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煥木

梁煥木

1928年出生,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孝義村人;1960年被任命為水利工程師、浙江省水利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1985年被授予全國水電戰線特等勞動模範和浙江省特等勞動模範稱號;1988年當選全國七屆人大代表;1989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92年當選全國八屆人大代表;1996年病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煥木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
  • 出生日期:1928年9月
  • 逝世日期:1996年病故
  • 職業:水利工程師
  • 代表作品:《楓橋江治理開發》
梁煥木(1928~1996),治水硬漢——梁煥木,梁煥木 “當代大禹”的“農”字情結,

梁煥木(1928~1996)

1928年9月生,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孝義村人。建國初積極投身家鄉水利建設。1960年被任命為水利工程師、被省水利科學研究所聘為特約研究員。1989年被評為全國勞模。是七屆、八屆全國人大代表。1996年病故。建國初,積極投身於家鄉的水利建設,1958年參加浙江省水利廳舉辦的水利技術培訓班。學習刻苦鑽研,工作成績突出。1960年被任命為水利工程師,浙江省水利科學研究所聘為特約研究員。1976~1984年任諸暨縣水利電力局革命領導小組副組長、副局長。1982年起,先後被評為浙江省勞動模範、特等勞動模範、水利電力部特等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1984年後,歷任征天水庫工商聯合公司、征天綜合開發公司董事長、名譽董事長,1990年被評為高級工程師。長期負責諸暨縣浦陽江征天水庫及灌區渠系配套建設和管理工作,對工程建設和壯大集體經濟作出很大貢獻。在以農業水利組組長身份援非時,成績優異,受到烏干達政府表彰。1995年已知身患重症,仍親臨楓橋江考察,堅持撰成10餘萬字的《楓橋江治理開發》一書
梁煥木

治水硬漢——梁煥木

梁煥木,治水是梁煥木事業的起點,辦廠是梁煥木事業的特點。
從上世紀50年代初起,只有國小文化的他,帶領民眾修建小型水庫18座,先後完成青嶺水庫、鄭寶山水電站、征天水庫除險加固等項目,總結旱洪澇兼治的水利特點。1958年參加省水利廳舉辦的水利技術培訓班。
上世紀70至90年代,以征天水庫為依託,發展水利綜合經營,興辦諸暨特種鋼廠、征天職業技校等十餘家企事業單位,年銷售達3億多元,被喻為“當代大禹”。在以農業水利組組長身份援非時,他成績優異,受到烏干達政府的表彰。
楓橋鎮建造自來水廠時,請專業單位要一個月時間和3000元設計費,梁煥木利用春節休息的7天時間,免費設計。在梁煥木負責修建的各類水庫和創辦的系列企業中,都由他設計製圖,有許多項目和技術屬首創。
1982年起,梁煥木先後被評為水利部和浙江省特等勞模、全國勞模稱號等。當選為全國第七、第八屆人大代表。
1995年,梁煥木身患重症,腳上打著吊針,手裡握著筆,和命運賽跑。自知時間不多的梁煥木,帶病親臨楓橋江考察,堅持完成10餘萬字的書《楓橋江治理開發》。
推薦理由:從一名只有國小文化程度的農民,成長為水利高級工程師、援外水利專家;一生任勞任怨,廉潔奉公,為我省水利事業和經濟建設作出貢獻。 (浙江省總工會供稿)

梁煥木 “當代大禹”的“農”字情結

www.shaoxing.com.cn 紹興網  2007-10-17 13:12
光禹園裡,梁煥木依然雙目炯炯
歐陽修有聖賢者“雖死而不朽,逾遠而彌存”之說。我市全國勞模、全國水電戰線特等勞模、電視劇《水魂》的主人公梁煥木離開我們已11年了,這位畢生治水、一心為農的“當代大禹”就是一個雖死猶生、逾遠而彌存的時代英雄。
9月29日下午,當我再次驅車來到梁煥木生前矢志奉獻的水利事業之結晶——征天水庫時,水庫管委會的同志一聽說我是“來看老梁的”,便熱情引路。記不清這已經是我第幾次登上宏偉的征天大壩了,眼前的一方綠水依然瀲灩多姿,梁煥木的半身塑像依然雙目炯炯,當年數次採訪梁煥木的情景一下子清晰起來……
一生與水結緣
征天水庫東側建有一座光禹園,這裡記錄著梁煥木史詩般的治水經歷,園內有始終亭鐫刻著梁煥木當年寫的一副對聯:知山知水方能治山治水;愛國愛民斯可為國為民。
我忽然想起他曾說過他出生時的情景:那天暴雨傾盆,洪水一直淹到他母親的產床前,父親給他取名叫水生……
治水,是梁煥木創業的起點。高湖、墨龍、疊山、青嶺……他參與或主持建造了十多座水庫,將自己大半生的心血和汗水,傾注於人民的水利事業之中:
他憑藉著“蘿蔔湯加扁擔”精神,帶領灌區人民白手起家,興建庫容1253萬立方米的征天水庫,並以科學方法管理水庫,使整個灌區形成了蓄、引、堤結合,旱、澇、洪兼治的水利系統,為數萬畝農田穩定高產奠定基礎;
他以“三擔挑千斤”之力,立足水庫基地發展多種經營,大搞漁、電、農、牧等開發性農業,建造三級電站,水庫養魚,植樹造林,他土法製作的“竹製水準儀”還上了中央新聞記錄電影廠的新聞電影;
他用“天才般的智慧”,圍繞水庫辦工業,自己設計圖紙、自己建造辦起了水利機械廠,生產出灌漿機、水輪機、鑽采機等各種水利、農業機械上千種,同樣還辦起了小化肥廠、果品加工廠、特種鋼廠等,又創建了征天水電職業技校等,形成水、農、工、商、學全面發展的經濟實體,使征天水庫成為全國水電系統的一面旗幟;
他是全國第一個作為水利專家出國援非的農民,為烏干達興修水利工程立下奇功,受到烏干達政府的表彰,被他折服的洋博士則主動將專家組長的位子讓賢於他;
……
由此,梁煥木的名字在會稽山麓的千峰萬谷中響起了巨大的回聲,又遠遠地被傳送出去,他被後人尊稱為“當代大禹”。是啊,大禹疏導洪水,梁煥木治理山水,前者順天意,後者合人心,還蘊含了科學“征天”、自然和諧的方式……
要的就是當個農民
“我梁煥木是一個翻身農民……”無論大小會場,永遠穿一身特大號中山裝的他總是愛說這么一句話,沒有氣壯如牛的嗓門,也沒有慷慨激昂的表情,一頭花白短髮的高大身影平靜得如同水庫的一泓碧水,可“農民”這個名詞從他口中蹦出,竟是那么富有魅力。
這個只上過五年國小的高級水利專家嗜書如命,長年累月堅持自學且有著過目不忘的本事,他簡陋的臥室就是一個小圖書館,《流體力學》、《機械製圖》、《史記》、《三國志》,五花八門。他創辦的8家企業辦廠宗旨很明確:為農民服務。當地農民分配化肥很少,影響糧食產量,梁煥木冒著賠本的風險,堅持辦起小化肥廠,使征天灌區每畝水田的化肥從0.9公斤增加到20公斤,畝產量突破750公斤。
山區農民盛產番薯,當時交通不便,銷售困難,加上番薯難以貯存,年年大批腐爛。梁煥木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走南闖北偷學技術,辦起了征天葡萄糖廠,大量收購番薯,光澱粉車間每天消化番薯就有10多萬公斤,讓山區農民大大增收。為了給山區農民的竹筍、水果等找到出路,梁煥木又辦起了罐頭食品廠、糖果廠……
“農業、農村、農民,這個農字是我們的命根子。”這是梁煥木在世時常說的一句話。為此,他把“扶農助農”列為征天公司的一項制度堅持下來,規定每年從公司利潤中提取10%,再加上水、漁、電的淨收入專項用於支農。
春節快到了,水庫魚躍人歡。每年這個時候,征天開始拉網分魚,梁煥木總是親自“督陣”,以低廉的價格將鮮魚首先供應給灌區的農戶,然後才輪到征天的職工,而他自己往往一條小魚都不會拿回家。
確實,農民出身的梁煥木,有農民的固執。作為全國勞模,七屆、八屆全國人大代表,援外高級水利專家,命運曾給梁煥木很多機會跳出“農”門,到城裡“吃皇糧、拿官餉”的,他先後多次或被任命或意向調動或上級發文叫他當某水利工程總指揮,某水電局工程師、副局長,專職的政協副主席等,可他都一一回絕,始終戀著他的征天。
當年,梁煥木剛從烏干達載譽歸國,省里安排他留在省城任水利廳某處處長,面對這個有職有權的官位,面對老朋友的再三挽留,梁煥木軟磨硬頂,說什麼也要回到征天去當農民。最後雙方弄得很僵,他不管三七二十一,隻身跑回了家鄉,兌現了他出國前面對40多位征天人哭留而許下的諾言:我一定如期回征天!
只為百姓謀利
說起父親的往事,現為浙江天偉生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梁賢生說:“父親到死都沒有為自己考慮過一件事。”
1995年,當梁煥木在講台上向大家講述著“如何更好地開發、治理楓橋江”的時候,這位體重80多公斤的彪形大漢已身患重症,自知來日不多的他和時間賽跑,帶病親臨諸暨楓橋江考察,堅持在病床上完成了10餘萬字、具有較高價值的《楓橋江的治理與開發》一書。他坦然面對關於“癌細胞”擴散的訊息,依然奔忙於他所創辦的一片片基地、一家家企業;與人交談依然談笑風生。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還咬緊牙關提著手術後留下的積尿袋去參加“公祭大禹”……
常人說:“老梁呀,沒有一個人不服他的,是因為他做了一輩子的好事!”
哲人說:“梁煥木令人感服的人格在於,他集中國知識分子與農民的長處於一身。”
他不走仕途、不圖享樂、不求厚祿,人生目的儘是為了百姓謀利。
他堅實、他睿智、他勤勉、他富有遠見,他面對榮譽是無愧的,然而他最不歡迎的是記者,不願被報導、被宣傳。記得為了創作根據他的模範事跡改編的電視劇《水魂》,我數次去征天採訪遭拒還中了他的“調虎離山”之計,儘管我的採訪本上一片空白,但我有幸與他談得很多、很熱烈,被他深深地吸引。他的形象烙在我的腦海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