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文化

梯田文化

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線建造的階梯式農田。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產作用十分顯著。梯田的通風透光條件較好,有利於作物生長和營養物質的積累。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複式梯田等。梯田的寬度根據地面坡度大小、土層厚薄、耕作方式、勞力多少和經濟條件而定,和灌排系統、交通道路統一規劃。修築梯田時宜保留表土,梯田修成後,配合深翻、增施有機肥料、種植適當的先鋒作物農業耕作措施,以加速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梯田文化
  • 類別:文化
  • 代表:元陽梯田
  • 地區:江南山嶺地區
反坡梯田,中國梯田,元陽梯田,龍脊梯田,紫鵲界梯田,歷史文化,

反坡梯田

水平階整地後坡面外高內低的梯田稱反坡梯田。反坡面坡度視荒山坡度大小而異,一般為300-500,坡陡面窄者反坡度較大,反之較小。田面寬1.5米-3米。長度視地形被碎程度而定。埂外坡及內側坡均為600。反坡梯田能改善立地條件,蓄水保土,適用於乾旱及水土沖刷較重而坡行平整的山坡地及黃土高原,但修築較費工。
在起伏連亘的哀牢群山中,一座座幾十級、上百級的梯田,從山腳順著坡勢蜿蜒向上伸展,層層疊疊,直通茫茫雲海,蔚為壯觀。

中國梯田

在中國地區梯田主要分布在江南山嶺地區,其中廣西、雲南居多,這是因為這些地方雨水比較多,又多山,梯田依山而建,它是農民長期的勞動成果,是智慧的結晶。其中以雲南哀牢山元陽梯田、廣西龍勝龍脊梯田和湖南新化紫鵲界梯田較為出名。

元陽梯田

位於雲南省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傑作,因此也成哈尼梯田。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山嶺雕刻”。
元陽哈尼族開墾的梯田隨山勢地形變化,因地制宜,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也開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數畝,小者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萬畝。元陽梯田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綿延整個紅河南岸的紅河、元陽、綠春及金平等縣,僅元陽縣境內就有17萬畝梯田,是紅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區。
元陽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區:壩達景區包括箐口、全福莊、麻栗寨、主魯等連片14000多畝的梯田,老虎嘴景區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畝梯田,多依樹景區包括多依樹、愛春、大瓦遮等連片上萬畝梯田。如此眾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雲海的覆蓋下,構成了神奇壯麗的景觀。2013年(癸巳年)6月22日在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5處世界遺產,使中國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遺產國,僅次於義大利

龍脊梯田

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和平鄉平安村龍脊山,距縣城22公里。距桂林市80公里,處東經109°32'-100°14'北緯25°35'-26°17'之間。從廣義說叫做龍勝梯田,從狹義上稱為龍脊梯田。
龍脊山海拔近千米,坡度大多在26至35度之間,最大坡度達50度。梯田分布在海拔300至1100米之間。景區面積共66平方公里,主要分為平安壯寨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二處。平安壯寨梯田有“七星伴月”和“九龍五虎”兩大著名景觀,景色秀美飄逸;金坑紅瑤梯田有“大界千層天梯”,“西山韶樂”和“金佛頂”三大著名景觀。從山腳一直盤繞到山頂,大者不過一畝,小者僅插下兩三行禾苗,形成“小山如螺”、“大山成塔”,“層層梯田繞山村,條條渠道涌山泉”的曲線工程。梯田海拔最高880米,最低380 米,垂直高度差500米。
龍脊梯田景區主要分為平安壯寨梯田和金坑紅瑤梯田.平安壯寨梯田有“七星伴月”和“九龍五虎”兩大著名景觀,景色秀美飄逸;金坑紅瑤梯田有“大界千層天梯”,“西山韶樂”和“金佛頂”三大著名景觀,氣勢磅礴,直上雲端。整個龍脊梯田景區山清水秀,瀑布成群,春如層層銀帶,夏滾道道綠波,秋疊座座金塔,冬似群龍戲水,四季各有神韻。這裡的壯、瑤民族世世代代居住在青瓦木樓之中,男耕女織,淳樸善良。金竹壯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北壯的楷模;黃洛紅瑤寨獲上海大世界吉尼斯集體長發村之最;龍脊古壯寨至今保留著許多文物古蹟。

紫鵲界梯田

紫鵲界梯田位於新化縣西部山區水車鎮境內,她周邊的梯田達8萬餘畝以上,其地勢之高,規模之大,形態之美,堪稱世界之最。紫鵲界生態環境優美,梯田密集,形態原始,阡陌縱橫,線條流暢,山高水長,板屋交錯,充分展示出梯田的自然美、古樸美、形體美、文化美。尤其是隨著四季氣候的變化,使紫鵲界梯田更加婀娜多姿,如臨人間仙境。水奉公路盤旋於這些梯田之間達十餘公里,梯田遍布于海拔500米至1000餘米的十幾個山頭上,最大的不過1畝,最小的只能插幾十蔸禾,連綿起伏,輾轉盤旋。
據調查,紫鵲界梯田成型已有2000餘年歷史,是苗、瑤、侗、漢等多民族歷代先民共同勞動結晶,是山地漁獵文化與稻作文化揉合的歷史遺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標誌性文化景觀,它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形態之美,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罕見的,其獨特的耕作方式和天然的灌溉系統同樣在稻作文化中亦很獨特。

歷史文化

千百年來,面對高山峽谷的生存空間,哈尼人民創造、總結出一套墾種梯田的豐富經驗。他們根據不同的地形、土質修堤築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條件,把終年不斷的山泉溪澗,通過水筧溝渠引進梯田。到了初春,形狀各異的大小梯田盛滿清泉,在明媚的陽光下,山風微吹,波光粼粼;三四月間,層層梯田青翠欲滴,宛如一塊塊綠色壁毯;夏末秋初,稻穀成熟,放眼望去,一片金黃。這簡直就是一幅變化奇巧、簡樸秀美的水墨畫。
哀牢山哈尼族有句俗話:梯田是小伙子的臉。小伙子美不美,主要看他造田做得怎么樣,若是他築埂、鏟堤、犁耙田樣樣來得,就會得到大家的稱讚,並贏得姑娘的愛慕。姑娘美不美,關鍵要看她在梯田裡做的活計好不好。
梯田是哈尼族重要的衣食之源,因此,他們對水特別珍惜。為了不誤農時,自古以來就有“刻木定水”的民約:根據一股山泉所能灌溉的面積,人們友好協商,擬定每塊田應得的水量,按水流流經田地的先後順序,在水溝與田塊的入水口處設一橫木,並在橫木上將那塊田應得的水量刻定位置,讓水自行流進田裡。
哈尼族家家戶戶還習慣在梯田裡養魚。陽春三月栽過稻秧後,人們投入魚苗,任其自然生長。深秋時節,在收割稻穀的同時,一籮籮鮮魚便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水牛是耕種梯田的得力助手,所以哈尼族的敬牛習俗經久不衰。母牛生下牛犢,全家即上山覓割嫩草餵它,有的還加餵肥肉和紅糖水;如遇冷天,不惜用舊衣服、棉絮為之包裹禦寒。牛犢生下的第三天清晨,主人家將蒸好的一大甑子糯米飯放在牛廄前,按家中人口和水牛母子數字,捏制如碗大的若干飯糰,給牛各餵一團後,家人分取一團就地食用。此俗意味著人、牛地位平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