州武術志》中記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氏青萍劍
  • 類型:我國四大名劍之一
  • 地區:河北滄州一帶
  • 記載:《滄州武術志》
青萍劍之命名,楊氏青萍劍由來,傳於滄州,歷史淵源,基本內容,青萍劍特點,青萍劍的姿勢名稱,滄州大六合門傳承,

青萍劍之命名

青萍,又名浮萍,常漂浮於水平面之上,寄身流波,隨風摩傾,來去飄忽,任其自然,點點青翠溶於起伏蕩漾之中,雍容坦蕩,悠然陶然,給人以灑脫無羈,輕鬆明快的感覺。古人喜劍,往往視劍為重器,寶而藏之,並且常給某些器起一個典雅別致的名字,“青萍劍”就是這樣命名的古劍之一。如東漢陳琳在《答東阿王箋》中就有語云,“君侯體高世之才,秉青萍,干將之器”。唐代詩人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一文中亦云:“庶青萍,結綠,長階於薛,卞之門”。文中青萍均系青萍劍之代稱,可是在東漢、唐就已有青萍劍的名字。據傳青萍劍能切金斷玉,吹毛立刃,銳利無比。演練起來,形如高山流瀑,長河瀉波,雖起伏跌宕,而無間斷塞滯之跡,青萍劍藉此命名,取其劍器優質,姿質優美之意,真是恰到好處。

楊氏青萍劍由來

據現尚存的清代(鹹豐六年,1856年)楊棣園先師手抄本記載:吾學於濟南臨邑縣馮希湯,於吾結義,系南宮全真道士。其師孟皎華系沂水泥古莊人,皎華學於天師老法官真人潘姓玄圭其名也。此青萍劍法唐郭子儀得其傳,有青萍劍譜行世,然卷帙浩繁,人易生汪洋之嘆。且其所比喻妙處,多取於寒暑、往復、陰陽、升降極難體會。俗語云:紙上談兵不如口授。又云:饒君聰慧過顏閔,不得真傳莫強猜。玄律所載有三不傳之說:不忠不孝者不傳,不謹不慎者不傳,視財如命者不傳。又雲傳於匪人罪坐於師。愚記此冊非敢曰劍譜,不過用作賬簿免久遠遺忘雲而。
楊氏青萍劍

傳於滄州

楊氏青萍劍
楊棣園因避難曾來滄州一代多處傳授青萍劍法,結識了滄州“成興鏢局”大六合門拳師李冠銘。據《滄州武術志》記載:楊棣園雲遊滄城將青萍劍法傳於李冠銘並贈劍譜一套。從此楊氏青萍劍傳入滄州大六合門。

歷史淵源

楊氏青萍劍最早可上溯於唐朝郭子儀,據楊棣園先師拳譜記載:青萍劍法唐朝郭子儀得其《青萍劍譜》傳世,然卷帙浩繁,人易生汪洋之嘆。後由江西龍虎山天師府潘玄圭道士首在道家流傳,潘玄圭傳於山東沂水泥古莊道士孟皎華,孟皎華傳於濟南臨邑馮希湯,馮系南宮全真道士。再由馮希湯傳於俗家結義弟兄楊棣園,楊棣園於清鹹豐年間雲遊滄城,將青萍劍傳於滄州大六合門拳師李冠銘,並贈劍譜一套。從此,楊氏青萍劍在滄州大六合門流傳至今。

基本內容

楊氏青萍劍共分一至六路,各為一個演練套路,可單練又可對練又可用於技術實用,是目前保留比較全面的楊氏老套青萍劍法。基本使用劍法包括:刺、剪、挑、砍、劈、掛、拋、斬、撩、托、撥、挫、雲、截、絞、點、崩、抹、攔、架等。步型包括:弓步、馬步、仆步、虛步、歇步、丁步等。步法包括進步、退步、開步、並步、插步、蓋步、繞步、跳步、躍步、旋轉等。劍譜記載著楊棣園1856年手抄原序、動作名稱、劍斷技法等。

青萍劍特點

青萍劍招多式美,其套路結構嚴謹。劍法規整、劍路近捷;變化多,少重式。這是其它劍法所不具備的特點。
青萍劍術演練時,輕靈轉折,迂迴巧妙,瀟灑飄逸。其動作輕而不浮,沉而不僵。在意念的引導,強調勁力的內在表現,含而不露。

青萍劍的姿勢名稱

青萍劍的姿勢名稱整齊優美,且寓意深遠,大氣恢宏。其招式名稱有採用民間傳統如:“白鵝亮翅”,“拔草尋蛇”。有的根據姿勢形象如:“仙人指路”,“迎風揮扇”。更有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餓虎撲食”,“力劈華山”。有的來自神話傳說如“鯉躍龍門”,“霸王揮鞭”。也有的出自歷史典故如:“埋伏計”等等。總之名稱包羅萬象,極具文化內涵,有著深邃的審美和道德教化影響。

滄州大六合門傳承

一代潘玄圭清朝康熙年間、江西龍虎山天師府道長
二代孟皎華清朝乾隆年間、山東沂水泥古莊人道士
三代馮希湯清朝道光年間、濟南臨邑人,系南宮全真道士
四代楊棣園清朝道光末年、鹹豐初年,山東無棣人,著名劍法大師,鹹豐六年寫有《青萍劍》手抄本
五代李冠銘清朝道光末年、鹹豐初年、滄州大六合門祖師
六代王殿臣清朝鹹豐年間、滄州成興鏢局鏢師
七代李樹亭(生於1863-去世1939年)留有青萍劍譜在世
八代李志雲(生於1911-去世1984年)保存並整理青萍劍譜
九代李俊德(生於1960年)整理繼承發揚楊氏青萍劍法
十代李劍明(生於1994年)馬愛軍 丁滄生 許雲飛 姜永祥
十一代程惠萍 楊延華 樊旭光 彭波 張劍鋒 賈秀艷 孫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