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執中

楊執中

楊執中,出現在《儒林外史》第九回至第十三回中,是小說中性格鮮明的人物之一。論者似乎從來都把他歸入假名士權勿用及騙子張鐵臂一流,看作作者否定批判的人物。在現存最早的臥閒草堂本第十二回中,閒齋老人就評其為“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執中
  • 其他名稱:允
  • 登場作品:儒林外史
  • 血型:男
  • 綽號:楓林拙叟
  • 登場章節:《儒林外史》第九回至第十三回中
人物生平,生活,

人物生平

楊執中,因居所後有兩棵大楓樹,自謂楓林拙叟。
楊執中出身貧寒,勤奮攻讀,但鄉試考了十六七次,連個秀才都不得中,垂暮之年補廩入貢,得了一個教官之職,但他自知老邁不擅應酬,力辭不受。
楊執中生計艱難卻行事風雅,自嘲“三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親手修葺了一間草屋作為書房,書房外幾樹梅花,書房內滿壁詩畫,“嗅窗前寒梅數點,且任我俯仰以嬉;攀月中仙桂一枝,久讓人婆娑而舞”。隨手詩曰,“不敢妄為些子事,只因曾讀數行書。嚴霜烈日皆經過,次第春風到草廬”。
舊時讀書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是他們的人生理想。對於楊執中,“濟天下”是基本沒機會了,他所能做的只有“善其身”。“善其身”我想應該包括兩方面,即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單從上述詩聯來看,楊執中自得從容,襟懷沖淡,頗有陶淵明風骨。但殊不知生活一旦落到紙上就走了樣兒,要么隔靴撓癢,要么花團錦簇。

生活

我們且看楊執中的生活。
“楊先生雖是生意出身,一切帳目卻不肯用心料理,除了出外閒遊,在店裡時也只是垂簾看書,憑著這些夥計胡三,所以一店裡人都稱呼他是個‘老阿呆’。先年東家因他為人正氣,所以托他管總;後來聽見這些呆事,本東自己下店,把帳一盤,卻虧空了七百多銀子。問著,又沒處開銷,還在東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畫腳的不服。東家惱了,一張呈子送在德清縣裡……”。
職業生活一敗塗地,家庭生活更是一團糟糕。
楊執中一家四口,一個老妻,兩個光棍兒子。老妻又痴又聾,在家燒火做飯,聽候門戶;兩個兒子都是蠢人,既不做生意,又不讀書,完全是兩個“啃老族”。楊執中整天袖了書本隨處坐著看,雖則說“書中自有千鐘粟”,但一家人肚子餓卻是個不爭的事實。除夕之夜無米下鍋,把一隻寧可挨餓也捨不得當掉的傳家爐子摩弄了一夜,就算過了年。此後每逢斷糧,就拿出那爐摩弄,消遣度日。
“摩爐止餓”的故事讀起來倍覺辛酸,但辛酸過後卻了無同情。我們總是一味指責封建制度,聲討科舉誤人,其實就楊執中這種人,就是讓他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他也照樣餓肚子。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健全的人格思想。封建社會沒給他機會嗎,“東家因他為人正氣,所以托他管總”,這是一個多么好的個人發展空間,作為一店掌柜,他稍稍用心經營,解決一家人的生計是不成問題的,置房買地也未可知,娶媳婦抱孫子更是不在話下,那樣,他的兩個兒子也不至於無事生非一味胡鬧了。
陶淵明辭官歸田後“息交以絕游”,欣欣然“植杖而耘籽”。人家想通了“心為形役“的道理,然後心平氣和,我選擇,我喜歡,我堅持。而楊執中卻有些虛張聲勢,他一邊身影孤傲的嗅梅賞月吟喔有聲,一邊卻對著一張發黃的報貼(任命教官的喜報)顧影自憐;貌似有著“嚴霜烈日皆經過,次第春風到草廬”的淡定,卻讓一家人溫飽難顧,這怎么說都不能算是負責任的表現。真的隱士是不憚在底層掙扎的,因為他們有著強大的內心,足以應付虛弱的世俗,能夠在夾縫中舒展,在喧囂中安靜。他們知道,只有解決了基本生存,才能保證心性自由和人格獨立,也就是說,先餵養好身體,再保護好心情。
楊執中說“不敢妄為些子事,只因曾讀數行書”,這指的是讀書修身,但是,“曾讀數行書”也讓他陷入一個誤區,就是不願再把自己定位成普通草民。草根的身家,名士的做派,所以,他只能“摩爐止餓”了。(張超整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