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自然村

梅山自然村

梅山自然村隸屬於福建省福鼎市點頭鎮大峨村,地處偏遠,位於點頭鎮西邊約14.7公里處。梅山草木繁密,輕霧繚繞,連綿青山,峰巒疊嶂,此起彼伏,錯落有致。梅山上有大片的茶園、竹林和樹林,生態環境十分舒適,還有美麗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梅山自然村主要由兩大姓氏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梅山自然村
  • 所屬地區:福鼎市點頭鎮大峨村
  • 電話區號:0593
  • 郵政區碼:355214
  • 地理位置:點頭鎮和管陽鎮之間
  • 方言:福鼎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蓮華寺
  • 車牌代碼:閩J
  • 經濟產業:茶園
地理位置,梅山歷史,風景名勝,

地理位置

梅山自然村位於點頭鎮和管陽鎮之間,距離點頭鎮約14.7公里處,村中有一條公路貫穿而過,通向點頭鎮。
梅山自然村

梅山歷史

梅山,自北宋仁宗朝處士梅仲文公開基以來,歷歷千年,其間諸多歷史文化故事今人罕知。如北宋處士墓、碗窯遺蹟、蓮華禪寺、楊府聖王祭台、梅山福主等等。
相傳梅山自北宋梅氏開基伊始,人丁繁衍分支立派、躬耕造林頗具規模。至清朝康熙年間又有袁氏族人定居梅山繁衍,自那時起,袁、梅兩姓族人在梅山村共同生息、繁衍發展,駐村人丁一度達到四五百人之多(不包括外遷人口),儼然大村落景象。

風景名勝

蓮華寺
蓮華寺,位於福鼎市點頭鎮大峨村梅山自然村的蓮花山下。寺後山峰海拔近800米,周圍群峰疊翠,層層相裹,狀如百葉蓮花,故而定名蓮花山。又因群巒拱秀獨托一峰,其峰形似栩栩蓮花,古先賢借喻觀音佛腳下的蓮花寶座而得名蓮華寺。該蓮花寶座系自然造化,與天地同生。其形象之逼真,可謂神工鬼斧,天然成趣。此山鐘靈毓秀,深蘊佛緣。據梅氏族譜記載分析和梅山村民世代口傳,蓮花山中自千百年前即有真修大德隱居蓮花座下修行。蓮花座下有天然石洞,洞中石床可供人居,蓮花座下及鄰山的幾處摩崖石刻等古蹟古物和本境民間相傳的“和尚岩”“仙扛岩”等諸多故事均可直接或間接佐證上述歷史傳說。
自宋元以降,梅山原住民信士感受修行僧人為本境祈福安神的佛法功德殊勝到不可思議,遂有梅氏族人和袁家人體恤修行者艱苦,開始捐資捐地在蓮花座下擇地結廬,增設佛龕,供僧人清修。日常食飲由村民輪流供養,食飲過後回到本處事佛修行,長期如此。
至清朝光緒年間,梅山信士袁開進購地捐送本寺,即為本寺檀越施主。並與梅氏族人信士共同捐資,將原有草廬改建成寺舍佛堂,增塑佛像佛身,以改善僧人修行事佛、祈福保境的生活環境。此後,為了本寺僧人供養保障,又由梅山村民捐田捐山,作為本寺的固定寺產,供僧人耕作自給。
寺僧既修既耕,祈福保境,歷代均有出現得道高僧。現尤健碩的梅山老年人梅相振等就親身經歷過近現代的兩位得道法師:一位是民國年間至解放初期駐寺修行三十多年的釋五妙法師,釋五妙法師國學精深,兼通中醫。駐寺修行時既為本境村民行醫治病,又兼梅山村私塾教學,在寺里教授本村孩童習學文化。梅相振等老人在少年時就曾得蒙於釋五妙法師的授文教誨。另一位就是解放後在本邑佛教界影響極大的釋立西法師。釋立西法師佛學達到智慧妙境,十指點燭,靈通陰陽,往生時顯現祥瑞,邑人皆讚嘆為仙人。
蓮華寺雖居有靈仙山,佛法殊勝,但因山野交通閉塞,真修不事張揚,使世人極少知曉。至解放初期,由於連年戰亂,民生凋敝,寺舍屋宇損毀嚴重,袁、梅兩家倡議重修。時有柏柳村信士梅氏孺人將自家房屋拆送本寺,力助重建,被推為大施主,其尊名與檀越施主一併銘記在佛堂正樑上。此善舉在本境曾轟動一時,此後幾十年來一直傳為佳話。
不期世事多舛,十多年後又逢文革動亂,傳統文化慘遭浩劫。本寺雖處偏僻村野,亦在劫難免。解放初期重修完好的寺舍屋宇被強行拆撤,佛堂佛像被悉數銷毀,寺後岩壁上銘刻記載的寺產、寺史、安境符咒及摩崖石刻更被鑿毀殆盡。空前絕後的歷史洗劫,使本寺數百年的佛家文化歷史遭受難以挽回的損失。
在文革結束後的拔亂反正歲月里,本境村民又見社會逐漸清明,不忍寶寺荒廢、佛像蒙塵,遂於1981年再次倡議重建。在物資匱乏,生活清貧時期,只能以夯土築牆、石條做梁,勉強建就上下兩棟分別做為誦經堂和觀音樓,並於當年初秋落成。又於1990年代後增建兩棟廂房,即成現有規模。
由於文革洗劫,致使本寺淵源深厚的傳統文化歷史脈絡遭受破壞,暫使記載斷層。如今,人們只能從朝拜山頂上那天工造化的蓮花寶座、撫摸那仙人留下的石洞石床、注視著釋立西法師往生前留下那張仙風道骨的栩栩如生相片、仰望寺後岩壁上依稀斑駁的石刻痕跡、傾聽著村民們訴說的相關寺史典故佳話里,品味和想像著歷代先賢們為弘揚佛法、為生民康泰而不懈努力的歷史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