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志

楊曉志

楊曉志,男,博士,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曉志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地球科學
  • 任職院校:南京大學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課題項目,獲獎榮譽,代表論文,

人物經歷

2012.5—至今,南京大學地球科學和工程學院教授
2011.9-2012.8,德國巴伐利亞地質研究所,博士後
2009.7-2011.8,德國巴伐利亞地質研究所,洪堡學者
2008.7-2009.6,中國科大,博士後
2003.9-2008.6,中國科大和法國洛林理工學院,地球科學,博士(聯合培養)
1999.9-2003.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化學專業,學士

研究方向

主要通過高溫高壓實驗,從事岩石學、礦物學、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學交叉領域的研究。研究手段是通過高溫高壓實驗模擬和傳統地球科學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深部地殼和地幔的結構、組成、性質、演化和動力學過程進行研究,側重點是深部地球中的流體活動和揮發份及其可能的影響,主要工作包括:矽酸鹽礦物的導電性、含水性、光譜學性質以及早期和深部地球的氧化還原狀態和效應。

課題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氧逸度對名義上無水礦物中結構水溶解度的影響(41372041), 2014-2017,負責人
科技部973課題,基於高壓實驗的地幔及地核物性研究(2014CB845904), 2014-2018,負責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中國東部大陸下地殼中水的演化(40903016), 2010-2012,負責人
德國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項目,下地殼礦物的電導率, 2009.7-2011.8,負責人

獲獎榮譽

2009年,德國洪堡學者

代表論文

楊曉志,夏群科, Deloule Etienne,樊祺誠.麻粒岩中的水對大陸下地殼性質和演化的啟示,自然科學進展, 2007, 17: 148-162.
楊曉志,夏群科, Deloule Etienne,樊祺誠.華北新太古代和中生代大陸下地殼中的水:以漢諾壩地區為例,地球化學, 2007, 36: 113-119.
楊曉志,夏群科.紅外光譜測定綠輝石結構水含量的兩種吸收係數之比較,礦物學報, 2007, 26: 210-214.
楊曉志,夏群科,楊燕等.大陸下地殼和岩石圈地幔中的水:基於捕虜體的紅外光譜分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 2007, 37: 964-973.
楊曉志,夏群科,于慧敏,郝艷濤.大陸下地殼高電導率的起源:礦物中的結構水,地球科學進展, 2006, 21: 31-38.
楊貴才,楊曉志,夏群科.下地殼含水性的演化——來自不同時代麻粒岩中長石水含量的證據.岩石礦物學雜誌, 2012, 31, 565-577.
楊貴才,楊曉志,郝艷濤,夏群科.大陸下地殼和岩石圈地幔含水性的差異——山東莒南玄武岩中深源包體的初步觀察. 岩石礦物學雜誌, 2012, 31, 691-700.
夏群科,楊曉志,郝艷濤,盛英明.深部地球中水的分布和循環.地學前緣. 2007, 14(2): 10-23.
楊燕,夏群科,李佩,郝艷濤,楊曉志.單斜輝石中缺陷OH結合機理的變溫紅外光譜實驗研究.岩石礦物學雜誌. 2007, 5: 429-435.
郝艷濤,夏群科,楊曉志,王汝成.安徽女山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欖岩包體礦物的含水性研究,岩石學報, 2006, 22: 1713-1722.
郝艷濤,夏群科,丁強,楊曉志,于慧敏,盛英明.大別山沙村輝長岩中長石的結構水及其對岩漿演化的指示,地質論評, 2006, 52: 675-682.
郝艷濤,夏群科,楊曉志.河北漢諾壩玄武岩中橄欖岩包體礦物的含水性研究——微區紅外光譜分析,岩石礦物學雜誌, 2007, 26: 130-140.
夏群科,邢凌波,馮敏,劉少辰,楊曉志,郝艷濤.湖南寧遠早侏羅世玄武岩中橄欖岩包體的含水性和元素地球化學特徵,岩石礦物學雜誌, 2010, 29: 113-12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