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殿雲

楊殿雲,1950年9月15日,美軍第10軍於朝鮮半島南部西海岸仁川登入,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損失嚴重,轉入戰略後退。1950年10月1日,美軍越過北緯38°線(簡稱“三八線”),飛機多次侵入我國領空,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戰火即將燒到鴨綠江邊。1950年10月,我國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迅速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殿雲
  • 外文名:Yang Dianyun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子彈穿腿而過,雪地夜行,談戰友去世,為愛堅守大山,

人物簡介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八個字瞬間在國民的心中激盪不已,一場轟轟烈烈的參軍熱潮也在國內如浪濤迭起。時年18歲的楊殿雲(原名楊發榮)就是在這樣的熱潮中滿懷“保家衛國”的熱情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與親人一別6年,待到他再回家鄉時,親手撫摸著家鄉熟悉的黃土,他真不敢相信自己還能活著回來。
金鐘鎮樹林村岩腳組,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高山村落,山頂的一條小路如髮帶蜿蜒2000米至山腳,歷代居住的村民們不得不將房屋砌在山間的斜坡上,每家院落都只不過幾平方米,稍不留神就有滾下山崖的危險。1956年轉業後的抗美援朝軍人楊殿雲就一直在這裡生活。一住便是50多年。日前,記者與這位老人及其家屬取得聯繫,傾聽了老人抗美援朝的感人故事。

人物經歷

子彈穿腿而過

1950年冬天,楊殿雲應召入伍。“當時我們從畢節走路到清鎮,然後坐車到河北,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老人回憶說。
入伍後,楊殿雲與來自全國各地相互聽不懂方言的新兵們被編進了志願軍12軍35師105團3營2連。“在朝鮮的幾年間,我背的一直都是衝鋒鎗”。歷經50多年的滄桑歲月,說起這些往事時,老人依舊一臉自豪。
1951年,美軍與朝鮮的戰爭進入了白熱化,美國的空軍對中朝軍隊發起瘋狂反撲。楊殿雲也說不清自己是在哪一場戰役中受的傷,他只記得那天下午,自己所在的隊伍剛要出發,就聽到天空傳來轟隆隆的聲音。連長大喊一聲“快臥倒”,大家就撲在了馬路上。如雨點疾射而來的子彈向大地噴灑而來,楊殿雲只感到左腿一陣疼痛,便暈了過去。待他醒來時,發現自己的左腿已經綁上了厚厚的繃帶。原來是一顆子彈從他的腿部斜穿而下,幸好沒有傷到骨頭,休整10多天后,他便拄著拐杖加入到作戰行列。
在老人與小兒子楊元明居住的家裡,老人捲起褲腿,記者看到留在老人左腿上的傷疤依然清晰可辨。

雪地夜行

1953年,美國在朝鮮的戰爭終於以失敗而告終,大勢已去,美國不得不在板門店同中朝代表簽訂了《關於朝鮮軍事停戰的協定》。歷時3年零32天的韓戰結束了。中朝軍隊共殲敵百餘萬人,其中美軍39萬人,擊落擊傷敵機12200餘架,擊沉擊傷敵艦艇257艘,擊毀和繳獲敵軍各種作戰物資無數。至此,中國人民抗美援朝勝利結束。
戰爭結束了,楊殿雲所在的部隊接到後撤的訊息,連夜從前線撤下。這一走便是接連9天。漫天的大雪將道路封鎖,刺骨的寒風如刀劍從臉頰划過。冰雪融進鞋子,有幾個戰友的腳趾甲都被凍裂了,楊殿雲也不例外,雖然他那時正處於年富力強的時候,也抵不住大雪的侵蝕。
多年後他回到家鄉,凍裂的指甲才慢慢復原。至今長出的指甲也只是一片灰色。如今已是81歲高齡的楊殿雲疾病纏身,有許多病根是他年輕時在戰場上留下的疾患。

談戰友去世

“那天,戰火結束後,我們都進了防空洞,在裡邊生火做飯。吃飯時,有三個戰友端著碗走出防空洞,沒想到竟被一炮打死了。”這也許是留在老人記憶中戰爭最殘酷的表現。當老人說起這件往事時,先前講到自己的左腿被子彈打穿的他都不曾流過一滴眼淚,此時竟熱淚盈眶,兩顆晶瑩的淚珠從老人的臉頰滑落,無不讓在場的人為之動容。在老人朦朧的淚眼中,硝煙剛散去不久的防空洞外,一抹斜陽從天邊送來金色的餘暉,將剛剛歷經戰火的山巒染個透徹,幾隻不知名的鳥兒從樹洞裡探出驚恐未消的頭顱。手裡端著剛煮熟的窩窩頭的小戰士,從低矮的防空洞裡走到洞外,想吸一口新鮮的空氣。不知從那裡飛來的炮彈就在防空洞外轟然爆炸,三個年輕的生命瞬間如花兒凋謝,等到戰友們跑出防空洞時,看到的只是一具具血肉模糊的屍體。

為愛堅守大山

應召入伍之前,年輕帥氣的楊殿雲就與村裡的姑娘張岱娣訂下了姻親。在朝鮮戰場時,看到一個個年輕的生命在炮火中永遠離開了自己,楊殿雲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不敢想像自己還能活著回到家鄉。在夢裡,他常常夢到家鄉紅白相間的洋芋花、金黃的玉米棒子、崎嶇的山路上馱著貨物的老馬一甩頭將鈴鈴鐺碰得直響、他定了親的姑娘扎著兩條可愛的麻花辮正對著他微笑。
想到自己也許永遠也不能回到家鄉了,善良的楊殿雲怕耽誤了未婚妻的如花歲月,在一天夜裡,他給未來的岳父張東林寫了一封絕筆,請求他把女兒另嫁他人。幾個月之後,當楊殿雲收到來自家鄉未來岳父的信時,他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張東林在信中告訴他,女兒就算到死也會等到他回來,今生絕不改嫁他人。
1956年,楊殿雲轉業回到家鄉,暫時回家與未過門的妻子完婚。大女兒兩歲的時候,他被分配到六盤水老鷹山當工人。那天,當他打好被包準備前往六盤水報到時,忽然想到妻子曾在家為自己苦苦守候多年,如今好不容易回來,竟又要離開。“人人種地都能活,我不去當工人難道就不能活嗎?”想到這裡時,楊殿雲毅然放棄了前往六盤水當工人的機會。
“老楊是我們村里最直實的一個,當家裡沒人的時候大家都會請他去看屋頭(守家),他從來不會要人家的一針一線,大家都非常信任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