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事件

梅根事件

美國一名13歲的少女梅根·梅爾(Megan Meier)遭遇網路暴力,因不堪忍受網友的惡毒辱罵在家裡自殺身亡。然而,雖然這起事件的罪魁禍首已經基本確定是一位中年婦女勞麗·德魯(Lori Drew),警方卻因為無法可依而拒絕對其提出起訴。不過,她的日子並不好過,在網上和現實生活中憤怒的民眾人人喊打,她閉門不出,還丟了工作。事件再次暴露網路暴力對青少年的巨大威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根事件
  • 人物梅根·梅爾
  • 焦點:網路暴力
  • 國家 :美國
  • 時間:2006年
  • 別名:美國網路暴力第一案
梅根·梅爾,網路暴力,勞麗·德魯,事件影響,

梅根·梅爾

13歲的梅根是提娜的女兒,她很脆弱,身體有點超重,情緒一直不太好。提娜說,上三年級時,梅根就開始討厭自己,開始談到自殺的話題,經常沮喪及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每周進行定期諮詢並接受接續的治療。梅根曾央求了幾個月的時間,最後母親才同意她在MySpace上申請了一個帳戶。母親想,讓女兒通過網路交朋友也許是不錯的,畢竟梅根還是個敏感的女孩,很需要感情交流。可是正因為如此,梅根在心理上才非常脆弱。
梅根事件
在西部中學校讀到了七年級時,梅根變得肥胖超重,不過很活潑。她會和其他同學一起打排球,在學校里,排球隊員是僅次於足球隊員的風雲人物。梅根還會模仿師姐們的時髦打扮,很喜歡Hollister和A&F的衣服。有時候,她的眉毛油塗地太多了,把自己畫地像個浣熊。偶爾,她還會愉快地接受足球寶貝的邀請,在午飯時,坐在最顯眼的桌子上吃飯。
可是,這些春風得意的時刻到了體育課時就全都不見了。梅根不得不把大號的衣服脫掉換上運動衫和T恤。“每次上體育課時,大家都會叫她肥婆,”她的同學勞拉說,“有一次,我還看到她自己躲在衣帽間裡哭泣。”
經過難熬的一年後,梅根的父母把女兒轉到了一所叫“完美之身”的天主教學校里。這所學校有嚴格的校規,嚴禁學生們拉幫結夥。學生們都要穿校服,吃飯時會被分到不同的飯桌,以便有機會跟每個人都能更好地交流。
梅根的朋友14歲的雷切爾說,“在那個學校根本沒有什麼性質的團伙,雖然你可能會跟某些人關係更好一些,不過也可以走上前去跟每個人搭話,大家都會友善地回應你的。”

網路暴力

逃離了原來在學校里的可怕經歷的梅根依然保留著自己在MySpace上的網頁。“實際上,她的年齡還未到,因為必須14歲以上才可以擁有一個網頁,”梅根的媽媽說,“可是我知道密碼,她收到或發出的每一條信息我都會看看,我想我會確保全全的,同時又能讓梅根認識幾個朋友。”
後來,梅根在網上結識了一個叫喬希(Josh)的16歲英俊男孩,喬希說她很漂亮。可是,這個喬希壓根就不存在。她是梅根一個朋友的媽媽虛擬出來的,與她們家只隔了四戶人家。勞麗·德魯是梅根一個同學的母親,與梅根住同一街區。她在MySpace網站上創建了一個用戶,謊稱自己是名叫喬希·埃文思的小男生。她和她的女兒一直通過網路捉弄梅根,讓她認為這個叫喬希的男生喜歡上了她。
六周之後,喬希突然變臉,說她卑鄙,朋友們都覺得她很骯髒。很多其他的人也加入了這場網上暴行,罵她“肥婆”,“娼妓”。多個女生也自稱是喬希,通過MySpace網站給梅根發信息,稱很討厭她,並不斷地羞辱她。這些據稱不明就裡的女生不斷跟貼殘忍地落井下石。
一開始,13歲的梅根開始還擊,用她能想到的最難聽的話來回敬污辱她的那些人,可是這些卻招致了對方變本加厲的報復,更加惡毒的咒罵透過網路鋪天蓋地地襲來,梅根脆弱的自信心受到了極大的考驗。
“媽媽,這些人太恐怖了!”一次打電話時,她對著話筒抽泣著跟母親說。打完電話後一個小時,這位13歲的小姑娘就跑進臥室在壁櫥的橫樑上用皮帶自縊身亡。
提娜說,女兒以前也經常受到這種網上暴力,多年來一直渴望有男生喜歡自己,喬希的變臉對她的打擊太大了,“遭到了巨大的侮辱後,梅根完全絕望了。”

勞麗·德魯

當地警方告知梅根的父母,他們對這件事無能為力。警方稱,那個捏造喬希的婦女勞麗.德魯(Lori Drew)沒有受到任何指控,因為她的行為不適用任何一條法律。她跟警方說,她之所以這么做,是想獲得梅根的信任,從而了解一下她對自己女兒的看法。得知通過網上暴力逼死小梅根的成年婦女不會受到任何指控後,梅根的父母非常憤怒。“我們的女兒是自殺的,”梅根的母親說,“可是我依然認為那個女人的做法絕對是犯罪行為。”
提娜正和丈夫羅恩離婚,她承認說勞麗可能沒有想到結果會這么嚴重,可是他們兩家隔得很近,勞麗的女兒經常和梅根一起睡覺,並和他們一起去購物。勞麗知道梅根的情緒比較特別。
“她還不如拿一把槍指著梅根的頭。她以為這很有趣,以為這是一場遊戲。我就是想把他們送進監獄。”提娜說,“她是個成年人,卻這么挖空心思對付一個小孩子。她扮作一個16歲的小男生,先是把我女兒吹上天,又把她重重地摔在地上。我一定會繼續爭取,直到她受到法律審判。”“不管怎樣也不能挽回我女兒的生命了,可是我們的法律確實需要有一個改變,以保護更多的兒童不受網路暴力的侵害。”
事情發生後,勞麗一家一直沒有在公共場合露面,只是通過律師否認了對她的指控。48歲的勞麗·德魯竟然無罪可控。她51歲的丈夫科特是當地一家工廠的經理,她是一個廣告銷售員。警方的說法也激起了美國民眾的憤怒。
一個叫莎拉·威爾斯的網民最先確認了勞麗·德魯的身份,並把她的名字貼在了網上。隨後跟貼的人很快把勞麗的地址、電話號碼等其他信息全都曝了出來,旨在鼓動社區裡的人發起一場孤立羞辱她的戰役。有意思的是,第二天竟然有另一位博主向莎拉發起了報復,把莎拉的姓名和地址電話也貼在了網上。憤怒的電子郵件鋪天蓋地地向他們湧來,他們甚至還收到了死亡威脅。整個街區的人都知道了他們,鄰居們連手孤立他們,有人用磚頭砸他們的窗戶,他們還受到了漆彈的攻擊。全國範圍內的大批判逼迫勞麗中斷了自己已經做了九年的廣告工作,因為她的單位也因此受到了影響。她的家人和朋友也為此受到壓力。
網路專家對此有一定程度的認可,稱這是人們社會良知的一種爆發。不過,這種群體性的羞辱活動也可能帶來負面的效果,“人們這么做是想努力捍衛社會準則及良好的社會秩序,問題在於這種做法本身已經對社會準則有一定程度的破壞,讓事情變得更加失控。”

事件影響

當然,這個惡作劇引發的悲慘事件只是一個個案,大部分的母親都不會這樣做,而極少青少年會像梅根一樣尋短見。可是梅根的悲劇卻是網路暴力的一個血淋淋的個案。手機拍照和簡訊,以及各種各樣的交友網站、電子郵件及即時信息,讓青少年們有了更多的途徑彼此捉弄、揶揄甚至威脅同齡人。
和大部分暴行一樣,逼死梅根的那伙人也很殘忍、很冷酷。他們一大群人聚集在MySpace網路上,罵梅根撒謊成性,罵她是個肥胖的娼妓,以及更難聽更惡毒的話。與傳統的暴力不同,高科技暴力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可能發生,青少年們彼此之間甚至永遠都不必要見面。面對匿名的網路暴力,受害人往往無處可逃。
就在梅根所在的鎮上,青少年們都說喜歡使用網路,有些人的確通過這個絕佳的途徑威逼其他人。而有些孩子則擔心自己會成為網路暴力的加害對象。“一旦上了MySpace,你被像掉進了一個陷阱里,”12歲的西中學校七年級學生詹克說,“你會全神貫注地跟著網上的情勢發展,竭力避免對自己不利的訊息的傳播。”這個學校也是梅根生前就讀的學校。
通常情況下,MySpace網站會通過人工和技術手段阻擊攻擊或威嚇別人的網頁出現,該公司在一份書面聲明中說,網站上還提供了用戶舉報網路暴力的途徑。可是,兒童問題專家稱,要想完全避免這類事情在網上出現幾乎是不可能的。大部分青少年心理還不夠成熟,還不能理智地面對虛擬的網路及可能出現的匿名攻擊。例如,“青少年會把網上所說的東西都當真,”威斯康星大學副教授賈斯汀說,他是研究網路暴力問題的專家。
就像梅根案一樣,受害人經常受到隔離,可是從來沒有免於受到傷害,“在受害人的眼裡,整個網路世界每個人都反對他們,沒有一個人能來保護他們,”明尼蘇達州大學教授沃爾特說,“網路暴力行為並不僅限於青少年在學校里的那段時間。他們根本無處可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