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林(原浙江大學校長)

楊士林(原浙江大學校長)

楊士林,江蘇蘇州人,有機化學家、高分子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他從事化學教育和科研五十餘年,為中國培養了大批化學人才。他在有機合成、陽離子聚合及配位聚合等方面有較高的造詣,並注重套用化學的研究,所研製的催化活化劑及原油輸送減阻劑、降凝劑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在醫用高分子、有機高分子光電導材料的研究中做出了新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士林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吳縣甪直鎮(今屬江蘇蘇州)
  • 出生日期:1919年10月18日
  • 逝世日期:2016年10月14日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主要成就:浙江大學校長,《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編委
簡歷,生平,少年,回國,任職,學術交流,教育工作,學科發展,人物逝世,

簡歷

1919年10月18日 出生於江蘇省吳縣甪直鎮(今屬江蘇蘇州)。
1936年9月-1937年8月 任南開大學套用化學研究所練習生。1937年9月-1941年8月 就讀於浙江大學化學系。
楊士林楊士林
1941年9月-1991年 歷任浙江大學教師、副教授教授、化工系副系主任、化學系系主任、科研處處長、教務長、副校長、校長、顧問、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
1948-1950年 考取公費留學,被派往丹麥哥本哈根多科性工業大學有機化學系學習。
1957年升為教授,1958年起擔任化學系主任。
1963-1992年 任浙江省科協副主席兼浙江省化學會理事長。
1978-1986年 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屆、二十一屆理事會理事。
1984-1988年 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有機化學評議組組員。
1982年擔任《高等學校化學學報》《高分子學報》編委,並擔任浙江大學校長。

生平

少年

楊士林於1919年10月18日出生於江蘇省吳縣一個普通職員家庭。5歲起就讀於吳縣甫里國小,學習成績優秀,後畢業於蘇州中學實驗國小,以優異成績考入蘇州中學國中部讀書。1932年發生“一·二八”事變,日機轟炸蘇州,被迫休學半年。1936年在蘇州高中化工科畢業後,在南開大學套用化學研究所當練習生,對化學有了較深了解,自此,與化學結下了不解之緣。1937年考入浙江大學公費生,不久抗日戰爭爆發,浙江淪陷,楊士林隨浙江大學遷至天目山,再遷廣西宜山,直至貴州遵義。在極端艱苦的情況下堅持學習,並積極參加抗日活動。

回國

1948年楊士林考取公費生派往丹麥哥本哈根多科性工業大學有機化學系學習,至1950年底。此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楊士林毅然返回解放了的祖國,把自己的智慧和知識獻給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1951年任浙江大學副教授,後任教授,1952 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任職

50年代初院系調整,楊士林歷任浙江大學化工系副主任、化學系主任、科研處處長、教務長、副校長、校長、學校顧問、校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為浙江大學的發展,嘔心瀝血,辛勤耕耘。他堅持竺可楨校長提倡的“求是”優良校風,薰陶青年學生,為國家培育了一大批高級專門人才。他還擔任了各種學術職務和社會職務,曾任中國化學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有機化學評議組組員,浙江省第五屆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現任浙江省科協副主席,浙江省化學會理事長,全國工科有機化學課程教學指導小組組員,全國套用化學課程教學指導小組顧問,《高等學校化學學報》《高分子學報》編委,《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功能高分子學報》顧問。
楊士林老校長任職期間受到同學和老師的愛戴,浙大學子們評價他說:“在浙江大學乃至全中國的高分子教研歷史中,有這么一個卓越的人物——他親自踏出了老浙大‘西遷’的雄偉路線,他見證了‘求是’這一校訓的創立並親自踐行了它,他悉心地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浙大高分子人。他是原浙江大學校長、我國著名高分子教育家、浙大高分子的奠基人;同時,他更是一位治學不凡、備受敬仰的學者!---他就是楊士林教授。”
[清]字大椿,號梅岩,元和(今江蘇蘇州)人。諸生。蘭竹饒有書卷氣味,工詩。著寒香齋詩稿。《畊硯田齋筆記》

學術交流

改革開放以來,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1978年參加中國科學院組織的代表團赴日本考察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情況,1981年率領代表團赴澳大利亞考察高等教育,1983年率領代表團去西柏林工業大學考察,1984年應美國科學院邀請去紐約理工大學、阿克隆大學等校講學,此後,陸續赴美國日本等國進行考察並做學術報告。

教育工作

1961年以前,楊士林教授主要講授有機化學,編寫了國內首批工科有機化學教材。其後轉向高分子化學,開設了高分子化學、立體化學、高分子化學選論(研究生課)等課程。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堅持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唯物主義思想。他認為真正的理論只有一個,那就是要真正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這也是人們所力求的,但在化學中現有的理論並不完全真正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所以他一再強調,學習理論決不能生搬硬套,而要以實驗事實。他在講授理論問題時,總是聯繫到實驗事實來講解,決不空洞地高談闊論。在授課的教學方法上,則採取理論聯繫實際和逐步深入的方法。如在講授某一類化合物時,首先讓學生對該類化合物有一個概貌的認識,再介紹其合成方法,將有關的各種化學反應相互貫通;進而講解其結構與性能的關係,並聯繫到該類化合物的實際套用。他授課的特點是內容精練、條理清晰、語言生動、聯繫實際。聽過楊士林講課的人都有這個感覺,那就是二節課下來,楊士林講的內容似並不多,但一看講義和書本,都嚇了一跳,內容太多了。可見楊士林講授的藝術是很高的。因此,楊士林在該校的主幹課講授中一直享有盛譽。
1960年楊士林開始招收研究生,1984年任博士生導師,注重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定期組織討論會,由研究生報告工作進展,文獻閱讀收穫,啟發他們的新的思想。他培養的18名碩士生和6名博士生均已發揮骨幹作用,有的已成長為學術帶頭人。

學科發展

80年代以來,功能高分子在高分子合成的基礎上蓬勃發展起來,成了當前世界各國研究的熱點,尤其是從分子設計的高度來指導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以獲得所要的性能,成了化學物理的熱門前沿課題,也是化學物理學交叉學科要解決的課題。楊士林一直密切關注這一發展趨勢,抓住研究開發複印機、高速電子計算機和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材料——光電導材料這一具體對象,於1986年果斷地組織了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固體物理電子學光學等方面的力量,開展了有機高分子光電導材料研究。楊士林及其科研組在有機高分子光電導材料的研製和光電導機理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1988年楊士林根據科研組的大量實驗事實,在日本東京召開的複印技術國際學術討論會上,首次提出了酞菁類化合物的共混複合技術是改善酞菁類化合物光電導性能的有效途徑之一,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注目,已有九個國家的學者來函索取論文。國內外學者都認為有機固體的光電導機理要比無機固體的光電導機理複雜得多,但迄今尚沒有比較統一的理論模型,各國學者對此都興趣很大,但難度也很大,進展緩慢。敢不敢開展國際競爭,在競爭中躋身於國際先進的行列?就成了楊士林及其科研組急需解決的問題。他們的工作條件比國外差,人力、財力和設備同國外的差距都很大,但他們採用了該校已有的近代物理分析設備,通過反覆多次的實驗研究,發揮了多學科交叉的優勢,首次提出了“酞菁固體中的光電子過程是“不完全的電子轉移”過程的理論模型。同時在實際套用上也取得了小試的可喜成績。從而在有機光電導材料研究的某些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的研究水平。
有機高分子有機高分子
楊士林為人正直,待人誠懇,不為名不為利,在教學科研的園地里辛勤耕耘了大半輩子。他嚴格的科學態度在國內化學界享有盛譽,他不爭名爭利,不誇耀自己的成績,反對誇誇其談的不良作風,在記者採訪時,他反而介紹別人的成就。在治學態度上,他刻苦、嚴謹。夏天,在38℃高溫下仍堅持在浙江大學圖書館裡認真查閱資料;寒冬,在深夜仍然伏案備課。他的文獻摘錄本、備課筆記本里,寫滿了他的心得、構想……。看到堆得那么高的筆記本,不禁使人油然產生崇敬愛戴之情,祝願他為祖國化學事業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人物逝世

浙江省政協原副主席、浙江大學原校長楊士林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10月14日11時56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8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