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溪村(福建省福安市潭頭鎮下轄村)

棠溪村(福建省福安市潭頭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福建省福安市潭頭鎮棠溪古村,原名棠瀨,位於福建省福安市潭頭鎮,距市區20公里,是福安北部最大的村莊。依傍在武陵溪畔,枕一灣碧水,寧靜而安詳。村中的古榕、古街、古井、古民居、古廊橋使這古老的村莊顯得古色古香。

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擬將棠溪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棠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福安市潭頭鎮
  • 原名:棠瀨
簡介,學校,油坊,

簡介

棠溪棠溪
村口溪旁的九顆古榕樹,虬枝蒼勁,華蓋如蔭,好似上年紀的老人在村口嘮叨著古村的往事。這裡原是一個古碼頭,那時如半剖橄欖核型的“溪遛船”可順著交溪逆流而上停駐於此,便捷的水上交通成就了舊日棠溪繁華的山區物質集散地。古村有九條古街、九條古巷、九個古井和九級坎。古街中眾多斑白的店面、客棧門板記敘著山村圩市曾經的繁榮。曲折幽深的古巷綿延著青磚黛瓦的古民居,高高的圍牆鑲嵌著莊嚴的門樓。後巷大厝的前門連著前巷大厝的後門,息息相通,瀰漫著村民們純樸和諧的氣息。相傳棠溪建村六百多年來,居住有鄭、陳、郭、周、吳、王、林、潘、李、阮、葉、曾、高、魏、劉、彭、羅、張、占等三十多個姓,三千餘人,大家和睦相處;那村口的古榕便是那九大姓族親種下紀念的風水樹。古巷中一座大厝的廳堂上高掛著光緒年間福寧知府賜予武舉人“風高鐘郝”的牌匾,在這裡你仿佛可追尋到當年他手持提刀揮舞閃爍的練功身影。夜深人靜,小巷通往大街的門一關,巷內就成了一個緊閉安全的大院落,村民們便迎來了一個平安而溫馨的夜晚。
棠溪村

學校

棠溪村有一所百年的老校,這裡是藏龍臥虎之地。上世紀三十年代共和國的第一代少將、京劇《沙家浜》中指導員原型的黃烽將軍曾在此任教。1935年這裡還走出了中共閩東特委副書記、福安縣委書記阮伯淇。改革開放後,她培育出許多現代化的建設者,他們在外工作、經商,還回村創辦企業,延續著古村經濟的繁榮。
距棠溪村北一公里通往浙南的古官道上,完整保留著一座百年古廊橋——登燭橋。木拱的廊橋如一隻蟄伏於武陵溪上的蜈蚣,橋上那十八扇木柱橋屋架像一排碑坊,敘說著棠溪茶師的功績。據說古村出茶師,“坦洋工夫”興盛之時,臨近鄉村的茶商爭相到這裡聘請制茶師傅。更有坦洋胡氏茶商為方便茶師們回鄉,也為感激他們所做的貢獻,挑來銀元捐資建起了這座廊橋。如今橋上還留有當年旅人送別的詩句“折柳送君君別去,攀花贈我我辭行。虹影橫斜天上下,簫聲嘹亮日東西。”廊橋中祭祀著觀世音神像,“瓶中一滴甘露水、灑救世間苦難人。”傳遞著鄉親們普度眾生的濟世思想。
廊橋廊橋

油坊

棠溪村對岸的龍(榕)鳳(楓)呈祥古樹旁保存著一間古舊的老油坊還在開榨。油坊中煙籠霧罩,沉悶的石錘聲聲作響,油香飄蕩。古時沿著溪岸坐落有二十多間老油坊。初冬時節鄉親們便帶著豐收的茶籽聚集這裡榨油,享受著收穫的快樂。他們用河石在溪中攔起水壩,把溪水導引入油坊帶動水車和碾盤,然後把蒸煮熟的碾碎的茶籽油料用稻桿壓成圓餅,裝入大樹木鑿成的油床中,用石錘和木楔壓榨出茶籽油來。如今這些老油坊大多廢棄和坍塌,那東倒西歪的磨盤和停住的水車,宛若一張定格在時空中的黑白記憶底片,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這古樸與滄桑在訴說著古村油茶的興衰,留下了一串令人懷想和深思的嘆息。
棠溪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