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人、事、物的糾紛——問題分析方法

梳理人、事、物的糾紛——問題分析方法

《梳理人、事、物的糾紛——問題分析方法》是2006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肖紀美 。

基本介紹

  • 書名:梳理人、事、物的糾紛——問題分析方法
  • 作者:肖紀美   
  • 裝幀:平裝
  • 印刷日期:2006-11-21
簡介,發展,

簡介

研究與開發,希創新,苦在無思路;
學習和表述,需高效,樂於有方法。
偉大作家雨果在《笑面人》一書中寫道: 兒童得到一點支離破碎的東西,便感到心滿意足了。直到後來積累了一些經驗,才開始審查人生的糾紛。人一上了年紀,就變成一個有思想的廢物。

發展

1943年,著者在唐山交通大學畢業後,一直在材料學的各個領域內漫遊浮沉,深感材料之事錯綜複雜。我從1943年到1999年這57年,經歷了三個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典型而又在上升的資本主義美國(1948年至1957年);前進中的社會主義新中國(1957年以後),其中包括史無前例的、徹底暴露人們靈魂的十年“文化大革命”。這三個社會的反差很大,人們生活和生存的環境大異。我無悔而健康地活了下來,並幸福地看到屹立在東方的祖國,歡慶50華誕,分外妖嬈。這57年的社會經歷,著者深感人與事的糾紛,千絲萬縷,難以梳理。儘管是錯綜複雜、千差萬別,但正如文首對聯所指出那樣,治學、處世、接人、待物,都有共性:苦在無思路,樂於有方法。
在21世紀,我們將面臨和邁入知識經濟時代。這個時代的社會千變萬化,而變化的速度更快,更需要學習、整理、套用和創新知識,因而思路和方法尤為重要。
我受邀參加《院士科普書系》的編著,願將著者從研究材料科學的學術經歷所總結的問題分析方法貢獻給讀者,希望這個工具對於讀者理解和分析人、事、物的新問題時,有所幫助。
人生所面臨而需要處理的問題,歸納起來有人、物、事三類。材料是人類廣泛套用的一大類物質,它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所處理的屬性。著者於80年代初,嘗試總結和提出材料這類物的共性道理——“材料學的方法論”,並類比這種物理,嘗試理解和論述一些人理(人才、學習)和事理(科研、經濟)。古漢語中“材”與“才”通用,而“財”也是“才”加“貝”;看來,材、才、財的道理可以類比相通。人類有六情眾意,也面臨和欣賞各種自然和社會風景。
觸景因事而生情,藉詩壞舊又展新。
人物事景相通處,字裡行間情意深。
1969年,我有幸被提前解放,深感在學術上選擇領域和方向困難。隨後30年的經歷,並受益於前面引的雨果《笑面人》中警句及陸游《劍南詩稿——游山西村》警句: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詩一首,頌交叉類比,並用為本書最後一章“未結束語”的副題。
支離破碎曾滿意,壯年反覆審糾紛。
繼續深入疑無路,交叉類比又一村。
人是物的一大類,人自稱為萬物之靈。我國將“物”與人所做的“事”並為“事物”,《辭源》註:
“物理是事物的常理。”
《禮記正義——大學第四十二》稱: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致。”
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簡稱。清末對西方傳入的聲、光、電、化等自然科學,統稱為“格致學”。看來,“物理是事物的常理”的物理定義言簡意賅。杜甫曾以此自勉和鼓勵知識分子追求學問、淡泊功名:
“細推物理需行樂,何用浮名伴此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