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敬(潞西縣籍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楊思敬(1917-1943),字煥南,男,漢族,潞西縣勐戛鎮大新寨人,潞西青年抗日救亡團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抗日作戰中不幸被俘,堅貞不屈,壯烈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思敬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潞西縣勐戛鎮大新寨
  • 出生日期:1917年
  • 逝世日期:1943年
  • 職業:潞西縣籍革命烈士
  • 主要成就:潞西青年抗日救亡團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基本信息,個人事跡,

基本信息

楊思敬(1917-1943),字煥南,男,漢族,潞西縣勐戛鎮大新寨人,潞西青年抗日救亡團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抗日作戰中不幸被俘,堅貞不屈,壯烈犧牲。

個人事跡

楊思敬生於一個較富裕的家庭,幼年在勐戛上國小,後到龍陵縣鄉村師範學校、昆明市昆華農業高中讀書,畢業後在墨江縣擔任農科指導員。不久,考入中央航空學校,因體質不適應航校訓練,轉入重慶警官學校第五期學習。畢業時滇緬公路開通,分配在畹町警察局當巡官,同時兼遮放司署駐畹町辦事處主任。
1942年5月初,畹町淪陷,怒江以西被日軍侵占,他回到故鄉大新寨,看到在國破家亡的危難關頭,人民民眾無不義憤填膺,同仇敵愾,便決心毀家紓難,拿起武器與侵略者戰鬥。他說服母親變賣了一份田產,購買槍枝和彈藥,並發動民眾捐槍捐款,開展抗日游擊鬥爭。當時,不分漢族、僳僳族都有人參加抗日隊伍,最初參加的有50多人,在三仙寺石洞中會盟正式成立“潞西青年抗日救亡團”,大家推舉他為團長。此後,他帶領游擊隊員,活動在潞西東南部山區,遠至龍陵縣的勐堆、勐蚌等地。主要是宣傳民眾,發動民眾,破壞芒市、勐戛、芒牛壩一帶敵人的電話通訊,伏擊日軍,騷擾敵後和清除漢奸。
1943年2月,他與龍潞游擊支隊副司令兼潞西設治局長常紹群聯絡上,抗日救亡團被收編為昆明行營龍潞游擊支隊第四大隊,下轄四個中隊,約400餘人。楊思敬任大隊長。從此,他組織指揮了勐板、八家寨、勐堆、木城坡、背陰山等多次戰鬥,並配合其他大隊夜襲駐象達日軍,繳獲步槍10多支、輕機槍2挺及日聯隊長濱口幸雄的指揮刀1把,和日本軍旗l面。日軍吃了敗仗,憲兵隊長板口窮凶極惡地宣稱要捉拿楊思敬,血洗大新寨。在這情況下,楊思敬一面鼓勵游擊隊員堅持鬥爭,一面擔心鄉親們受連累,連夜趕回大新寨,組織民眾轉移。他對妻子和其他親人說:“古來征戰幾人回,我遲早將為國犧牲,死得其所,不必難過。”日軍竄到大新寨,把楊思敬的房子燒了,把其堂兄關押起來。後來,情況越來越緊張,敵人幾度調兵圍剿游擊隊,游擊隊內部也出了叛徒。
1943年5月,日軍由芒市、遮放及緬甸的棒線等地出動,分進合擊龍潞游擊隊。楊思敬率第四大隊轉戰到平河一帶山區,不慎陷入敵包圍圈,激戰3個小時,游擊隊重傷4人,日軍傷亡數人,在搜尋中楊思敬不幸被俘。日軍知道楊思敬在潞西一帶頗有聲望,於是把他送到遮放司署勸降,並由土司出面“保釋”。然而楊思敬不屈不撓,嚴辭拒絕。日軍又把他送到緬甸九穀軟禁起來,並派軍妓“陪伴”他。
楊思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對酒肉美女無動於衷。最後,日軍硬要楊思敬換上日本軍服,騎上日本軍馬,被挾持在隊伍里,強迫他上山指出遊擊隊的營地。威脅他如再不合作,便就地處決。楊思敬仍然神色自若,不予理睬。一天,日軍押著他經過小街,沿著山崖小路行走,楊思敬突然從馬背上縱身跳下崖子,選了一條要么脫險,要么犧牲,決不做亡國奴的道路。他被日軍開槍打死。楊思敬為國捐軀,家鄉的人們沒有忘記他,曾為他建立忠烈祠,其事跡一直流傳至今。1987年12月,潞西縣人民政府報省人民政府批准他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