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枝·館娃宮外鄴城西

楊柳枝·館娃宮外鄴城西》是唐代文學家溫庭筠的詞作。此詞寫思婦望著柳條而產生的紛繁思緒。前二句寫館娃宮外及鄴城西面之柳沐浴春風,飄拂多姿;後二句寫思婦由柳條而產生的奇異想像,以擬人手法表現柳條的柔情。全詞通過吟詠柳條抒寫思婦的感受,詠柳寫人,相合無間,渾融無跡,活用典故,極富神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楊柳枝·館娃宮外鄴城西
  • 創作年代晚唐
  • 作品體裁
  • 作者:溫庭筠
  • 作品出處:《花間集
  • 作品題材:詠物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楊柳枝
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
系得王孫歸意切,不關芳草綠萋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楊柳枝: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楊柳”“柳枝”。七言絕句之一體,四句三平韻。
⑵館娃宮:春秋時吳國宮名。據《越絕書》載,吳王於研石山置館娃宮。傳說西施至吳,吳王夫差築此宮以住西施。左思吳都賦》:“幸乎館娃之宮。”此宮舊址在今江蘇省吳縣西南靈岩山上。《吳郡志》:研石山一曰靈岩山,上有吳館娃宮、琴台等。鄴城:三國曹操作魏王時的都城,故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曹操曾築銅雀台在此。
⑶遠映征帆:指館娃宮外之柳,宮南即太湖,故云。近拂堤:指銅雀台之柳。堤,指魏王堤。
⑷“系得”句:寫柳絲牽繫著公子們迫切的歸心。意思是見柳而引起鄉愁。系:連結,拴著。王孫:貴族的後裔,泛指富貴人家的子弟。劉安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又:杜甫哀王孫》:“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古時也表示對青年人的敬稱,《史記·淮陰侯列傳》:“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此處代指遊子。意:《溫飛卿詩集箋注》作“思”。
⑸“不關”句:意思是見芳草也會引起思歸之情,今見柳枝,同樣也產生思歸之情,不必與芳草有關。不關:不相關。一作“不同”。芳草:一作“春草”。

白話譯文

館娃宮外,鄴城西面,都是楊柳依依。遠方柳影輝映征帆,近處柳絲輕拂長堤。
楊柳依依,牽繫遠遊的人思歸之心甚切。這思歸之心,並非那春草萋萋所引起。

創作背景

溫庭筠的《楊柳枝》詞描寫的是京城長安的楊柳。“楊柳”,多指柳樹。在城市苑囿、河畔渠邊,柳樹成排成行,不可勝數。每當春天之時,微風吹拂,只見那萬千長條的楊柳枝隨風搖曳飄舞,猶如十三女兒的舞腰一般嫵媚動人。於是,《楊柳枝》成為唐代詩人樂於吟詠的題目之一。溫庭筠也不例外,寫下了八首《楊柳枝》,這首即是其中之一。
《楊柳枝》是樂府近代曲名,本為漢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至唐易名《楊柳枝》,開元是已入教坊曲。至白居易依舊曲作詞,翻為新聲。劉禹錫《楊柳枝》說:“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揚柳枝。”所謂“新翻楊柳枝”,是指整理、改編《漢樂府》的《楊柳枝》。當時詩人相繼唱和,均用此曲或詠柳抒懷,或寫與楊柳有關的情事。和許多新創的詞調一樣,溫庭筠的八首《楊柳枝》即是詞牌的名稱,也是題目。像《楊柳技》這樣形式的歌詞,和《竹枝詞》《涼州詞》等一樣,只有在倚聲歌唱時才有區別,作為書面文字,它與七絕略無不同。所以溫庭筠的《楊柳枝》,《花間集》以詞收入,而唐詩選集則又作絕句而收入。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詞寫思婦望著柳條而產生的紛繁思緒。“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首句寫柳樹所在之地,“館娃”和“鄴城”,都是古時與美女有關的地方,西施曾居於館娃宮中;鄴城有銅雀台,杜牧赤壁》詩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之句,曹操姬妾歌女,都住在此地。這裡用這兩個地名,不僅使人想見其樹,更想見住在那裡的美人。樹與人暗自映襯,柳的嬌美自在不言中,並含有思婦以美人自況之意。越覺己美,春思愈切,於是舉目眺望,所見只是遠近垂柳,拂堤映帆。次句寫江岸之柳沐浴春風,飄拂多姿,思婦由征帆而想起遠去的征人。“館娃”和“鄴城”,一南一北,構成跨度很大的空間,配合著流水征帆、大堤楊柳,構成一幅廣闊渺遠的離別圖。而“館娃宮外”與“鄴城西”、“遠映征帆”與“近拂堤”,句中自對,則 又構成一種迴旋蕩漾的語調,渲染了一種別情依依的氣氛。
“系得王孫歸意切,不關芳草綠萋萋”二句,是思婦由柳條而產生的奇異想像:芳草可以使遊子懷鄉,柳條雖不是芳草,然而它也像芳草一樣碧綠,而且還有裊裊長絲,它足以牽住遠遊的人兒,使他思歸更切。這種意境是很新穎的。但上文既然說楊柳拂堤,枝條無疑是既柔且長,用它來系住遊子的心意,又是一種很合理的推想。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正是為了加強對方對於己方的繫念。有這種習俗,又加上柳枝形態在人心理上所喚起的感受,就讓人覺得 柳枝似乎真有此神通,能系住歸心了。由此在趁勢推進一層:“王孫游兮歸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作者巧妙地藉此說芳草沒有能耐,反襯出柳枝神通之廣大。
這首詞不僅扣住《楊柳枝》這個詞調詠楊柳,而且加以生髮,決不沾滯在題上。詞中的楊柳,實際上是系住遊子歸意的女子的化身。詞中處處有伊人的倩影,但筆筆都只寫楊柳;寫楊柳亦只從空際盤旋,傳其神韻,這是詞寫得很成功的地方。

名家點評

明·周敬、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宗臣曰:構語閒曠,結趣瀟散,豪縱肖然。唐汝詢曰:館娃、鄴城多柳,“映帆”、“拂堤”,狀其盛也。古人見春草而思王孫,我以為添王孫歸意者,在此不在彼。周珽曰:推開春草,為楊柳立門戶,一種深思,含蓄不盡。奇意奇調,超出此題多矣。郭濬曰:“系”字實著柳上,妙。落句反結,有情。
清·黃生《唐詩摘抄》卷四:言王孫歸意甚切,而楊柳能系之,非為春草之故。蓋諷惑溺之士也。
近代·李冰若《栩莊漫記》:聲情綿邈,系字甚佳。與白傅“永豐”一首,可謂異曲同工。

作者簡介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艷精緻。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並稱“溫韋”。現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等。
溫庭筠像溫庭筠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