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死亡類病毒

Avsunviroidae類病毒是一種具有傳染性的單鏈RNA病原體。它比病毒要小,且沒有典型病毒所有的蛋白質外殼。類病毒為嚴格寄生物,專一性很強,通常感染高等植物,並整合到植物的細胞核內進行複製。類病毒通常通過種子或花粉傳播而椰子死亡類病毒就是出現在椰子植物上和病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椰子死亡類病毒
  • 學    名:Coconut cadang-cadang viroid
  • 分類地位:馬鈴薯紡錘形塊莖類病毒組
  • 分    布菲律賓群島
  •  寄  主油棕(Elaeis guineensis)、
基本資料,主要鑑定特徵,生物學特性,傳播途徑,檢驗方法,

基本資料

學 名:Coconut cadang-cadang viroid,簡稱CCCVD
分類地位:馬鈴薯紡錘形塊莖類病毒組(PSTVd).
分 布:菲律賓群島
寄 主:油棕(Elaeis guineensis)、椰子(Cocos nucifera)、檳榔(Areca catechu)、呂宋棕櫚(Coryphaelata)、馬尼拉棕櫚(Adonidia merrillii)、散尾葵(Chrysalidocaprus lutescens)、王棕櫚(OREOdoxa regia)等。

主要鑑定特徵

早期葉片上產生小的、形狀異常的亮黃或桔黃色斑點,並隨葉令增長而擴大,癒合成大的條紋狀斑塊,老葉出現黃化和斑駁。晚期葉子變小、減少,嫩葉易碎,最後只有幾片直立的葉子,隨之整個樹冠死亡。病樹花期推遲,花序變短呈圓形,花敗落,不結果。在葉片上出現症狀1年左右,有的堅果比正常小些,但數量增多,果實呈圓形而不呈正常的三角形,隨病情加重,果實變小,並且伸長或變形,掛果量減少,甚至不掛果,許多果破裂。感病樹從出現症狀到死亡歷時大約8~15年,症狀變化和品種有關。

生物學特性

環狀和線狀,核酸為單鏈核糖核酸SSRNA,以單體和二聚體共價聯結的環狀或線狀分子存在。長核酸形式是兩個短核酸形式的二聚體類型。分離物的結構與病程有關,病害症狀出現前在嫩葉中觀察到單體,隨病害發展出現二聚體。

傳播途徑

自然傳播方式尚不清楚,種傳率很低(小於0.3%),人工高壓注射接種可以傳毒。

檢驗方法

電泳檢測
套用雙向電泳法可有效地檢測此種類病毒。第一向電泳是利用分子量的不同將類病毒寄主核酸分開,第二向電泳是在變性條件下把類病毒的環狀和線狀分子分開(環狀分子比線狀分子跑得慢),從而確定有無類病毒。銀染色技術的套用,將電泳檢測靈敏度提高到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方法的水平。
分子雜交
一類是RNA探針,即利用純化的類病毒作RNA未端標記,進行RNA-PNA雜交,這種方法在很短時間內就能製備出探針,但製備量少,一般不用此法。另一類是cDNA探針,這是將椰子死亡類病毒RNA先逆轉錄成與之互補的DNA(cDNA),然後再標記成為cDNA探針,只需少量RNA就能製備出大量探針。現在一般用此方法,探針的標記可以用同位素,也可以用非同位素,只要在樣品中含有與探針互補的核酸則呈陽性檢測結果。
PCR是目前用於類病毒檢測更為理想的方法。
生物測定
人工接種的椰子幼苗,在心葉以下至少有3處嫩葉出斑點,同時植株生長變慢,葉子變小,新生葉減少,到預定的結果期不結果。檳榔(Arecacatechu)、高行李葉椰子(Corypha elata)、馬尾拉棕櫚(Adonidia merrilli)、油棕、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和王棕櫚(Oreo-doxa regia)等,人工接種後,其嫩葉褪綠或出現桔紅色斑點,由於潛育期太長(2~4年)很少有人用此方法。
有關檢疫規定
椰子死亡類病毒是中國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雜草名錄》中規定的二類危險性病毒,應嚴格限制從疫區引進椰子種苗。必須引進的種苗,需由輸出國出具檢疫證書,引進後在隔離檢疫圃試種2年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