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葉黑斑病

棗葉黑斑病

寄主毛葉棗、野生酸棗,主要為害葉片。

基本介紹

  • 別稱:棗葉黑斑病
  • 多發群體毛葉棗、野生酸棗
  • 常見發病部位:葉片
  • 病原:棗假尾
發病症狀,病原,發生規律,侵染循環,發生因素,防治方法,

發病症狀

主要為害葉片,病株葉片背面先產生零星黑色小點,以後逐漸擴大,而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黑色病斑,直徑0.5-6mm,嚴重時病斑可聯合成大片,在葉片背面則呈現煙煤狀的大黑斑。葉面呈現黃褐色斑點。受害葉片呈捲曲或扭曲狀,易脫落。果實變小,品味下降。

病原

棗假尾孢 Isariopsis imdica var. Ziziphi,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發生規律

侵染循環

此病於當年10月開始零星發生,到第2年2-3月為發病高峰期,這時病株上大部分葉片布滿黑色顆粒,部分葉片壞死脫落。隨著病葉的脫落,健壯的植株又抽出新梢新葉,新抽嫩葉上未見到症狀。4月底至10月份為病害的衰退期。

發生因素

該病的發生與雨季有很大關係,隨雨季來臨的早晚提前或推遲。

防治方法

(1)檢疫:嚴格實行檢疫措施,防止該病向內地傳播。
(2)農業防治:①清除的落葉及時燒毀。②加強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培養壯枝。2-3月份采果後進行修剪,剪除衰老枝、病枝、弱枝或更新主幹;把剪下的病枝和落下的病葉集中燒毀或深埋。
(3)藥劑防治:葉背出現淡黑色小斑點時,噴50%硫磺JG200倍液,或75%百菌清WP 600-800倍液,或65%代森鋅WP 600倍液,或20%三唑酮WP 250-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WP 800倍液,或50%多菌靈WP 800-1000倍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