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友

楊友(1077—1127年),字叔端,福建晉江人。宋徽宗趙佶政和二年(1112 年)壬辰科武舉及第第一。楊友高中武狀元後,於紹興初年官知欽州。交趾(今越南)與欽州前任官員因鹽利問題,常發生磨擦,幾至刀兵相見,交趾遂陰謀舉兵犯界。楊友到任後,主動遣使與其修好,並設宴款待交趾國使者於天涯亭。當話鋒談及兩國邊界問題時,楊友據理力爭,執槍直立亭口,威風凜凜地問道:“能否亭前激戰幾個回合?”交趾使者一時語塞,自知理虧。臨別,楊友作詩送之。交趾使者十份敬佩楊友的文事武備,讚賞楊狀元的為人,遂打消了進兵大宋的企圖。當地的老百姓聞知此事,送楊友一綽號“楊鐵槍”。楊友官終於廉州知州,因為官有德政,入祀名宦。《宋詩紀事補遺》收錄了楊友《別使者》中的兩句詩。

基本介紹

  • 本名:楊友
  • 字號:字叔端
  • 所處時代:宋朝
  • 出生地:福建晉江
楊友傳為宋代泉州晉江楊厝人。先祖在唐代隨軍南下,到楊友出生時家財厚積,已經成為小地主。楊友家族有習武的傳統習慣,雖然家裡延聘名師教他詩文,但楊友卻好習武。其時,楊家將故事風傳,更堅定了楊友以武報國的決心。終於,在北宋徽宗趙佶政和二年(1112年)得中壬辰武科及第狀元,同年,江蘇蘇州吳縣莫儔獲文狀元。其後十多年,楊家的楊澄於宣和二年(1120年),中武舉進士;楊允濟,中宣和六年(1124年)武進士。一時之間楊家名傳四海。
楊友得武魁狀元後,於紹興初年,出任欽州知府。先是遇到宋與金國“交叉越界”糾爭,楊友奉旨前往平息,受到徽宗的極力讚賞。後來為解決欽州百姓鹽源緊缺問題,不得不與交趾爭鹽利。對方策謀舉兵強行霸占,楊友設宴於欽州天涯亭,款待前來交往的交趾(今越南)特使。楊友是一個略通文采的儒將,於是,在歡慶和好之際,便賦詩暢詠。交使賦詩,楊友步韻吟詩,“可憐鱗細閒驚躍,誤把新蟾作釣鉤”。交使反覆吟誦後感嘆萬分,對楊友的文才武略表示佩服。回去後,特使將所見所聞報與交趾朝廷,交趾從此打消舉兵動武的念頭,邊境為此得以安寧。為此,時人稱之為“楊鐵槍”。
不久,楊友出為廉州知州。他將當年薜令之(福建歷史上進士第一人)出知廉州故事講給前欽州守聽。他指出:貢珠止百姓去采,採得越多淹死的人也就會越多,換句話說,黃金寶礦讓百姓去開採,取多了總有一天會被挖空的,整天采了又采,百姓最終也會被珠海所溺死。同時,他強調為官要象薜令之那樣清廉一輩子。楊友以當地所產的特色鹽同其他州開展易貨貿易,把充貢所得,獻給平民百姓,以恩澤後人。
正當宋朝徽宗沉醉於安享天倫之時,金兵開始大舉入侵中原。宣和七年(1125年),金朝藉口宋朝招納金朝叛將,迅速侵占了燕京等地。然後分兵兩路,一路經太原,一路從燕京南下,直撲汴京。靖康元年(1126年)閏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兵攻克了汴京(今河南開封),楊友以宋宮保侍衛的身份,陪同潘良貴、郭孝友等北宋大臣奉使於金國,與太上皇的徽宗趙佶和當朝的天子趙桓一道被俘,成了金人的階下囚。金兵統帥宗翰久聞武狀元楊友的大名,千方百計以高官厚祿勸誘楊友投降,楊友十分氣憤,破口大罵,受到金人毒打,但他一身正氣,毫不屈服。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班師北撤,押楊友與徽欽二帝,及其皇室朝廷內臣三千餘人一路北上,因楊友至死不屈於金人,最後自行絕食而死,享年50歲。謚“武襄”。因知廉州時之德政,當地人特建名宦祠以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