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靈塔

棲靈塔

棲靈塔是早在隋文帝仁壽元年(公元601)於大明寺內建棲靈塔, 塔高九層,塔內供奉佛骨,謂之佛祖即在此處。本焚僧大覺遺靈之言,故稱“棲靈塔”。可惜在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一代勝跡化為焦土。

1980年,鑒真大師塑像回揚“探親”,谷界人士倡議重建棲靈塔。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師在該寺東園選址重建棲靈塔並立奠基石。端祥法師圓寂後,能修法師主持大明寺工作。於1993年8月27日開機鑽探。不久棲靈塔將以空前之新貌展現於人間。

宋代宋庠於寶元年間(公元1038-公元1040年)任揚州知府,有《登大明寺塔》詩,寫到自己帶著病足攀登寺塔。可證棲靈塔在北宋時期是存在的。或為毀後重建。錄此備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棲靈塔
  • 地理位置大明寺
  • 建造時間:601
  • 層數:九
基礎工程,歷史沿革,建築設計,

基礎工程

1980年,鑒真大師塑像回揚“探親”,谷界人士倡議重建棲靈塔,勵圖宏業。
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師在該寺東園選址重建棲靈塔並立奠基石,儀式隆重。
端祥法師圓寂後,能修法師主持大明寺工作,率眾僧省吃儉用,募化資金,虔心操勞。
於1993年8月27日開機鑽探,12月7日正式動工打樁,工程樁柱36根,另有錨固樁9很。
每根樁徑為0.9米,樁深25米。
不久棲靈塔將以空前之新貌展現於人間。

歷史沿革

隋文帝仁壽元年(601)於大明寺內建棲靈塔, 塔高九層,雄踞蜀岡,塔內供奉佛骨,謂之佛祖即在此處。
棲靈塔
本焚僧大覺遺靈之言,故稱“棲靈塔”。
隋唐時期,揚州的政治經濟發展甚快。唐代著名詩人李白高適劉長卿劉禹錫、白居易等均曾登臨棲靈塔賦詩讚頌。
唐代大詩人李白登臨此塔後,曾在詩中讚嘆道:“寶塔凌蒼蒼 ,登攀覽四荒”,稱讚寶塔氣勢磅礴。
詩人白居易、劉禹錫在登棲靈塔後,也有詩歌描述該塔。
白居易寫詩道:“半月騰騰在廣陵 ,何樓何塔不同登。共憐筋力尤堪任 ,上到棲靈第九層 ”。
劉禹錫詩寫道:“步步相攜不覺難,九層雲外倚闌乾。
忽然笑語半天上,無數遊人舉眼看 ”。 可惜在唐武宗會昌三年(843)一代勝跡化為焦土。古往今來觀光者無不感喟悵惘。

建築設計

能修法師欲以一流的風采,恢復當年棲靈塔之優峻,專請揚州市建築設計院精心設計,塔身方形、平面為22米×22米,底層面積484平方米。
棲靈塔夜景棲靈塔夜景
九級佛塔置於2.50米高的承台之上,塔下設地宮4.00米,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木構樓閣式,總建築面積1865平方米。
風格仿唐,東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間,一門二窗,平座腰檐,平座與屋檐由斗拱支撐,出檐大而平,柱以腰鼓形,窗形直欞。
塔高各層不一,第一層8.20米、第二層6.30米、第三層6.20米、第四層6.15米、第五層6.10米、第六層6.05米、第七層6.00米、第八層5.95米、第九層8.50米,塔尖10.55米,總高度為70.00米。
該塔設計氣勢雄偉,建成後雄踞蜀岡,揚州景觀盡收眼底。
棲靈塔建築總造價約在一千萬元以上,大明寺為重建棲靈塔募化緣起,敬望海內外緇素大眾,護法擅越,廣種福田,共襄勝舉,則功德無量矣!大明寺對募化一千元以上者,在棲靈塔塔廊立石留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