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聲頻控制原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植物聲頻控制原理
  • 屬於:現代物理農業發展的重要技術
  • 提高:植物活細胞內電子流的運動速度
  • 防治:對病蟲害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控制技術,簡介,

控制技術

一直以來,很多專家學者都在研究聲波對動植物生長的作用,早在二十多年前國外就有關於給動物聽音樂有益增產的報導,美國科學家丹·卡爾遜還發明了植物聲肥技術。逐漸發展起來的植物聲頻助長技術成為現代物理農業發展的重要技術。

簡介

植物聲頻助長技術是根據植物的聲學特性,利用音箱發聲對植物施加特定頻率聲波,當聲波的頻率與植物本身固有的生理系統波頻相一致時,就會產生共振,從而提高植物活細胞內電子流的運動速度,促進各種營養元素的吸收、傳輸和轉化;還可以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促進蛋白質、糖等有機物質的合成,使植物表現出旺盛的生長速度,達到增產、優質和早熟的效果。另外,音箱發出的諧振波還能提高植物在生長旺盛期的呼吸能力,從而保持細胞內較高的氧化水平,對病菌分泌的毒素有破壞作用。呼吸還能提供能量和中間產物,有利於植物形成某些隔離區(如木栓隔離層),阻止病斑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該技術對病蟲害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當敏感害蟲遇到植物聲頻發生器產生的諧振波,會產生厭惡感或恐懼感,影響正常進食,使其難以生存,不能繁育或者主動離開,從而達到驅逐敏感害蟲的功效。實驗證明,對蚜蟲、紅蜘蛛等頑固害蟲有十分顯著的效果。
植物聲頻助長技術的依託產品主要有植物聲頻發生器和聲波助長儀,南京邦能電工這些設備適用範圍廣、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易於推廣。目前,已經在山西、北京、山東、大連等地的30多種蔬菜、花卉和果樹上進行了試驗、示範套用,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天津市在積極引進該技術後,積極開展試驗、示範和推廣工作,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北辰區試驗發現,同等生產條件下,試驗田種植的作物長勢均好於對照田。西紅柿試驗田,秧苗緩秧快、苗壯、徑粗、卷葉少、葉色深、葉片展開度大、枝葉茂盛、開花及時、且開花結果時間集中;芹菜試驗田,芹菜高度稍矮、直徑粗、葉片大且多;葡萄試驗田,表現為葡萄珠比較齊。生長期稍短的農作物(如西紅柿、黃瓜、芹菜等),可提前10—20天,上市平均增產10%以上。黃瓜試驗田蟲害明顯減少,0.4畝地可節約農藥100餘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