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大熊貓

棕色大熊貓

棕色大熊貓是一種較為罕見的大熊貓變種個體。截止2009年,有科學記載以來世界上一共僅發現過五隻棕色大熊貓,發現地點均為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之一陝西秦嶺山脈核心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棕色大熊貓
  • 別稱貓熊竹熊、銀狗、洞尕、杜洞尕、執夷、貊、猛豹、食鐵獸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食肉目
  • 亞目:裂腳亞目
  • :熊科
  • 亞科:熊貓亞科
  • :大熊貓屬
  • :大熊貓
  • 分布區域:陝西秦嶺其周邊地區
  • 英文名:Brown pandas
發現歷史,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產生原因,有關猜測,

發現歷史

第一隻
1985年3月26日漢中佛坪縣岳壩鄉大古坪村村民呂國友在陝西秦嶺的佛坪自然保護區內一個海拔大約為1200米的河谷中發現一隻棕白色相間的患病大熊貓,經搶救成功後很快恢復了健康,病癒以後寄養在西安動物園,取名“丹丹”,當時年齡為13歲,體重60多千克。與眾不同的是,丹丹的毛色並非黑白相間,而是棕色和白色相間。熊貓專家潘文石說,這隻棕白色的雌性大熊貓是迄今為止所見到的世界上唯一一隻棕色大熊貓,給它取名叫“丹丹”,它在世界動物史上豎起了棕色大熊貓的里程碑。
第一隻棕色大熊貓第一隻棕色大熊貓
“丹丹”在西安動物園共繁殖兩胎第一胎產兩仔,其中一隻生下來就水腫死亡,另一隻僅存活兩天。1989年,“丹丹”又產下一隻正常的黑白大熊貓,取名“秦秦”。“丹丹”於2000年被癌症奪去了生命,“秦秦”成了“丹丹”惟一可以延續的血脈。但不幸的是“秦秦”沒有留下兒女,就於2006年11月23日暴病死亡。“丹丹”的標本現存於佛坪自然保護區
第二隻
第二隻棕色大熊貓是1990年2月佛坪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該區三官廟地區考察時發現的,它是一隻成年大熊貓,但當工作人員試圖再靠近觀察時,它迅速消失在茫茫的竹海之中,再未出現。
第三隻
第三隻棕色大熊貓是佛坪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梁啟慧於1991年6月在佛坪自然保護區光頭山考察時發現的。同時發現的還有1隻黑白色的成年大熊貓。黑白色成年大熊貓約75公斤,棕色大熊貓約15公斤左右,它們一前一後在海拔2600多米的南坡松花竹林中活動,被判斷是母子關係。
第四隻
第四隻棕色大熊貓是1992年在佛坪周邊的長青保護區發現的。名叫“棕寶寶”。
第五隻
第五隻棕色大熊貓七仔是2009年11月1日中午1時左右佛坪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佛坪自然保護區內大熊貓分布的核心地帶三官廟地區被發現的,是一隻棕色大熊貓幼仔。當時,佛坪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梁啟慧正跟另外4名工作人員例行巡山,當在竹叢中發現這隻幼仔時,發現大熊貓身上通常生長黑色毛的部位,它卻長著棕色的毛。在這隻幼仔的周圍,科技人員發現了一直在覓食和監護它的媽媽,大熊貓媽媽身上的毛卻是黑白分明。“這是有科學記載以來所發現的第五隻棕色大熊貓,也是佛坪自然保護區發現的第四隻。”梁啟慧說。
史上第五隻被發現的棕色大熊貓史上第五隻被發現的棕色大熊貓
七仔生活在中國西部地區的陝西野生動物研究中心,與其它單色的同胞不同,熊貓“七仔”的皮膚是棕褐色的。這個古怪的小傢伙是存活於中國偏遠山區秦嶺山脈的稀有亞種動物。“在它生長的區域,相對其它僅皮毛擁有棕色斑點的熊貓而言, 七仔擁有完全棕褐色皮膚是格外罕見的。”專家介紹說。
另外,據照顧七仔的陝西野生動物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稱,其它熊貓都是皮毛有些褐色斑點,只有“七仔”特別罕見。“當大多數熊貓僅有少量褐色斑點時,七仔整個皮膚都是棕褐色的是非常難得的。”一位飼養員說。
第六隻
2018年3月,在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觀測位點拍攝到一隻健康的成年野生棕色大熊貓個體,共拍攝到3張照片和1段時長10秒鐘的視頻。

形態特徵

大熊貓體長1 20厘米~1 80厘米,尾長1 0厘米~20厘米,體重60千克~1 1 0千克。頭圓而大,前掌除了5個帶爪的趾外,還有一個第六趾。軀幹和尾巴為白色,兩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或棕色,腹部為淡棕色、灰黑色或白色。
兩個亞種在形態上已經形成了明顯差異,通過頭骨對比,四川亞種頭大牙齒小,秦嶺亞種頭小牙齒大,四川亞種頭長近似熊,秦嶺亞種頭圓更像貓。 此外,兩者的毛色差異也很突出,四川亞種胸部為深黑色,腹部為白色,下腹部毛尖黑色,毛乾為白色;秦嶺亞種胸部為深棕色,腹部為棕色,下腹部毛尖棕色,毛乾白色。

分布範圍

熊貓中主要分兩種:四川大熊貓(分布在四川和甘肅一帶的大熊貓種群)和陝西秦嶺大熊貓(分布在陝西秦嶺一帶)

產生原因

科學家對這種現象有下面幾種推測:
第一種認為棕色大熊貓的出現可能是由於影響毛髮色素合成的微量元素在秦嶺地區的土壤、水源中含量異常,因而影響它的毛髮中的黑色素的合成。但如果是這個原因,該地區所產的大熊貓種群中似乎應該有從黑色到棕色變化的各種毛色的中間類型,但迄今為止尚未發現這樣的居間類型;
第二種認為棕色的體毛是由於基因突變所引起的,但在自然界由於基因突變而影響毛色的現象出現的機率很低;
第三種認為棕色毛色是一種原始的性狀,即返祖說;
第四種認為這是一種隱性基因純合的結果,假設體毛的顏色由一對基因來控制,則控制棕色體毛的基因為隱性。只有當親本雙方同時攜帶有這種基因的時候,它們的子一代才可能出現隱性基因純合,從而生長出棕色的體毛。第四種解釋雖然似乎比較圓滿,但由於人們掌握的有關資料還很少,所以要揭開棕色大熊貓之謎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
1986年4月,大熊貓丹丹發情期間,分別通過利用冷凍精液進行人工授精和與飼養在佛坪自然保護區的雄獸“彎彎”交配的方法使之懷孕,並於當年9月13日產下2個幼仔,但都沒有成活。1989年4月丹丹再次發情時,又與彎彎交配,受孕後於當年8月31日產下1個雌性幼仔,經過精心護理,幸運地存活下來,但生長發育比較遲緩,取名“秦秦”。不過,丹丹所生育的幼仔的毛色均為黑白相間,沒有任何棕色。

有關猜測

據居住在秦嶺的一位老獵人說,他曾經早在1954年就在野外見到過一隻毛色與丹丹相同的大熊貓。此外,還有其他人也曾在野外見到過棕色大熊貓的1隻成體和1隻幼仔。所以,在秦嶺很可能一直同時存在著具有兩種不同毛色的大熊貓,但棕色大熊貓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種群。棕色的體毛被科學家們認為是很多動物的一種原始性狀的表現,那么在秦嶺發現的體色為棕色與白色相間的大熊貓很可能是它的一種返祖現
2015年8月科學家認為棕白相間的熊貓是擁有遺產基礎的,可能是雙隱性基因的結果,這是一種基因或稀釋因子基因的結合。中心的科學家們認為繼續探索棕白大熊貓出現的秘密是很有必要的。秦嶺山脈的大熊貓數目少並且很封閉,數量估計在200到300之間。有一些專家認為熊貓的棕毛可能跟當地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有關,當地的土壤和水源可能對熊貓的毛色有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