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棕櫚目棕櫚科植物)

椰(棕櫚目棕櫚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椰,就是椰子樹的意思。棕櫚科椰子屬植物,植株高大,喬木狀,高15-30米,莖粗壯,有環狀葉痕,基部增粗,常有簇生小根。葉柄粗壯,花序腋生,果卵球狀或近球形,果腔含有胚乳(即“果肉”或種仁),胚和汁液(椰子水),花果期主要在秋季。椰子原產於亞洲東南部、印度尼西亞太平洋群島,中國廣東南部諸島及雷州半島海南台灣雲南南部熱帶地區均有栽培。中國二千多年前《史記》對椰子已有記載。椰子為重要的熱帶木本油料作物。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全株各部分都有用途。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椰子
  • 拉丁學名:Cocos nucifera L.
  • 別稱:胥余、越王頭、椰瓢、大椰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棕櫚目
  • :棕櫚科
  • :椰子屬
  • :椰子
  • 分布區域:熱帶地區
  • 外文名稱:Coconut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營養價值,栽培管理,種子選擇,育苗,栽植,管護,病蟲防治,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樹幹挺直,高15~30m,單項樹冠,整齊。葉羽狀全裂,長4~6m,裂片多數,革質,線狀披針形,長65~100cm,寬3~5cm先端漸尖;葉柄粗壯,長超過1m。佛焰花序腋生,長1.5~2m,多分枝,雄花聚生於分枝上部,雌花散生於下部;雄花具萼片3,鱗片狀,長3~4mm,花瓣3,革質,卵狀長圓形,長1~1.5cm;雄蕊6;雌花基部有小苞片數枚,萼片革質,圓形,寬約2.5cm,花瓣與萼片相似,但較小。堅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頂端微具三棱,長15~25cm,內果皮骨質,近基部有3個萌發孔,種子1粒;胚乳內有1富含液汁的空腔。

生長環境

椰子為熱帶喜光作物,在高溫、多雨、陽光充足和海風吹拂的條件下生長發育良好。要求年平均溫度在24~25℃以上,溫差小,全年無霜,椰子才能正常開花結果,最適生長溫度為26~27℃。一年中若有一個月的平均溫度為18℃,其產量則明顯下降,若平均溫度低於15℃,就會引起落花、落果和葉片變黃。水分條件應為年降雨量1500~2000mm以上,而且分布均勻,但在地下水源較豐富或能進行灌溉的地區,年降雨量為600~800mm也能良好生長;乾旱對椰子產量的影響長達2~3年,長期積水也會影響椰於的長勢和產量。
椰

分布範圍

椰子為古老的栽培作物,原產地說法不一,有說產在南美洲,有說在亞洲熱帶島嶼,但大多數認為起源於馬來群島。現廣泛分布於亞洲、非洲、大洋洲及美洲的熱帶濱海及內陸地區。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0° 之間,尤以赤道濱海地區分布最多。其次在南北緯20°~23.5°範圍內也有大面積分布。我國種植椰子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現主要集中分布於海南各地,台灣南部、廣東雷州半島,雲南西雙版納、德宏、保山、河口等地也有少量分布,但主產于海南省,“海南省百萬畝( 6.7 萬h㎡) 椰子產業工程實施計畫”中提出,到2005 年,海南椰子生產面積達到13.3 萬h㎡,比當前種植面積3.3 萬h㎡ 翻兩番,當前海南全省椰子種植面積、產量和質量均居其他椰子產區之冠。

營養價值

椰肉和椰子水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同時含有種類和含量均很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研究表明,椰肉經脫脂均質後得到的椰子汁有利於高血脂症的預防和干預,對心血管系統有一定保健作用。椰肉中的粗纖維和蛋白可以減少體內膽固醇吸收和加速排泄,有利於血脂減少。椰肉的游離脂肪中以月桂酸(十二酸)、肉豆蔻酸(十四酸)等飽和脂肪酸為主。椰肉中含量最豐富的礦物質離子是鎂和鉀,鎂可減少低密度脂蛋白,穩定血小板和降低血凝狀態;鉀是細胞內液中主要的陽離子,維持體內的水平衡、滲透壓及酸鹼平衡,增強肌肉興奮性,維持心跳規律,參與蛋白質、糖類和熱能代謝。總體來講,椰子是低能量、高可溶性膳食纖維的健康食物。

栽培管理

種子選擇

選母樹:在生產上通過選擇母樹、採收優良種子來提高椰子的產量及品質。選擇單株產量高、樹冠球形或半球形、具有28~30 片葉以上、6~8 個果穗椰子樹為採種母樹。
選果種:在椰子成熟季節,選擇充分成熟、大小適中、近園形的果實,即“密、重、熟”選種法。“密” 即植株較矮,葉片、果數多、分布均勻;“重” 即果的比重大,皮薄肉厚,發芽率高易育成壯苗;“熟” 即成熟的果實,搖動有清淅的“響水” 聲音。種果採下後,貯存在通氣、蔭蔽和乾燥的地方,1 個月後再進行催芽。

育苗

椰子樹的種子發芽速度不一致、直播育苗容易造成椰園苗木大小不均以及缺株、因此椰子育苗最好採用催芽育苗。催芽育苗比直播育苗省工省地,成苗率高、浪費種子少,易選苗。
催芽:選擇在半蔭蔽、通風、排水良好的地方催芽。場地要清除雜草樹根、深耕15~20cm。然後開挖催芽溝,催芽溝的寬度稍大於果種橫徑。挖好催芽溝後,將果種孔(果蒂)向上,或45 度斜列於溝底,蓋濕沙至果實的1/2~1/3 處,保持沙土濕潤,經60~80 天便可發芽。
育苗:苗圃地應選近水源、排水好的沙質土或壤土,深翻25~30 cm,畦寬可種3~4 行,行間距離40~45 cm,種植溝深約20 cm,寬度稍大於果種的橫徑。施入腐熟有機肥與土壤混勻,並鋪沙防白蟻。按種間距30~40 cm 將催芽處理過的果種斜排溝中,保持幼苗垂直,芽朝同一方向,覆土蓋過果種一半。注意要小心操作,不可用力振動果種。幼苗長出後,應適當加覆蓋物,並澆足水,苗圃地要加強管理,及時除草、鬆土,旱季時要經常澆水,但苗圃地不能積水,雨季時要注意排水。春夏季以氮肥為主,可施一些稀糞水;秋季時應施一些鉀肥,增強苗木的適應能力。1 年後,當苗木生長到約1 m 時便可出圃栽植。

栽植

一般在雨季栽植,按株行距6m ×9m 或7m ×8m,每公頃種植165~180 株。種植穴為60cm ×70cm ×80cm,穴內施入有機肥20~40kg,也可在穴內燃燒樹葉,燒焦穴邊,並填沙防螞蟻。起苗時應帶果種,多帶土、少傷根,並做到隨挖隨栽。椰子苗的栽植深度以苗的基部生根部分能全部埋入土中為宜。做到“深種淺培土” 、忌泥土撒入葉腑內。適當深植的椰子樹、長勢比淺植的好、產量比淺植的高、抗風力也比淺植的強。

管護

護苗、補苗:栽後要加強管理、植後初期要適當遮蔭、並要灌水保濕、缺株要及時補植:耕作、培土和間種:1年耕作2次、即在11~12月結合施肥耕作1次、在8~9月再中耕1次。隨著植株長大、樹幹莖部長出大量的氣生根,進行培土、加固樹體。椰園可間作短期作物、如花生、豆類等、起到活覆蓋和提高園內濕度的作用,利於幼樹生長;施肥:椰子樹需施全肥、以鉀肥最多、其次為氮、磷和氯肥、但必須注意平衡施肥。椰樹缺鉀時、莖幹細、葉短小、樹冠中部葉片首先萎蔫,上部葉片向下簇伸、低部葉片乾枯、下垂懸掛於樹幹;缺氮時、幼葉失綠、少光澤、老葉出現不同程度的黃化、結果量減少、椰肉乾產量降低;缺磷會引起根系發展不良和果腐;缺氯會影響椰果大小、椰肉干產量以及氮的吸收和植株對水分的利用。因此、施肥時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並施一些食鹽。每年可在4~5月及11~12月施肥、在距離樹基部1.5~2m處開施肥溝,效果較好。若用撒施法、應全面除草鬆土後再施肥。

病蟲防治

椰子瀉血病椰子產區常見的病害。病症:莖幹出現裂縫、滲出暗褐色粘液、乾後呈黑色、裂縫組織腐爛。防治方法有鑿除病部組織、塗上10 %波爾多液煤焦油
紅棕象(Rhynchop hor us f err ugineus) 幼蟲鑽柱樹幹、可使椰子樹枯死。防治時在傷口處用柏油或泥漿塗封、嚴重時砍伐燒毀、以免傳播。
椰園蚧(Asp idiotus destr uctor signoret) 成蟲和若蟲在葉背及果面上吸汗。防治時噴亞銨硫磷、馬拉松、二溴磷等農藥、另外可保護天敵進行防治。
椰子犀、主要以二疣犀((Orgctesr hinoceros)危害、葉展開後呈扇狀、或波狀缺刻,咬食生長點、使植株枯死、防治為每年3 月以前清除椰園內外的有機物、堆肥、糞堆等犀繁殖場所、用牛糞或腐爛的椰樹幹引誘成蟲產卵集中捕殺、還可利用天敵如土蜂、綠僵菌(Metar rhiziumanisop liae)等防治犀幼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