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廉夫

梅廉夫

梅廉夫,湖南漢壽人,出生年月 1961.11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從事專業 能源地質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廉夫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南漢壽
  • 出生日期:1961.11
  • 職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從事專業 能源地質工程
  • 性別:男
任職和學術兼職,學習經歷,研究方向,教學,本科教育,碩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科研課題,發表文章,學術獎勵,

任職和學術兼職

任職情況
現任湖北省油氣勘探開發理論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梅廉夫梅廉夫
學術兼職
湖北省石油學會副理事長
中國地質大學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地質科技情報》雜誌編委
湖北省油氣勘探開發理論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學習經歷

1979年9月-1983年7月 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學士學位。
1983年8月-1985年8月 華東化工地質大隊,工程師。
1985年9月-1988年8月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碩士學位。
1992年9月-1996年7月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士學位。
1987年7月-現今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工作經歷
  • 1999.07-至今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學院石油地質系,教授
  • 1995.04-1996.05 美國加州大學Berkeley分校,訪問學者
  • 1994.02-1999.06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石油地質系、資源學院,副教授
  • 1988.08-1994.07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石油地質系,講師
  • 1987.07-1988.07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石油系,助教
  • 1983.07-1985.08 華東化工地質大隊,工程師
    學術任職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 湖北省油氣勘探開發理論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 教育部構造與油氣資源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 《地質科技情報》、《海相油氣地質》等刊物編委
    學會會員
  • 中國地質學會會員
  • 中國石油學會會員
  • 湖北省石油學會常務理事
教材編寫
  • 梅廉夫, 葉加仁, 周江羽, 黃耀琴,《油氣勘查與評價》,2010,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研究方向

①盆地構造分析和石油構造分析
②盆山體系與油氣成藏作用
③裂縫儲層的多重非均質性
④中國南方中、新生代構造演化與海相油氣成藏及評價
⑤盆地固流耦合的應力場和壓力場分析

教學

本科教育

講授資源勘查工程(油氣方向)專業主幹課《油氣勘查技術與評價》
講授資源勘查工程(油氣方向)專業選修課《石油構造分析》
指導資源勘查工程(油氣方向)本科生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本科學務指導

碩士研究生教育

講授能源地質工程專業學位課《油氣資源勘查技術與評價》
講授能源地質工程及相關專業選修課《石油勘探構造分析》
培養能源地質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海洋地質、構造地質學方向碩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教育

講授能源地質工程專業學位課《油氣勘探工程進展》
培養能源地質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油氣田開發工程方向博士研究生

科研課題

1、中揚子盆山體系複合構造系統與油氣成藏改造,中國石化重大前瞻性研究項目,2006.8-2011.7
2、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二級構造帶、斷層封閉性和輸導性研究,中海石油(中國)深圳分公司協
作項目,2005.6-2007.12
3、中國南方典型油氣藏解剖研究,中國石化南方分公司協作項目,2004.8-2006.12
4、南方中、古生界天然氣成藏富集規律研究,中國石化科技攻關項目,2002.11-2004.8
5、南方海相構造、原型盆地演化及其與油氣藏保存關係,“十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
2004.1-2005.12
6、珠江口盆地番禺低隆起白雲凹陷北坡天然氣成藏規律研究,中海石油(中國)深圳分公司
協作項目,2003.6-2004.12
7、川東北大巴山地區鎮巴探區中、新生代構造演化與油氣成藏關係研究,中國石化中南分公司
協作項目,2005.5-2006.4
8、南方中、新生代構造演化及變形特徵研究,中國石化油氣勘探開發研究院協作項目,
2003.7-2004.6
9、川東北油氣成藏動力學研究,中國石化南方分公司協作項目,2001.12-2003.5
10、裂縫型油氣藏有機包裹體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92-1994
11、裂縫儲層地球化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95-1997
12、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的構造特徵研究(二級專題),“九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1997-2000
13、惠民凹陷下第三系構造研究(專題),中國石化勝利油田公司協作項目,1997-2000
14、盆地壓力倉天然水力斷裂系統及其成藏動力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01-2003
15、鄂西渝東區油氣圈閉類型及成藏與富集控制因素研究,中國石化南方海相項目經理部協作項
目,2000-2001
16、塔里木盆地北部雅克拉—輪台地區成油體系及成藏動力學研究,中國石化西北石油局協作項
目,1999-2000
16、西藏倫坡拉盆地北緣逆掩推覆帶與聚油規律研究,地礦部中南石油地質局協作項目,
1993-1994
17、江漢盆地王場地區泥岩、碳酸鹽岩裂縫油氣藏研究,中國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協作項目,
1992-1993
18、江漢盆地王廣高地區鹽間裂縫成因機理及分布規律研究,中國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協作項目,
1993-1994
19、中揚子枝江-當陽地區各類圈閉評價研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990-1995

發表文章

第一作者:
1、Mei L F, Guo T L, Shen C B et al. Tectonic-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ycles of
marine strata in polycyclic superimposed and reconstructed basins in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7. 18(special issue)
:538~539
2、梅廉夫,趙彥超,《成油體系與油藏動力學》,2003,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3、梅廉夫,沉積盆地壓力倉分析,《成油體系分析與模擬》,200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梅廉夫,含油氣盆地構造應力場分析,《成油體系分析與模擬》,200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梅廉夫,江漢盆地王場地區底闢作用與裂縫作用的數值模擬,《成油體系與成藏動力學》,
1999,北京:地震出版社
6、梅廉夫,王其允,蔡永恩,盆地壓力倉的破裂作用與幕式排液,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1998,23(6):595-599
7、MEI Lianfu, Chi-yuen Wang, Cai Yongen, Fracturing and episodic fluid
expulsion in basin compartments,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998,9(2):124-128
8、梅廉夫,徐思煌,沉積盆地沉積物天然水力壓裂理論及意義,地質科技情報,1997,
16 (1) : 39-44
9、梅廉夫,費 琪,徐思煌,松遼盆地“T2”天然水力斷裂系統,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1996,21(6):632
10、MEI Lianfu,Geochemcal evolution of the fractured reservoirs in Wangchang
area, Jianghan basin,30th IGC,1996
11、梅廉夫,徐思煌. 裂縫油氣藏綜合分析系統. 石油學報 , 1995,16(01):38-43
12、梅廉夫,徐思煌,李春梅,徐文凱,倪昌祥,江漢盆地王場地區泥岩儲層裂縫演化及其模擬.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 1995, 20(3):256-263
13、梅廉夫,徐思煌,倪昌祥等,江漢盆地王場地區裂縫作用與烴類運移,科學通報,1994,
(14):1312-1315
14、Mei Lianfu, Xu Sihuang, Ni Changxiang et al, Fracturing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in Wangchang Area, Jianghan Basi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1994,39(19):1624-1628
15、梅廉夫,徐思煌,裂縫儲層地球化學,地質科技情報,1994,13(1):70-75
16、梅廉夫,費 琪,中揚子區海相地層中油氣顯示及其石油地質意義,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1992,13(2):155-166
17、MEI Lianfu,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alysing the frac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central Hebei,29th IGC,1992,3(3)
通訊作者:
1、Tang J G, Mei L F, Li Qi et al. Constraint of Meso-Cen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n hydrocarbon-generation evolution of marine strata in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7. 18(special issue):532~534
2、Shen Chuanbo Mei Lianfu Fang Yuanfang et al, Apatite fission track evidences
forthe thermal history of northeast Sichuan foreland basin,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7. 18(special issue):515~517
3、Shen CB, Mei LF. 2007. Cretaceous-Cenozoic exhumation of Dabashan from apatite
fission track thermochron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growth of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margin.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71(15): A926.
4、CB Shen, LF Mei, ZQ Liu and L Peng. 2007. Hydrocarbon charging histories of the
Feixianguan Formation carbonate reservoir in the Puguang gas field, Sichuan
Basin, China. Proceedings of 12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ater-Rock
Interaction.901-904.
5、LIU Zhao-qian, MEI Lian-fu, FAN Yuan-fang et al, Comparison on Gas Pool Forming
Processes between Puguang and Maoba Gas Reservoirs, Northeast Sichuan Basin,
Chin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7. 18(special issue)
:526~529
6、沈傳波,梅廉夫,徐振平,湯濟廣.2007.大巴山中新生代隆升剝露作用的裂變徑跡熱年代學證據.
岩石學報, 23(8).
7、沈傳波,梅廉夫,郭彤樓,川東北地區中、新生代熱歷史的裂變徑跡分析,天然氣工業,27
(7):24-26
8、韓劍發,梅廉夫,潘文慶等,複雜碳酸鹽岩油氣藏建模及儲量計算方法:以潛山油氣儲量計算為例,
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07,32(2):267-278
9、於水明,梅廉夫,施和生等,番禺低隆起—白雲凹陷北坡超晚期天然氣成藏特徵,天然氣工
業,2007,27(4):7-14
10、沈傳波,梅廉夫,徐振平等,四川盆地複合盆山體系的結構構造和演化,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2007,31(3):288-299
11、韓劍發,梅廉夫,楊海軍等,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區奧陶系碳酸鹽岩礁灘複合體油氣來源與運聚成
藏研究,天然氣地球科學, 2007,18(3):426-435
12、董曉霞,梅廉夫,全永旺,緻密砂岩氣藏的類型和勘探前景,天然氣地球科學, 2007,18
(3):351-355
13、Shen Chuan-bo, Mei Lian-fu. 2006.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Inclusion in Daba
Mountain Fold-Thrust Belt and Their Tectonic Implications, SW China. Program
with abstracts of Asia Current Research on Fluid Inclusions (ACROFI I): 193
14、董曉霞,梅廉夫,川東南官渡地區構造演化與上三疊統一中侏羅統陸相緻密砂岩油氣成藏關係,
南方油氣, 2006,19(4):27-30
15、沈傳波,梅廉夫,劉 麟等.新疆博格達山中新生代隆升—熱歷史的裂變徑跡記錄.海洋地質與
第四紀地質,2006,26(3):87-92
16、湯濟廣, 梅廉夫, 沈傳波等.前陸盆地結構單元與油氣成藏回響. 新疆石油地質,2006,27
(2):242-246
17、於水明,梅廉夫,沈傳波等,斷層封閉性研究方法綜述,蘭州大學學報,2006,42(增刊):
552—556
18、湯濟廣,梅廉夫,李 祺,中國中西部前陸盆地油氣分布特徵,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37(Suppl.1):22-27
19、SHEN Chuanbo, MEI Lianfu, PENG Lei et al. Fission track evidence for the
Mesozoic-Cenozoic tectonic up lift of Mt. Bogda. Xinjiang , Northwest China.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2006, 25(2):143-151
20、湯濟廣,梅廉夫,沈傳波等,平衡剖面技術在盆地構造分析中的套用進展及存在的問題,油氣
地質與採收率,2006,13(6):19-23
21、徐振平,梅廉夫,川東北地區不同構造帶地層水化學特徵與油氣保存的關係,海相油氣地質,
2006,11(4):29-33
22、周鋒,梅廉夫,劉麟等,準噶爾盆地南緣喜馬拉雅運動期構造應力場模擬,新疆石油地質,
2005,26(6):640-643
23、沈傳波, 梅廉夫,劉 麟等,新疆博格達山裂變徑跡年齡特徵及其構造意義,石油天然氣學報,
2005,27(2):273-277
24、沈傳波,梅廉夫,凡元芳等,磷灰石裂變徑跡熱年代學研究的進展與展望,地質科技情
報,2005,24(2):57-63
25、湯濟廣,梅廉夫,沈傳波等,滇黔桂地區海相地層油氣巨觀保存條件評價,地質科技報,2005,
24(2):7-11
26、沈傳波,梅廉夫,劉立林等,基於三維古構造應力場數值模擬的斷層封閉性研究,石油實驗地質,
2004,26(1):103-107
27、周鋒,梅廉夫,沈傳波,天然氣藏蓋層封閉能力的模糊數學評價,斷塊油氣田,2004,11
(1):8-11
28、湯濟廣,梅廉夫,沈傳波等,六盤山盆地構造演化與油氣成藏,南方油氣,2004,17(2):
14-18.
29、沈傳波,梅廉夫. 2004.中國油氣資源利用的創新問題.《在漢部委屬高校聯合博士論壇優秀論
文集》,武漢:地大出版社:92-96.
30、沈傳波,梅廉夫,湯濟廣,含油氣盆地斷層封閉性研究探討,斷塊油氣田,2002,10(3):
1-5
第二作者:
1、Xu Sihuang, Mei Lianfu, Yuan Caiping et al, Types, Evolution and Pool-
Controlling Significance of Pool Fluid Sources in Superimposed Basins:A Case
Study from Paleozoic and Mesozoic in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7,18(1):49-59
2、郭旭升,梅廉夫,湯濟廣等.揚子地塊中、新生代構造演化對海相油氣成藏的制約.石油與天然氣
地質,2006,27(3):295-325
3、何發岐,梅廉夫,費 琪等,前陸盆地前緣隆起帶圈閉的形成及其含油氣性,以塔里木盆地沙雅隆
起為例,石油實驗地質,2006,28(5):418-423
4、徐思煌,梅廉夫,袁彩萍,成烴增壓數值模擬,石油實驗地質,1998,20(3):287-291
5、徐思煌,梅廉夫,袁彩萍,裂縫儲層岩芯檢測技術及其套用,地質科技情報,1998,
17(2):65-70
6、徐思煌 梅廉夫等,西藏倫坡拉盆地烴源岩生、排烴史摸擬,地球科學-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1995,(03) .
7、Chi-yuen Wang MEI Lianfu,Hydro-fracturing and fluid expulsion in sedimentary
basins,1996,30th IGC
第三作者
1、徐思煌,馬永生,梅廉夫等,中國南方典型氣(油)藏控藏模式探討,石油實驗地質,2007,
29(1):19-24
2、徐思煌,袁彩萍,梅廉夫,疊合盆地成藏流體源類型、演化及控藏意義—以中國南方中、古生
界海相地層為例,地質科技情報,2007,26(2):59-64
3、吳沖龍,杜遠生,梅廉夫,周江羽等.中國南方印支—燕山期複合盆山體系與盆地原型改造.石
油與天然氣地質,2006,27(3)305-315
4、陳瑞銀, 徐思煌, 梅廉夫,渝東碳酸鹽岩區油氣運聚體系,天然氣地球科學,2005,
16(6):719-725
5、曠理雄, 郭建華, 梅廉夫等,從油氣勘探的角度論博格達山的隆升,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
2005, 35(3):346-350
6、袁彩萍,徐思煌,梅廉夫,中國南方海相地層油氣成藏要素的層次性分析,石油天然氣學報,
2005,27(2 ):137-142
7、費 琪,范土芝,梅廉夫等,成油體系分析與模擬,200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國際學術交流
1995年4月-1996年5月,美國加州大學Berkeley分校合作研究
1992年8月獲日本IGC基金資助,參加日本京都第29屆國際地質大會

學術獎勵

2006 《南方中、古生界天然氣成藏富集規律研究》,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1 《成油體系分析與模擬》,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9 《成油體系中的裂縫作用研究》,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
1998 《裂縫型油氣藏有機包裹體研究》,國土資源部科技成果獎三等獎
1997 《沉積盆地裂縫作用理論與實踐》,湖北省地質學會一等獎
1995 《江漢盆地王廣高地區鹽間裂縫成因機理及分布規律研究》,
地礦部科技成果三等獎
1994 《鄂中坳陷董市及草埠湖一帶油氣地表化探》,地礦部科技成果三等獎
1993 《江漢盆地王場地區泥岩、碳酸鹽岩裂縫油氣藏研究》,
地礦部科技成果三等獎
1992 《鄂中地區中新生代構造演化與海相油氣關係》,地礦部科技成果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