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村彬

楊村彬 (1911~1989)原名楊瑞麟,筆名瑞麟。北京人。中共黨員,民盟成員。1932年畢業於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戲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村彬
  • 別名楊瑞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生平,空間舞台,

生平

1932年畢業於北平大學藝術學院戲劇系。1938年為宣傳抗日戰爭導演《秦良玉》。1947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江安戲劇專科學校教員、中央青年劇社社長、上海實驗戲劇學校教授、蘇北軍區政治部文藝研究室主任。建國後,歷任上海戲劇學院教務主任,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編劇,上海人民藝術劇院編導、副院長、顧問,中國劇協第一至四屆理事,民盟第四、五屆中央委員和上海市委第七屆副主任委員。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創作的話劇有《清宮外史》三部曲,導演的話劇有《上海戰歌》、《枯木逢春》等。導演的崑劇《蔡文姬》1979年獲全國戲劇會演演出一等獎。1989年11月24日因肺癌病逝於上海寓所中,終年78歲。

空間舞台

“空間舞台” 最早的嘗試,大概可以追溯到1938年《秦良玉》的公演。該劇編導楊村彬說,“《秦良玉》的布景設計採取了空間舞台的手法,即把整個舞台當空間,不再寫實地去重建宮殿廟宇,而經濟地找一兩件可以代表這空間的介體,用以創造氛圍。”該劇舞美由劉露設計:一盞路燈代表街頭,神像柱頭則意味著佛殿,幾隻帆影代表戰船,樓閣一角暗示著湖邊,下邊則是高低不一的幾層平台,簡潔,寫意,便於表演。當時楊即認為,“不單《秦良玉》,一切歷史劇演出的布景問題都該更討巧地用Space stage的方法”。後來,張堯設計的《屈原》、《棠棣之花》、《木蘭從軍》,李恩傑的《忠王李秀成》、《牛郎織女》,盧淦的《欽差大臣》、姚宗漢的《天國春秋》、孫浩然的《楚霸王》、《牛郎織女》(滬)等大批古裝劇,果然都採用了空間舞台的構思,以一些單純、概括的布景單位,如平台、立柱、石碑、門樓、壁掛、幔帳等,以及必需的大小道具和少量硬景,象徵性勾勒出必要的戲劇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