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村鎮(山東省高唐縣梁村鎮)

梁村鎮(山東省高唐縣梁村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梁村鎮位於高唐縣北部,距高唐縣城13公里,處於高唐、平 原、夏津三縣交界處。南與人和街道、高唐開發區、匯鑫街道接壤,北與平原縣腰站鎮毗連,東與尹集鎮為鄰,西與夏 津縣東李鎮相接。總面積57.1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6.02%。1998年底,全鎮共轄50個 自然村,52個村委會。總耕地60800畝。總人口2494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90人。1988年全 鎮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0‰,1998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4‰,實現了負增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梁村鎮
  • 所屬地區:山東省高唐縣
  • 下轄地區:梁村,大劉村,
  • 郵政區碼:252800
  • 地理位置高唐縣北部
  • 面積:57.1平方公里
  • 方言:冀魯官話
  • 氣候條件: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興國寺
  • 機場:聊城軍民合用機場
  • 火車站:聊城站、高唐站
  • 車牌代碼:魯P
概況,農業,氣候,交通,人口數據,景點,興國寺塔,龍鳳古柏,

概況

梁村鎮位於高唐縣北部,距高唐縣城13公里,處於高唐、平 原、夏津三縣交界處。南與人和街道、高唐開發區、匯鑫街道接壤,北與平原縣腰站鎮毗連,東與尹集鎮為鄰,西與夏 津縣東李鎮相接。總面積57.1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6.02%。1998年底,全鎮共轄50個 自然村,52個村委會。總耕地60800畝。總人口2494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90人。1988年全 鎮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0‰,1998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4‰,實現了負增長。

農業

梁村鎮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海拔24-29米,土壤多為輕壤土。土壤類型以潮土為主, 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等。近年林果業、蔬菜業、畜 牧業發展較快,已成為該鎮新的主導產業。

氣候

梁村鎮屬暖溫帶半乾旱季風區域大陸性氣候,氣候溫暖,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 574.8毫米,氣溫13.1℃,日照2663.3小時,無霜期200天左右。

交通

梁村鎮交通便利,105國道穿境而過。唐公溝、官道溝、沙河溝3條溝渠縱貫全鎮,乾渠互通 ,水資源豐富,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優越。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3319 男11436 女11883 家庭戶戶數6356 家庭戶總人口(總)23211 家庭戶男11363 家庭戶女11848 0-14歲(總)49640-14歲男25110-14歲女245315-64歲(總)1626115-64歲男799815-64歲女826365歲及以上(總)209465歲及以上男92765歲及以上女1167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2774

景點

興國寺塔

興國寺塔又稱菩薩塔,位於梁村鎮梁村街東,為宋代建築風格,朱紅大門,其挑脊直而奔放,八條龍紋獸,挑檐上安靈獸,灰瓦覆頂。在清代《高唐州志》中已列為高唐名勝古蹟。據傳興國寺為寺僧和當地村民籌資興建。建寺時即定名為興國寺,寓以國家興旺之意。興國寺塔也由此得名。興國寺已毀於戰亂年間,此塔也歷代幾經維修。1986年維修塔基時,在距地表5米深處,挖掘出土了明代成化十四年(1478年)“敕賜重建興國寺碑記”碑身半通,碑帽l塊。近年進行的重修,是繼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之後的又一次大修復,再現了古塔當年的盛況。
塔為仿木樓閣式建築,外以青磚白灰、內青磚沙灰砌築,塔身內的角檐及踏步、塔門等施有木筋。平面呈八角形,邊長2.85米,對邊徑6.85米,總高38.8米,共11層,上設寶剎。占地33平方米。塔體瘦峭挺拔,檐部構件以青磚切割、磨製而成,做工精巧。第一層系重檐,檐下設斗拱,北有門洞。二層以上每層4個門洞,塔頂為全葫蘆狀。全塔設門22個,每門各雕石佛一尊,盤膝而坐,線條流暢,加上地宮內的3尊,共有佛像25尊。
一層為獅子佛,二層為炎肩佛、阿眾佛,三層為持法佛、大光佛,四層為最勝音佛、須彌相佛,五層為難阻佛、大明佛,六層為釋迦牟尼佛、日月燈佛、大須彌佛,七層為明聞光佛、寶相佛,八層為日生佛、須彌光佛,九層為網明佛、妙音佛,十層為不空成就佛、寶勝佛、藥師琉璃光佛、阿彌陀佛,十一層為如須彌山佛、無量精進佛,地宮為圓通菩薩(四背觀音)。
興國寺塔名為“菩薩塔”,寓意為佛的最高境界。此塔的第十、十一層,上、下、東、西相通,寓意為眾生悟醒,心向光明。今興國寺塔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塔北10米處有古槐1株,所以此景又被稱為“唐槐宋塔”。古槐位於原興國寺大雄寶殿前,系寺僧所植。胸徑十數圍,高六丈許,樹幹蒼虬,枝葉繁茂,福蔭二畝余。中已空,內生癭,俗稱“槐膽”,民間認為,槐數不過千年不生“槐膽”。1971年夏,遭火焚;次年春,餘干又萌發新枝;1998年,又繁出幼槐,壯茂茁發。
興國寺塔興國寺塔

龍鳳古柏

龍鳳古柏位於梁村鎮孟莊村西50米處。東西並排,村民根據其枝葉婆娑所形成的形態,親切地稱它們為“西龍”“東鳳”。“西龍”枝幹彎彎曲曲向上生長,形似蒼龍,乾高4.2米,乾圍2.1米;“東鳳”主幹枝權較多,形似金鳳,結籽也多,寓多子多福,乾高2.5米,乾圍1.9米。樹高均在10米以上,兩樹總冠幅15米。傳為漢柏,因年代久遠,已無從考證,清朝時就有民謠:“南京到北京,都知孟莊二棵松。”
因兩樹年代久遠,曾引發了許多逸聞掌故。清代時,鄉里為建廟學,想鋸掉兩棵古樹,村民自發組織起來群體反抗,將官司打到縣裡,後全村人集資1200文,抵兩樹的費用,又用文書的形式,確定此後兩樹將不再被征伐。這才將兩棵古樹保護下來。文書現仍存於高唐博物館。傳說兩樹北面10米處,原有一座廟宇,樹枝繁茂下垂至廟檐之上;又說兩樹是祖先栽種的,猶如一對男女,是神樹。由於村民們愛戴這兩棵樹,就賦予了他們人類的情感。西龍和東鳳,相依為命,象一對牽手的夫妻,溫情脈脈,共度千年。猶如《詩經》所言:“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龍鳳古柏龍鳳古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