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希

梁希

梁希(1883年12月28日-1958年12月10日),浙江湖州南潯區雙林鎮人,著名林學家

1913-1916年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林科學習,1923年赴德國塔朗脫高等林業學校(現為德勒斯登大學林學系)研究林產製造化學,1927年回國。林業部部長、研究員。提出了全面發展林業,發揮森林多種效益,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思想,親自深入調研,領導制訂了建國初期的林業工作方針和建設規劃,在全國範圍內初步建立了林業行政、科研、教育及生產體系,促進了新中國林業的蓬勃發展。長期從事松樹采脂、樟腦製造、桐油抽提、木材乾餾等方面的試驗研究,創立了中國林產製造化學的學科。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希
  • 別名: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湖州南潯
  • 出生日期:1883年12月28日
  • 逝世日期:1958年12月10日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東京帝國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科學院院士
    第一任林墾部部長
    九三學社創始人之一
    五屆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 政治面貌:九三學社 
簡歷,人物生平,家世背景,赴日留學,回國任教,開拓林業,簡介,最後時刻,主要論著,社會評價,

簡歷

1883年12月28日 生於浙江省吳興縣(今湖州市)。
梁希梁希
1906-1912年 光緒三十二年(1906)二月官費留日,宣統元年八月(1909)入 第八高等學校農科;加入中國同盟會。
1912年 回國參加辛亥革命,在浙江湖屬軍政分府從事新軍訓練。
1913—1916年 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林科學習。
1916年 在奉天安東鴨綠江采木公司任技師。
1916-1923年 在北京農業專門學校任教。
1923-1926年 在德國薩克遜森林學院德勒斯登-塔郎脫研究所研究林產化學。
1927-1928年 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兼森林系主任。
1929—1933年 任浙江大學農學院森林系主任。
1933-1949年 任中央大學森林系教授。
1935年-1941年 中華農學會理事長
1947年 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南京分會理事長。
1949年8月 - 1949年11月,中央大學改名南京大學後,出任南京大學校務員會主席。
1949年11月-1958年 任中央人民政府林墾部(後改為林業部)部長。
1950年 被選為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主席。
1951年 成立中國林學會,被選為理事長。
1958年 被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1958年12月10日 病逝於北京。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梁希,原名曦,字索五;後改名為希,字叔五(或叔伍),筆名凡僧、一丁、阿五等。
梁希梁希
1883年12月28日生於浙江省吳興縣(現湖州市南潯區)雙林鎮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幼年喪父,初在私塾讀書,稍後就學於蓉湖書院,自幼勤奮好學,聰穎過人,16歲便考中秀才,有“兩浙才子”之稱。
梁希青年時期追求進步,適值戊戌變法,更加激發他的民主革新思想。189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他目擊清廷昏庸腐敗,在“武備救國”的思想支配下,投筆從戎,進浙杭武備學堂學習西洋軍事。

赴日留學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二月)官費留日,宣統元年八月(1909年)入第八高等(現名古屋大學)農科。在日本,梁希受章太炎等民主革命家的思想影響,與同鄉陳英士(其美),一同加入孫中山在東京建立的中國同盟會,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經常在東京出版的《民報》上撰寫詩文,撻伐腐敗辱國的清王朝。
梁希梁希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他滿懷救國熱忱回國,投身於革命浪潮,參加了浙江湖屬軍政分府新軍訓練工作。辛亥革命後,梁希又回到日本讀書。
1913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今東京大學)農學部。學習期間,梁希對林產製造學和森林利用學更具興趣。他潛心鑽研,學習成績超群,深受導師們的讚譽。
1916年梁希學成回國,初在奉天(今遼寧)安東(今丹東)鴨綠江采木公司任技師。因該公司日本人獨攬大權,梁希對此十分不滿,於是離職,應聘為北京農業專門學校教師兼林科主任,歷時7年。
1923年,梁希辭去教席,自費前往德國德勒斯登薩克遜森林學院研究林產化學。

回國任教

1927年回國,繼續在北京農業專門學校(1926年改名為國立北京農業大學)任教。
1929年到杭州浙江大學農學院任森林系主任。除從事教學外,還兼任浙江省建設廳技正。在此期間他發表了許多很有見地的有關林業建設的論著。
1933年,梁希因不滿浙大校長郭任遠排擠一位為人正直的浙大農學院院長許璇而辭職。後應中央大學農學院鄒樹文院長之邀,到該校森林系任教,直到1949年南京解放。
1949年8月中央大學改名南京大學後,梁希出任南京大學校務員會主席。在南京期間,他一面教書,一面參與了很多社會活動。他在很多政治活動中旗幟鮮明地站在進步力量一邊,堅決反對反動統治的倒行逆施,留下了許多感人的事跡。

開拓林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梁希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林墾部(1951年改為林業部)部長,從此積極參與和指導中國林業建設工作。雖然為時僅9年(到他逝世),但為新中國的林業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梁希梁希
梁希一生還擔任了許多社會工作。1935年,被選為中華農學會理事長,任期6年;1945年九三學社成立,被選為監事,1950—1958年任九三學社副主席;1947年成立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南京分會,梁希被選為理事長;1949年被選為常務委員,以後又被選為第二屆常務委員;1950年被選為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主席;1951年當選為中國林學會理事長;1954年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8年全國科聯和科普聯合召開全國代表大會,決定科聯和科普合併,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會,梁希當選為副主席。
開展中國林業教育事業
梁希早在1916年任中日采木公司技師期間,就深感中國森林工業很不發達,而森林的採伐及林產品利用均受外國人控制,對於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對於國家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他認為要發展中國的林業,亟須從教育著手培養人才,從而立下了教書育人的大志。他從事教學30多年,講授森林利用學、林產製造化學、木材學和木材防腐學等課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林業專門人才。建國後又為新中國的林業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梁希講授的課程,都是自己編寫教材,並不斷修改講稿,補充新內容。上實驗課,雖有助教,但他總是親臨指導和示範。對一些難於操作的實驗方法,則逐個手把手地傳授給學生。
梁希既對自己嚴格,對學生和助手們也同樣嚴格。工作上出了差錯,他嚴厲批評,毫不客氣。他不允許上課、上班遲到。按時工作和珍惜時間,是他一貫恪守的準則。
梁希不但在學習、工作上誨人不倦,而且在思想、生活和事業上也十分關心愛護學生,真正做到了既教書又育人。他教導學生:人生學習求知,好比建高樓大廈,必須先堅地基,然後博覽群書,集思廣益。他還教學生做人之道,要以人民利益為重,切戒利慾薰心,要老老實實做人,扎紮實實做事,決不要有任何驕傲、誇張。梁希最願意和學生打成一片,參加他們的活動。1941年中央大學森林系(現南京林業大學)5名學生畢業,他在歡送會上即席賦詩一首,並書贈每人一份。詩曰:“一樹青松一少年,蔥蔥五木碧連天。和煙織就森林字,寫在巴山山那邊。”梁希把5位同學比喻成5棵青松,5木正好構成森林二字,在巧妙的構思之中蘊含了梁希對學生殷切的希望和深厚的感情。學生經濟困難,他解囊相助。對學生出國深造,他給予支持,並教導他們安心學習,不忘祖國。1945年8月,吳中倫赴美留學前,梁希贈詩一首:“大火西流七月光,碧天無語送吳郎,定知三載歸來後,蒼海茫茫好種桑。”
聯繫實際重視實驗教學
梁希教學一個很大的特點是理論聯繫實際,重視實驗教學。他在浙江大學和中央大學任教期間,極為重視實驗室的建設,先後在兩校分別創建了林化實驗室。1937年中央大學本部因日寇侵占南京而遷到重慶沙坪壩,他領導了3個實驗室:木材學實驗室、森林化學實驗室和中央林業實驗所林產利用組實驗室。當時,梁希年近花甲,為了實驗室和材料設備常常東奔西跑,有一次為了領取幾加侖酒精,竟跑了8趟,可見當時科研工作之艱難。在他苦心經營下,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森林化學實驗室當時已初具規模,圖書資料和種種設備,在國內各森林系中是首屈一指的。許多專家學者參觀這個實驗室時,無不讚嘆驚訝!
個人作風工作狀況
梁希作風正派,為人剛直不阿。他為了獻身科學,獻身教育事業,從不追逐名利,他高風亮節,充分體現了一個教育家的崇高品質。
梁希在兼任浙江省建設廳技正(相當於今日的高級工程師)時,只同意短期協助制定發展浙江森業事業的規劃,不擔任行政領導職務,也不額外兼領薪俸。他走遍杭州、湖州、寧波、紹興、台州5個專區,發表了《兩浙看山記》等考察報告。1931年春,新任中央大學校長朱家驊派人專程到杭州浙江大學農學院邀請梁希出任中央大學農學院院長,他因不願從事行政工作,到院視事僅一個月,即悄然離開南京回到杭州,並致書朱家驊婉言謝絕。梁希掛冠而去的行動,一時傳為佳話。
1932年,國民黨要人陳果夫要求在浙江大學農學院設一個“火腿系”。梁希和當時院長許璇認為這是干涉學校工作,不予理睬。陳果夫又通過浙江大學校長郭任遠對農學院施加壓力,許院長憤然辭職。政府當局乃請梁希繼任院長,而梁希卻同情老友許璇立場,斷然拒絕出任院長,並與金善寶蔡邦華等60多位教師一起辭職,離開浙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後,林業大發展,到處感到林業技術人才的缺乏。梁希身為第一任林業部部長,又身為教育家,深感培養新中國林業技術幹部的重要性,立即與林業部幾位領導商議,提出了儘快發展林業教育,解決幹部缺乏問題的意見。1952年,在梁希的建議下,經國務院領導同意,林業部配合教育部,對農林高等院校做了調整,分別在北京、哈爾濱、南京成立了3所獨立的林學院,並在13個農學院擴大了森林系,增加了招生名額。從此,林業界形成了“辦學熱”。到1958年全國獨立的林業高等學院已達11所,設在農學院中的森林系有19個,在校師生有3萬多人,而1950年初全國高等院校森林系在校學生還不到100人,可見發展之快。為此,梁希曾激動地說:“我在舊中國教了30年的書,培養了那么多的學生,想改變中國林業面貌,想讓中國的黃河流碧水,赤地變青山。我的宣傳活動只不過是書生的議論,紙上談兵,毫無用武之地。只有解放後在毛主席、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理想才能實現……。國民政府幾十年培養的林業技術人員沒有新中國兩年培養的多,中國的林業是大有希望的。”
林產製造化學的奠基人
梁希在40多年林業工作的生涯中,有30多年擔任林產製造化學、森林利用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他認為中國是多山之國,林產豐富,大力發展林產製造化學事業是富國利民之道。梁希從1916年開始講授林產製造化學,使之在中國首次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他在教學的同時,十分重視科研工作。1919年在浙江大學首創中國第一個森林化學室,爾後又在中央大學創立了同類實驗室,進行了如松樹采脂、樟腦製造器具、油桐種子分析和桐油抽提、木材乾餾、木精定量、木素定量等試驗研究。1935年,他在中大農學院將浙江諸暨制樟腦使用的凝結器加以改良,製造成提煉樟腦(樟油)的實驗裝置,與日本東京帝國大學三浦伊八郎教授改良的土佐凝結器相比,樟腦得率提高110—169%。中國舊法榨取桐油,有25—50%的桐油殘留在桐餅(粕)內,十分可惜。梁希於1935年做的化學浸提桐油試驗,可獲取桐子中的桐油99%以上,大大增加了桐油得率。
梁希梁希
梁希在30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編寫了許多講義。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他花了一生心血編寫成的《林產製造化學》。這是一本60多萬字的教科書。林產製造化學是以林產品為原料的製造化學,以前統稱林產製造學。由於林產物的機械工藝利用部分已在森林利用學中講述,因此梁希改用林產製造化學這個名稱,專述利用木材或樹皮、樹葉、樹實等副產物為原料製成他種物質的製造化學。此書初稿雖完成於30年代,但由於他治學嚴謹,不願草率付印,以致初稿雖經多次增補,也未問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任林業部部長期間仍繼續收集資料,充實內容。遺憾的是,他生前未能見到該書的出版,直到他去世後,1983年才由他的學生們將原稿加以整理出版。該書內容充實,體例嚴密,立論精闢,堪稱價值很高的林業科學巨著,對當前中國林產化學生產的發展仍有重要指導作用。
全面發展林業
本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森林生態學還沒有形成系統的學科,人們對森林的效益和林業經營的意義認識還比較模糊,經營林業的方法也不科學。但梁希根據觀察與切身體會,對森林生態學的觀點已有了基本認識,並反覆宣傳這些觀點,提出全面發展林業的經營方向。
1941年,梁希明確指出:“森林不僅僅各個樹木互相依賴,互相制約,就是它周圍的條件,也處處和森林相關聯的……,並且森林附近的居民和動物,也影響到樹木的發育”,“森林和周圍一切條件即使是政治(也可以說尤其是政治)也有密切的聯繫。我們如果要把它孤立起來,單獨地研究栽培,不顧到一切環境,恐怕造林要失敗的,即使一時造成,也要被毀壞的”。1954年,他在《森林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一書中,又發展了這一觀點。他說:“森林是森林本身和它的環境的統一體”,“所以它對水、旱、風沙等自然災害有相當的控制能力,從而對農田水利有顯著的效用”。這就是梁希對森林與環境是統一體的基本認識。
民生問題與森林
森林與環境這個生態系統對人類生活密切關係和對經濟生活的作用,早在1929年梁希撰寫的《民生問題與森林》一文中就作過精闢的論述,他指出人類早在猴子時代就生活在森林中,“森林是人類的發源之地,人類所以發展到現在地步,都是森林的功勞”。後來農、林分業,“農家管著‘衣’食’,林家管著‘住’‘行’。所以那個時代的民生問題,一半是靠著農業,一半是靠著林業”。到了19世紀,“森林不但管著‘住’‘行’,而且管‘衣’‘食’的一部分。國無森林,民不聊生”。“我們若要教我們做東方的主人翁,我們若要把我們中國的春天挽回來,我們萬萬不可使中國五行缺木,萬萬不可輕視森林”。梁希從歷史到現實非常深刻地分析了森林和民生的關係,體現出森林綜合效益的基本思想。
進入50年代,梁希把森林的作用提到了更高的地位。多次講話著文論述森林與農業、森林與工業、森林與環境的多方面的關係,科學地論證森林可以防止旱災、防止水災、防止風沙災害,深刻分析了森林主產物(木材)對工業建設的作用,詳細地闡明了森林副產物對人民生活的作用。他特別關心的是森林與農業、森林與水利的關係。1958年,他又在《旅行家》雜誌上發表文章,指出“造林就是保水保土的最有效而且最經濟的辦法”,造林後就會“萬山留有甘泉,森林就是水庫”。“而且由於山區防止水土流失,還可庇護農田,減免災害,保障農作物的豐收”。“由於森林資源的增加,出產的木材又可支援工業建設。所以林業建設是國家社會主義的重要建設之一”。他還歸納提出林業的目的就是“一部分為農服務——保護農田水利;一部分為工服務——保證供應各種工業原料及建築用材”。梁希根據多年觀察研究的結論是:“水保是治黃之關鍵,森林改良土壤是水土保持工作中基本環節之一”,“造林是保水保土最有效的途徑”“林業是農業的根本”“林業是國民經濟建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重要的指導意義
梁希早年這些對森林的功能和森林作用的理論和基本認識,對當前的林業建設仍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
梁希基於新的林學理論,產生了新的林業經營思想,提出了全面發展林業的經營方向。他針對中國森林資源奇缺,自然災害頻繁的現狀,極力主張發展林業不能只砍木頭,必須普遍護林,大力造林,增加森林資源,提高覆蓋率,全面滿足社會經濟對林業日益增長的需要。他在許多著作中多次講到,既要滿足人們對林、副產品的需要,又要滿足全社會環境美化的需要。他在1948年視察台灣林業時就提出了經營台灣林業“應有一最合理之經營系統,則林木生長可以增進,經濟價值可以提高,恆續作業可以保持,使該事業得以發展,經濟得以繁榮”。梁希任林業部部長後,在黨和政府發展林業的方針指導下,對全面發展林業的經營思想又有了新的發展。1949年,他在一次林業座談會上提出:“伐木務需依照一定計畫,伐木必須注意某地點之應伐與不應伐,而不專顧某地點之便於伐與不便於伐,就是說,按照預定的施業方案進行,才是正理”。在1950年2月首次全國林業業務會議上,梁希根據大家的討論,並和林業部其他領導人研究,提出了建國初期林業方針任務是:“普遍護林,重點造林,合理經營森林和採伐利用森林”。梁希還多次提出全面營造各林種的計畫,其中包括用材林、防風林、防洪林、薪炭林、果木林以及特用經濟林等。1950年,梁希又在西北農業技術會議上提出了“有計畫有步驟地在西北建設防沙林帶和黃河水源林”,“在寧夏東邊、甘肅北邊,……築起一道綠的長城,制止沙漠的南遷”。1951年,他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又提出在西北東北西部造成大規模防沙林帶的構想,為今日建設的“三北”防護林定下了基調。1956年,他在《青年們起來綠化祖國》一文中進一步提出了“要綠化村莊,綠化道路,綠化河岸,綠化城市。要綠化中國的山,從而綠化中國的水”。梁希營林思想的要旨是全面造林,徹底消滅荒山、綠化全中國,爭取做到“全國山清水秀,風調雨順”,從而實現他早年就提出的:“黃河流碧水,赤地變青山”的理想。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梁希認為一是要向自然開戰,一是要與人們的傳統經營方式鬥爭。他非常明確地反對毀林開荒,指出:“開墾山坡不能增加社會總產量,被開墾的土地充其量不過在最初一、二年內略有增產,可是陡坡開墾必難久保,遲早要造成山坡光,河川惡,坡地變石地,川水變沙田,走到山窮水盡,不可挽救的地步”。1956年,他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屆三次會議上提出建議:“只有搞好山區規劃,特別是做好合理利用土地的規劃,解決農、林、牧之間的矛盾,才可以給民眾指出美麗的遠景,才可以防止民眾濫墾山地”。中共中央在制定《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時,採納了梁希的主張。
梁希這一整套關於全面發展林業的指導性意見,經中央同意,由林業部統一安排,在全國加以推行。50年代,全國林業工作出現了新的局面,中國人工造林面積大幅度增加,人工造林的質量好,成活率高。全國各地民眾在那時所造的林木,都已鬱鬱蔥蔥蔚然成林。
新中國林業建設
1949年5月上旬,梁希作為民主人士在北京參加了中央人民政府籌備會議。在9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他提議成立林墾部。周恩來採納了他的意見,並提名梁希為林墾部部長。梁希感到很不安,就寫了一張條子送給周恩來:“年近七十,才力不堪勝任,仍以回南京教書為宜。”周恩來看後提筆寫了一句話:“為人民服務,當仁不讓。”回復給梁希。梁希看了回條,激動地寫下了:“為人民服務,萬死不辭。”交給周恩來。從此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林業領導崗位上為新中國的林業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為新中國林業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開創新的工作局面
梁希在林業建設工作方面既有高瞻遠矚的戰略思想,又非常注意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善於抓重點,掌握要害,開創新的工作局面。舊中國沒有林墾部的機構,新中國的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梁希和林墾部副部長李范五等商量,決定首先抓3件事:一是搭架子,組建林墾部機關和在全國範圍內建立健全林業機構;二是摸清情況,查明全國現有森林資源;三是打好基礎,為林業事業的大發展做好準備。為了辦好這幾件事,梁希常常是親自動手,細查、細問、細算,並和周圍同志反覆研究,甚至連一個數字也不草率馬虎。在中央領導的關懷和他的主持下,在全國範圍內很快地建立和恢復了一些林業機構,並根據中央民主改革工作的統一部署,進行了東北、內蒙林區改造與建設工作,有秩序地將舊林區把頭制改造成社會主義的企業,又將一部分手工作業逐步改造為半機械化或機械化作業,為中國林業建設奠定了初步的物質、技術基礎。梁希領導工作最大的特點是“求實”的作風,他非常注意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一再表示:“雖然我的年齡大了一些,只要我能行走,我就要爭取到全國各地多跑跑、多看看。”1950年至1955年,他先後6次,用300多天時間親赴西北、東北及浙江等地林區進行實地考察,其中花時間最多、下功夫最大的是對黃河流域水土保持和林業建設問題的考察。
1950年9月,梁希率領6位林業科技人員,赴渭水和小隴山林區(在甘肅天水專區)調查,並與當地幹部反覆磋商一個事關子孫後代的林業方針問題:在國家建設事業嚴重缺乏木材的情況下,風沙瀰漫的大西北究竟如何解決採伐與營林的矛盾?黃河又如何徹底整治?這一連串的問題深深地困擾著他,竟至夜不能寐。渭河是黃河的縮影。梁希在寶雞時,站在渭水橋頭望著夾著泥沙混濁的河水,心情十分沉重。他從渭水看到:土是怎樣流失的,河床是怎樣淤塞的,水災是怎樣釀成的。解決西北風沙、水土流失的根本辦法就是“堅決地、勇敢地、不厭不倦地和它鬥爭,且必須和它做持久戰。戰爭的武器沒有別的,就是森林。”“要正本清源,只有護林造林。”這就是他夜以繼日地思索和實地調查的結論。
實地考察
為了弄清在小隴山林區東岔河右岸修築一條森林鐵路進行採伐是否科學合理,梁希在考察完渭水後又親赴小隴山考察。小隴山在渭水南岸,那裡的森林起了保土作用,流出的水透明見底。如果繼續大規模採伐,可能會導致河水變濁。林區道路十分難行,梁希只得乘牛車,最後又換騎小毛驢,行走20公里才到伐木現場。在現場連續好幾天,早出晚歸,進行調查,最後做出決定:停建即將開工的辦運輸木材而修的窄軌鐵路,設立育林實驗站,把秦嶺林場在小隴山的業務範圍擴充到護林造林,伐木為副業,調東北枕木支援大西北。這是一個富有遠見而又大膽的決定。梁希離開小隴山時為伐木場負責人題寫了兩句詩:“卻願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原句為“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這個願望如今已經實現了,據當年在育林站工作的人講,當時採伐跡地上,已經鬱鬱蔥蔥,長滿了粗壯的樹木。
為了解黃河另一重要支流——汾河的情況,梁希不顧辛勞,於1950年10月又赴山西考察。1952年11月,他考察了涇河流域;1953年3—4月又在延河、洛河和無定河流域考察。在考察前,他先與農業、水利兩部和西北地區農林、水利、畜牧3部開座談會。在考察中,凡經過專區皆邀請黨政人員座談,經過重點縣,還和縣長、縣委委員談話了解情況。梁希把考察的情況歸納綜合,分別寫成了詳細報告,提出了水土保持、造林防沙的初步意見,為制定黃河流域水源林和水土保護林的營造方案作了充分準備。

簡介

梁希把綠化全中國的願望和科學道理,用形象感人的詞句表達出來。他在《讓綠蔭護夏,紅葉迎秋》一文中,歌頌祖國的明天,歌唱為之獻身的事業:“綠化,這個詞太美了,山青了,水也會綠;水綠了,百川匯流的黃河也有可能漸漸地變成碧海,這樣,青山綠水在祖國國土上織成一幅翡翠色的圖案。……林業工作是做不完的,綠化要做到栽培農藝化,撫育園藝化;要做到工廠如花園,城市如公園,鄉村如林園;綠化,要做到綠蔭護夏,紅葉迎秋。……這樣,中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全部都成一個大公園,大家都在自己建設的大公園裡工作、學習、鍛鍊、休息、快樂地生活”。這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他深知,要想實現這個遠大目標,不是幾個人、幾十個人能完成的,必須喚起民眾共同奮鬥。因此,要廣泛地宣傳林業的重要性,要發動人民民眾參加植樹造林運動。他利用各種場合、機會做林業的宣傳普及工作。1950年春,全國開展春季造林運動,他滿懷喜悅的心情揮筆撰文:“用造林來迎接新中國的春天。……春,替我們帶來了活潑的生活,使萬象由舊而新,由死而生,由黃而青,表示著無限的前程。”1954年,中國第一部介紹森林的紀錄片《白山黑水話森林》拍攝發行。梁希在《大眾電影》上發表文章,介紹這部描寫大森林的紀錄片。梁希在兼任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主席期間,還親自執筆編寫了一本圖文並茂的科普小冊子:《森林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對森林、森林主副產品在中國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深入淺出地作了介紹。
青年是未來的主人。青年應該是植樹造林的主力軍。梁希非常熱愛青年人,重視青年在綠化祖國中的作用。1956年3月,中央要在延安召開5省區青年造林大會,他情不自禁地用生花妙筆讚頌青年,為《中國青年》雜誌撰文,號召青年實現綠化全中國的美好理想。是年,他還給高中應屆畢業生寫信,向中學生介紹林業和林學,熱情地號召學生們“勇敢地、果斷地、愉快地”加入林業隊伍,學會綠化荒山、征服黃河,替祖國改造大自然。可見梁希的宣傳工作做得多么深入細緻,想得多么久遠。這一年梁希還為《旅行家》雜誌寫了《綠化黃土高原,根治黃河水害》一文,又寫了《把科學技術交給人民》《人民的林業》和《林業工作的重大任務》等文章。
梁希寫下的詩文中,有許多為林業界工作的人們傳誦為佳句,如“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萬壑鳥鳴,替河山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新中國的林人,同時也是新中國的藝人。”這一佳句永遠激勵人們為祖國的綠化事業努力奮鬥!
基本背景
從民主救國、科學救國到贊同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這是近代中國進步知識分子共同的經歷。梁希的一生,非常典型地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所經歷的這個過程。梁希早年對民主革命的幻想破滅之後,轉向科學救國,改攻林業科學,在林業教育界奮鬥了大半生,為改變中國林業落後面貌,奔走呼號。可是在腐敗無能的舊中國,梁希的呼聲又能引起多大的反響呢?又能感動哪位統治者的關注和支持呢?他在焦急憂慮中尋找著科技工作者的出路。
1937年10月,梁希(左)與金善寶在重慶1937年10月,梁希(左)與金善寶在重慶
梁希從多年的摸索中,認識到一條真理,即科學工作者不能離開政治。他在1948年發表的專論《科學與政治》一文中指出:“科學離不開政治,政治好比土壤,科學好比植物,植物得土壤之力才生長,科技得政治之力才發揚”,“科學工作者逃避政治,政治卻緊跟著科學工作者”。梁希極力主張科學工作者要關心政治、參與政治。梁希從40年代以來,所以積極追求進步,參加進步的社會活動,就是基於這一認識的。
重要事跡
抗日戰爭期間,梁希在重慶結識了中國共產黨的卓越領導者周恩來、董必武等人,學習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經常閱讀並參加編輯《新華日報》,心胸豁然開朗,更加積極參加政治活動。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加緊內戰,梁希是自然科學界首先支持《對時局進言》的簽名運動的。陳立夫、朱家驊為此給梁希施加極大壓力,要他聲明否認這件事。梁希則以浩然之正氣,予以抵制,決不反悔。1948年,南京中央大學學生為紀念“五四”運動29周年,在中央大學舉行“自然科學座談會”,梁希、潘菽等慷慨陳詞,並在營火晚會上,不顧個人安危,喊出:“同學們,不要害怕,天色就要破曉,曙光即將到來”,大大鼓舞了學生鬥志。
梁希還積極熱情地組織、參加民眾性的社團活動。1944年,他和當時在重慶的幾位有名望的知識界人士如潘菽、金善寶涂長望乾鐸等人堅持參加“自然科學座談會”,大家交談時局情況,學習馬列著作。1944年底,在“自然科學座談會”的基礎上,聯合中國科學社、中華自然科學社、中華農學會、中國工程師學會等科學團體,以及其他科學技術人士,共同發起組成“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梁希是該會的主要發起人之一。該會創辦《科學新聞》,梁希是編委。
1946年,梁希參加“民主科學座談會”,後改為“九三學社”,梁希被選為監事。1950年後他一直擔任九三學社副主席。
1947年,梁希等人又組織了“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南京分會”,梁希被選為理事長,提出了科學工作者要關心政治,爭取民主的口號。梁希等進步社會活動家,團結廣大科學工作者,為爭民主、爭自由,組織社會團體,形成了一支強大的科技工作者隊伍,為50年代成立“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和“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奠定了基礎。梁希在兼任“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主席期間,於1951年作為中國科學普及協會代表團團長與茅以升張昌紹曹日昌谷超豪前往捷克斯洛伐克,參加世界科協第二屆大會。他平時非常重視科普工作,曾親自執筆撰寫了很多科普文章,如《科普協會的性質和方針》《科學普及工作的新階段》《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下做好科學普及工作》《農民需要科學翻身》《婦女有權要求科學家普及科學》《廣泛發展工會和科普協會的合作關係》《掀起科普工作高潮》、《把科學技術知識交給人民——為〈世界科學〉而作》等。
重視學會的活動
梁希還十分重視學會的活動。早在1927年,他就參加了當時的中華農學會的活動,擔任中華農學會理事。1928年,又被選為中華林學會的理事,直到1949年。他在兩個學會任職20多年,其中1935年至1941年,擔任中華農學會理事長6年之久。新中國成立後又積極籌劃成立中國林學會,並被選為理事會理事長。
梁希擔任學會工作期間,十分重視辦好學會刊物,他認為“無報便無會”,學報是學會的命脈。他不但是學報主編,還積極為學會刊物撰寫論文。據粗略統計,他曾為農學會、林學會的刊物撰寫了24篇論文,真可謂辦學報的熱心人。當時辦學會的經費來源全靠會費和社會募捐。在這十分不利的情況下,梁希對學會的工作仍是十分積極熱情。他節衣縮食,慷慨解囊,每次都是繳會費最多的一位。不僅如此,他還把大量休息時間獻給學會事業。在他擔任中華農學會理事長的6年間,在學會辦公地點的小樓上安了床位,每到周末即前來處理會務,直到星期一早晨方回校上課。這種全心全意對待學會工作的態度受到廣大會員的稱讚。中華農學會在他的主持下,發展迅速,會員人數日益增多,成為當時最負聲望的學會之一。
梁希梁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梁希任林業部部長期間,不但對中央的林業方針政策能誠懇地提出建議,對中央在政治方面的政策也能直言不諱地發表意見。1956年,在開展“百家爭鳴”時,梁希撰文對當時社會上一些糊塗觀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為了學術昌明,為了文化發達,‘家’的尺度應該放寬,‘鳴’的園地應該擴大。只要不是反革命,大家都可以伸出手來寫,張開口來說。博學鴻儒要鳴、一技之長和一得之見也要鳴,長期刻苦鑽研過的老前輩要鳴,初出茅廬的小伙子也鳴。這樣才能夠生氣勃勃地從‘百鳴’中產生出成千成萬的青年優秀科學家來,向科學進軍,向社會主義進軍。”
1957年8月,他在一篇未發表的文章中,坦率地對共產黨在知識分子改造運動中一些過“左”的政策提出了中肯的批評,反映了一些受傷害的知識分子的辛酸事,說出了他們的苦悶和悲傷。對一些黨組織和黨員的錯誤做法所造成的不良後果表示了極大的痛心,認為這是在挖六萬萬人民的萬里長城——中國共產黨的牆腳,築起了一道隔離共產黨和民主人士的高牆;為了統一戰線,為了社會主義建設,梁希提出了如何尊重科學家和表彰大、中、國小人民教師的建議。

最後時刻

1946年,梁希為中央大學森林刊物《林鐘》寫了復刊詞,向林人們提出了著名的敲擊“林鐘”號召:“林人們,提起精神來,鼓起勇氣來,挺起胸膛來,舉起手,拿起錘子來,打鐘,打林鐘!”“一擊不效再擊,再擊不效三擊,三擊不效,十百千萬擊。少年打鐘打到壯,壯年打鐘打到老,老年打鐘打到死,死了,還要徒子徒孫打下去。林人們!要打得準,打得猛,打得緊!一直打到黃河流碧水,赤地變青山。”梁希身體力行,一生為振興中國林業而不停地敲鐘,直到他生命的最後時刻。
梁希塑像梁希塑像
1958年3月,梁希因發高燒入北京醫院治療,退燒後不顧體弱有病,仍堅持工作,並為《人民日報》撰寫了《讓綠蔭護夏,紅葉迎秋》的文章,這是他最後一篇為林業建設事業而作的論文。9月參加了全國科聯和科普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這期間曾兩次住院,兩次出院。當他第四次住院時,確診為肺癌,涉及胸膜,超出手術及放射治療的範圍。他身體異常消瘦,體重只有35公斤。10月25日,他還親自寫信給林業部辦公廳主任:“北京醫院檢查身體後,醫生要我把休養延長到十二月底,請辦公廳替我向國務院續假。”病情如此嚴重,仍念念不忘向國務院請假,可見他工作紀律之嚴格。不幸病情加劇,搶救無效,1958年12月10日凌晨5時梁希與世長辭。人民的林學家,人民的教育家,政治活動家,模範的林業工作領導者告別了人民,告別了年輕的共和國,告別了他為之奮鬥的林業事業,停止了對“林鐘”不斷勤奮的敲擊。
梁希去世後,周恩來、彭真鄧子恢習仲勛郭沫若陳叔通李維漢許德珩等36人組成治喪委員會,沉痛悼念一代宗師與世長辭。
1983年12月28日是他誕辰一百周年,全國政協、九三學社中央、中國科協、林業部、中國林學會、中國農學會於12月15日在北京聯合舉行紀念大會。回顧了梁希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一生,高度讚揚他是“中國共產黨的真誠朋友,我國林業界的一代師表,我國科技界的一面旗幟”。

主要論著

1 梁希.民生問題與森林.林學,1929(創刊號).
2 梁希.西湖可以無森林乎.中華農學會報,1929(67).
3 梁希.兩浙看山記.中華農學會報,1931(89).
4 梁希.對於浙江舊泉唐屬創設林場之管見.中華農學會報,1931(90).
5 梁希.日本試行木炭汽車之成績.中華農學會報,1932(98—99).
6 梁希.《中華農學會報·森林專號》弁言.中華農學會報,1934(129—130).
7 梁希,王相驥.松脂試驗.中華農學會報,1934(129—130).
8 梁希.樟腦(樟油)製造器具之商標.中華農學會報,1935(140—141).
9 梁希,張楚寶.幾種油桐種子之油量分析.農學叢刊,1935(3):1.
10 梁希.近世甲醇定量之新方法.林學,1936(6).
11 梁希,王相驥.木素定量.中華農學會報,1936(153).
12 梁希.造林在我們自己的國土上.廣播周報,1939(163).
13 梁希,周慧明.中國十四省油桐種子之分析.中華農學會報,1939(167).
14 梁希,陶永時,鄭兆松.重慶木材乾餾試驗.中華農學會報,1940(168).
15 梁希.用唯物辯證法觀察森林.民眾,1941:5—6.
16 梁希,周慧明.中國十四省油桐種子分析第二報.中華農學會報,1941(171).
17 梁希,周光榮.川西(峨眉、峨邊)木材之物理性.中華農學會報,1941(171).
18 梁希,周慧明.油桐抽提試驗.中華農學會報,1941(172).
19 梁希,周光榮.竹材之物理性質及力學性質初步試驗報告.林學,1944,3(1).
20 梁希.《林鐘》復刊詞.林鐘,1946.
21 梁希.科學與政治.科學工作者,1948(創刊號).
22 梁希,朱慧方.台灣林業視察後之管見.林產通訊,1948,2(7).
23 梁希.《中國林業》發刊詞.中國林業,1950,1(1).
24 梁希.這一次的春節造林.中國林業,1950,1(1).
25 梁希.我們要用森林做武器來和西北的沙鬥爭.中國林業,1950,1(5).
26 梁希.西北林區考察報告.中國林業,1950,1(6).
27 梁希.在中南區農林生產總結會議的上報告.中國林業,1951,2(2).
28 梁希.新中國的林業.中國林業,1951,2(3).
29 梁希.兩年來的中國林業建設.中國林業,1951,3(4).
30 梁希.組織民眾護林造林,堅決反對浪費木材.中國林業,1951,3(5).
31 梁希.中國林業.中國林業,1952(10).
32 梁希.涇河、無定河流域考察報告.中國林業,1935(8).
33 梁希.在林業幹部教育座談會上的總結報告.中國林業,1953(11).
34 梁希.有計畫地發展林業.中國林業,1954(10).
35 梁希.做好春季造林工作.中國林業,1955(4).
36 梁希.有關水土保持的營林工作.中國林業,1956(1).
37 梁希.開化縣不應該開山.中國林業,1956(2).
38 梁希.綠化黃土高原,根治黃河水害.旅行家,1956(2).
39 梁希.黃河流碧水,赤地變青山.中國青年,1956(4).
40 梁希.爭取做到全國山清水秀風調雨順.中國林業,1956(8).
41 梁希.婦女有權利要求科學家普及科學.中國婦女,1956(10).
42 梁希.人民的林業.知識就是力量,1967(10).
43 梁希.林業工作者的重大任務.光明日報,1957年10月30日.
44 梁希.貫徹農業發展綱要,大力開展造林工作.中國林業,1958(1).
45 梁希.進一步擴大林業在水土保持上的作用.中國林業,1958(2).
46 梁希.每社造林百畝千畝萬畝,每戶植樹十株百株千株.中國林業,1958(3).
47 梁希.讓綠蔭護夏,紅葉迎秋.中國林業,1958(12).
48 梁希.林產製造化學.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3.

社會評價

梁希是我國著名林學家、林業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近代林學和林業傑出的開拓者之一。他一生大部分時間從事林業教育和林產化學研究,晚年被任命為中央人民政府林墾部(後改為林業部)部長,並在科學技術界和民主黨派中兼任一些領導職務。他的主要業績是培養了大批林業科技人才,在中國首創了林產製造化學,傳播了新的林業科學理論,提出了全面發展林業、綠化全中國的林業建設方向,把中國林業建設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