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白皮(梧桐白皮)

梧桐白皮(梧桐白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梧桐拉丁名稱為Firmiana simplex、 英文名為Phoenix Tree、別名青桐、桐麻 、屬於梧桐科。梧桐科梧桐屬落葉大喬木,高達15米;樹幹挺直,樹皮綠色,平滑。原產中國,南北各省都有栽培,為普通的行道樹庭園綠化觀賞樹。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梧桐白皮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錦葵目
  • :梧桐科
  • :梧桐屬
基本信息,化學成分,藥性論述,性味歸經,功效主治,各家論述,用法用量,藥材來源,考證,資源分布,藥材原形態,採收儲藏,藥方選錄,

基本信息

藥名 梧桐白皮
別名 梧桐皮(《履巉岩本草》)
拼音 wu tong bai pi
英文名 Bark of Phoenix Tree
原植物 Firmiana plantanifolia (L.f.) Marsili [F.simplex (L.) W.F.Wight]
功效分類 祛風藥。
附註 植物描述,詳見詞條:梧桐

化學成分

含槲皮甙(quercitrin),另含二十八醇(octacosanol),羽扇稀疏(lupenone),蔗糖(sucrose),蛋白質,戊聚糖(pentosans),戊糖(pentose)及粘液質(mucilage)。梧桐還含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酚-3--O-β-D-芸香糖甙(kaempferol-3-O-β-D-rutinoside),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O--β-D-新橙皮甙(quercetin-3-O-β-D-neohesperidoside),金絲桃甙(hyperoside)。
樹皮含水分40.63%,灰分2.69%,粗蛋白質4.16%,粗脂肪2.47%,粗纖維25.14%,戊聚糖和戊糖6.61%。

藥性論述

性味歸經

味甘;苦;性涼。歸肝;脾;肺;腎;大腸經。
①《草木便方》:“甘。”

功效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通經。用於風濕痹痛;有經不調;痔瘡脫肛;丹毒;惡瘡;跌打損傷。

各家論述

①《本草圖經》:“主痔。”
②《生草藥性備要》:“生肌止痛,散血涼脾,敷跌打。”
③《本草求原》:“煎汁,治丹毒惡瘡,蟲痔脫肛。”
④《草木便方》:“和血,祛風,除濕,通經脈。治婦人吐血,經水亂,腰膝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藥材來源

考證

出自《本草圖經》

資源分布

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日本也有分布。

藥材原形態

梧桐,落葉喬木,高達15米;樹皮綠色,平滑。葉寬達30厘米,三至五淺或深裂,上面近無毛,下面有星狀短柔毛。圓錐花序長約20厘米,被短絨毛;花單性,無花瓣;萼管長約2毫米,裂片5,條狀披針形,長約10毫米,外面密生淡黃色短絨毛;雄花的雄蕊柱約與萼裂片等長,花葯約15生雄蕊柱頂端;雌花的雌蕊具柄5,心皮的子房部分離生,子房基部有退化雄蕊。蓇葖5,在成熟前即裂開,紙質,長7-9.5厘米;種子4-5,球形。 原產我國,自華南至河北栽培甚廣。木材可制樂器;種子可食或榨油;葉、花、根、種子入藥,有清熱解毒、去濕健脾之效。
藥材原形態——梧桐藥材原形態——梧桐

採收儲藏

全年均可采,剝取韌皮部,曬乾。

藥方選錄

藥物組成:豬後懸蹄3枚(炙黃),生梧桐白皮4兩,生桑根白皮5分,龍膽5分,雄黃(研)5分,蛇蛻皮50(炙),生青竹皮6分,露蜂房(炙)3分,蜀椒3分(汗),蝟皮(燒)4分,附子(炮)4分,生柏皮7分(炙),杏仁30枚(去皮尖)。
方劑主治:肺虛勞損,致腸中生痔,名曰腸痔。肛門邊有核痛,寒熱得之,好挺出,良久乃縮而生瘡。
處方來源:《外台》卷十六引《刪繁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