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南京市玄武區梅花山)

梅花山(南京市玄武區梅花山)

梅花山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明孝陵景區內,是鐘山風景名勝區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著名的風景遊覽勝地、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南京梅花山有“天下第一梅山”之譽,與上海澱山湖梅園無錫梅園和武漢東湖梅園並稱中國四大梅園,居四大梅園之首。

南京植梅始於六朝時期,相沿不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1929年孫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後,在孫陵崗建中山陵紀念性花木區,栽培了大片梅花,後來梅園面積不斷擴大,品種逐年增多,如今的梅花山植梅面積1533餘畝,有近400個品種的4萬餘株梅樹。

梅花山梅園以品種奇特著稱,來此賞梅的遊人摩肩接踵,高潮時節每天都在十萬以上,南京梅花山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人,逐漸成為中國梅文化中心,已連續作為“南京國際梅花節”主會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梅花山
  • 地理位置: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1533餘畝
  • 開放時間:7:00至18:00
  • 景點級別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門票價格:70.00元(包含在明孝陵門票內)
  • 著名景點觀梅軒
  • 建議遊玩時長:3-4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2月底3月初
發展歷史,地理位置,花種特色,建築形制,旅遊信息,交通,門票,

發展歷史

梅花山原是三國吳大帝孫權的葬地。孫權18歲掌握東吳政權後,為對付曹魏,他聽取了張紘等人建都秣陵的建議,並改秣陵為建業。孫權對古代南京城市的發展貢獻很大,他大大拓建了南京城,從當時建業的規模來看,“東憑鐘山,北倚後湖(玄武湖),南近秦淮,西臨石頭。”孫權還疏浚和拓寬了秦淮河,開鑿了青溪、運瀆和破崗瀆等運河,同秦淮河溝通在一起,解決了南京的排水和用水問題。根據文獻記載,孫權死後葬在朝陽門外第三個山崗,這個山崗因而被稱為孫陵崗。孫陵崗葬有孫權和他的夫人步氏及後妻潘夫人,太子孫登也葬在孫陵附近。
南京梅花山梅花景色南京梅花山梅花景色
相傳朱元璋修建地宮時,主持建陵工程的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奉命把附近所有建築遷往別處,孫陵也在這一範圍內。李新為慎重起見,就遷移孫陵的問題專門請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說,孫權是一位好漢,把他的墓留下來,給我看大門吧。這樣,孫陵得到完整保存。
梅花山因梅花聞名,山上植梅數千株,品種繁多。春天梅花盛開時,遍山梅花爭芬鬥豔,遊人如織。1982年山上新建一組清新淡雅的仿古建築,名“暗香閣”,取自北宋詩人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詠梅詩句。此閣造型優美,獨具特色,把梅花山點綴得更加丰姿多彩。
南京梅花山梅花景色南京梅花山梅花景色
南京植梅,始於六朝時期,相沿不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1929年6月1日,孫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後,當時的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決定在孫陵崗建中山陵紀念性花木區,栽培了大片梅花,後來梅園面積不斷擴大,品種逐年增多,成為廣大遊人賞梅勝地。孫陵崗一名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湮沒,代之而起的名稱是梅花山。
今日梅花山上的“觀梅軒”所在地,原是汪精衛的墳墓。1946年1月,何應欽派74軍工兵炸墓開棺,平掉墓地。1947年春,陵園在此建亭,名日“觀梅軒”,上有一聯:“天闕遠瞻鳴鶴舞,孝陵啁望伏龍眠”。
中山陵園管理處在梅花山再1958年以後,開闢了一百多畝荒山,大量栽植了猩猩紅、骨里紅、照水、宮粉、跳枝、千葉紅、長枝、胭脂、玉碟、送春等珍貴品種,其中“別角晚水”全國獨此一株,尤為珍貴。春季梅花盛開之時,繁花滿山,香飄數里。來此賞梅的遊人摩肩接踵,高潮時節每天都在十萬以上。為了方便遊人,1982年陵園管理處又在梅花山東北新建了一座旅遊餐廳,以宋代詩人林逋的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命名為“暗香閣。”餐廳為二層建築,用餐時可憑窗欣賞梅花山的醉人景色。樓下還有詠梅齋、疏影堂和知春亭,亭、閣之間有曲折、跌落的迴廊相接,整個建築面積約1540餘平方米。
1992年以來,中山陵園管理處又在梅花山東側開闢了一座新梅園。新梅園是梅花山的延續,又是自成一體的自然山水型梅花專類園。全園面積72309平方米,新植梅樹2500餘株,與原梅花山合在一起形成了千畝園萬株梅。同時,新梅園還配植了櫻花、合歡、池杉等觀賞植物,並鋪設草坪,彌補了季節變化而造成的空白,使全園四季有景。園內還開闢了人工水面6672平方米,分成若干小的池塘,形成獨特的水景。臨池還築有一座香無涯亭和一座冷香亭,均飾以彩繪,亭頂覆蓋黃色琉璃瓦。
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東吳大帝孫權紀念館
史料記載,梅花山原為三國東吳孫權墓所在地。為了紀念這一史跡,1993年,陵園在梅花山東麓新建了一座孫權故事園。同時在孫權故事園中還引種了一百多種日本的梅品種,為梅花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豐富的品種資源。梅花山占地420畝,擁有梅花品種200餘種,梅花1.3萬株,南京梅花山正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優勢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人,逐漸成為全國的梅文化中心。
南京自1996年始,每年的春季都舉辦南京國際梅花節。通過一系列大型旅遊商貿文化娛樂活動,向世界多方面多層次地展示南京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
1944年,汪精衛病死日本後葬於梅花山。1946年,國民政府即將遷回南京,何應欽下令將汪墓炸毀,汪氏屍骸在清涼山火葬場火化揚灰。汪墓原址上建起一座廊亭,北面橫額上有孫科手書的“放鶴”二字,此處又名“觀梅軒”。
1993年,海峽兩岸商務協調會會長張平沼發起捐建位於山頂觀梅軒北側的博愛閣。

地理位置

梅花山是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的一座小山丘,位於中山陵西南,明孝陵正南。山上遍植梅花,因此得名。梅花山以及山下的“萬株梅園”占地1533餘畝,有近500個品種,30000餘株梅樹,有“梅花世界”之稱,以品種奇特著稱,為四大梅園之首,每年春季舉辦有“中國南京國際梅花節”。
南京梅花山梅花景色南京梅花山梅花景色
梅花山因東吳大帝孫權葬於此處,原名孫陵崗、吳王墳。山下的孫權故事園建於1994年,內有孫權雕像和孫權故事浮雕碑廊。2006年,江蘇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院利用精密磁測技術在山頂博愛閣南側地下發現大型地下建築,極有可能即是孫權墓葬。
明孝陵位於梅花山正北,神道在梅花山下由南折向東,通往“四方城”碑亭。傳說朱元璋說孫權是條好漢,要讓他給自己守墓,所以沒有遷走孫權的陵墓。梅花山南側的神道(即石象路)上共立有石獸6種12對,依次是:獅、獬豸、麒麟、、駱駝、象,每種兩對,一臥一立。石象路盡頭立有墓表一對。
四大梅園之首——南京梅花山四大梅園之首——南京梅花山

花種特色

南京梅花山是中國四大梅區之一,自明孝陵景區實施資源整合以來,梅花山賞梅面積擴大了兩倍,達到一千五百多畝。世界上現已發現和培育的三百種梅花中,這裡擁有二百多種共三萬餘株,而且有些是梅中極品。根據花色,這裡的梅花可分為白梅、綠梅、硃砂(紅梅)、宮粉(粉紅)、黃梅等幾種。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而南京植梅與賞梅的歷史悠久,歷六朝至今不衰。每當春季梅花盛開之時,梅花山的萬株梅花競相開放,層層疊疊,雲蒸霞蔚,繁花滿山,一片香海,前來探梅、賞梅者多達四、五十萬人,來此賞梅的遊客絡繹不絕。
博愛閣博愛閣
南京梅花山最為珍貴的就是“別角晚水”品種的梅花。“別角晚水”是真梅系直枝梅類宮粉型的優良品種,花期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花淡玫瑰紅色,淺碗狀,花瓣層層疊疊,多達45瓣,內有碎瓣婆娑飛舞,十分漂亮。本品種是“梅花院士”陳俊愉先生,上世紀90年代在梅花山調查時發現,並命名。因其開放時常有花瓣開得不完全周正,花瓣邊緣常有凹陷,稱之為蹩腳,取其諧音為別角,花期較晚,花色水紅,碎瓣流動而得此名。花濃香,鮮艷,性狀優良又因其稀少而更顯珍貴,是梅花山的“鎮山之寶”。

建築形制

梅花山頂建有博愛閣,正面橫匾上的“博愛閣”三字,選自孫中山手跡。東側內立柱上有一幅由台灣海峽商務協調會會長張平沼先生所書楹聯“博大精深中外古今齊翹首,愛民救國聖賢堯舜證天心”,寓意深厚,發人深思。山頂的觀梅軒,建成於1947年,為一座長方形亭子,由孫中山之子孫科題名。此處原為汪精衛墳墓所在地。觀梅軒東側的“江蘇──福岡友好櫻花園”,建成於1996年。
在南京市中山門鐘山南,處於明孝陵神道環抱中。因山上多紅梅而得名。舊名孫陵崗,亦名吳王墳,因三國東吳的吳帝孫權葬在這裡而得名。三國時吳帝孫權與潘皇后、步夫人、宣太子孫登葬此。
1946年國民黨政府將汪墳炸毀,並在墓地建了一 座“觀梅軒”即如今上頂上的這座建築。梅花山位於明孝陵石象路旁,內外梅花繁茂,現有面積近14萬平方米,如今已經收集了400多種梅花,三萬多住的梅花樹。無論從種植梅花的歷史、規模、種類、數量,都堪稱魁首,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梅山”。每當春日,來此賞梅的遊客絡繹不絕。
梅花是南京的市花(1982年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八屆二次會議通過)。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而南京植梅與賞梅的歷史悠久,歷六朝至今不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南京梅花山梅花景色南京梅花山梅花景色
據史實,城南梅嶺崗、城北鐘山腳下梅花塢,均為植梅、賞梅之佳地。明末徐渭畫《鐘山梅花圖》,繪出“龍蟠勝地,春風十里梅花”之景觀。當今南京,珍珠泉旅遊度假區(萬株梅海)、古林公園(梅嶺)等處均有梅觀,而尤以中國四大梅園之一梅花山為最佳。每當春季梅花盛開之時,梅花山的萬株梅花競相開放,層層疊疊,雲蒸霞蔚,繁花滿山,一片香海,前來探梅、賞梅者多達四、五十萬人,中山陵園管理處在梅花山大量植梅。

旅遊信息

交通

南京市內乘3、20、202路,南京捷運2號線可到達
南京梅花山地圖

門票

經市物價部門批准,在梅花節期間(2014年2月20日至3月31日),明孝陵景區門票將由70元/人次優惠為60元/人次。離休幹部、現役軍人、殘疾人、70歲以上老人、身高1.3米(含1.3米)以下兒童免費;全日制學生、60~69歲老人在原票價基礎上享受半價優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