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葉榕

條葉榕

條葉榕是榕屬的一種落葉小灌木,生活在不高海拔的地區,在山坡灌叢中、或在松、杉林下生長,我國西南各個省都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條葉榕
  • 拉丁學名::Ficus pandurata Hance var. angustifolia Cheng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蕁麻目
  • :桑科
  • 亞科:波羅蜜亞科
  • :榕族
  • :榕屬
  • 亞屬:無花果亞屬
  • :琴葉榕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本變種葉線狀披針形,葉長可達16厘米,先端漸尖,側脈8-18對。
小灌木,高1-2米;小枝。嫩葉幼時被白色柔毛。葉紙質,提琴形或倒卵形,長4-8厘米,先端急尖有短尖,基部圓形至寬楔形,中部縊縮,表面無毛,背面葉脈有疏毛和小瘤點,基生側脈2,側脈3-5對;葉柄疏被糙毛,長3-5毫米;托葉披針形,遲落。榕果單生葉腋,鮮紅色,橢圓形或球形,直徑6-10毫米,頂部臍狀突起,基生苞片3,卵形,總梗長4-5毫米,纖細,雄花有柄,生榕果內壁口部,花被片4,線形,雄蕊3,稀為2,長短不一;癭花有柄或無柄,花被片3-4,倒披針形至線形,子房近球形,花柱側生,很短;雌花花被片3-4,橢圓形,花柱側生,細長,柱頭漏斗形。花期6-8月。

生長環境

我國東南部各省常見(西至湖北宜昌)。 1934年鄭萬鈞發表此變種時列舉了陳詩4334等10號標本,未指定主模式。我們看到了除K. Ling 2782之外的所有合模式,其中除陳詩4334應為Ficus f ormosana Maxim. f. shirnadai Hayata外,其餘均為本變種。其描述也與本變種相符合。
1944年H. Migo將此變種作為台灣榕的一個變種, 作了Ficus formosana Maxim. var. angustifolia (Cheng) Migo的組合(in Journ. Shanghai Sci. Inst. 14: 330. 1944) , 未選定主模式。同文又發表了Ficus pandurata Hance var. linearis Migo, 此正是本變種。我們根據鄭氏的原描述,和大多數合模式均為本變種,認為本變種可以成立,並將F. panurata Hance var. linearis Migo作為本變種的異名處理。
琴葉榕葉形變化甚大,幾個變種間存在過渡類型,無明顯界限,實際作變型處理更為合適,這裡暫不改動。
我們又看到F. forrnosana Maxim. var. angustissima Ko的模式標本,其葉背側脈和綱均明顯,淡褐色,榕果頂口較開闊,葉為狹線狀披針形,此與F. f ormosana Maxim. 完全不同。我們認為是F. pandurata Hance var. angustifolia Cheng的一個極端類型。它們之間存在過渡類型,故合併於本變種。

主要價值

分類: 醫藥
畲藥 小攀坡:根治療小兒疳積,肉類傷食,消化不良,水腫[79]。
苗藥 奶漿參,溫多背:根治跌打,風濕,缺乳,五癆七傷,咳嗽胸痛,乳瘡《湘藍考》
:祛風利濕,清熱解毒
來源: 《中國民族藥志要》,賈敏如、李星煒,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