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克家

梁克家

梁克家(1127年3月17日-1187年7月24日),字叔子,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南宋名臣、學者。

梁克家自幼聰敏,勤奮自勵。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中狀元,授平江府簽判,歷秘書省正字,著作佐郎。淳熙八年(1181年),召除醴泉觀使。淳熙九年(1182年),拜右丞相,封儀國公。淳熙十三年(1186年),進封鄭國公

淳熙十四年(1187年),梁克家病卒,追贈少師,諡號“文靖”。著有《淳熙三山志》、《中興會要》等。

基本介紹

  • 本名:梁克家
  • 字號:字叔子
  • 所處時代南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泉州晉江
  • 出生時間:1127年3月17日
  • 去世時間:1187年7月24日
  • 主要作品:《淳熙三山志》《中興會要》等
  • 主要成就:編撰福建地理志
  • 官職右丞相
  • 爵位鄭國公
  • 追贈:少師
  • 諡號:文靖
人物生平,遊學揭陽,狀元及第,嶄露頭角,屢議大政,罷相閒居,花甲薨逝,人物評價,個人作品,親屬成員,史料記載,後世遺蹟,故居,瑞蓮堂,讀書處,梁克家墓,

人物生平

遊學揭陽

宋史·列傳143·梁克家》載:“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晉江人。幼聰敏絕人,書過目成誦。”
梁克家塑像梁克家塑像
關於梁克家的祖籍地問題,地方史界說法不一,有晉江說和南安說;而晉江說所指具體地區,又有今石獅市蚶江石湖(蚶江古屬晉江縣。《晉江歷史人物傳》、《泉南掌故札記》等均持此說)、晉江市(古屬晉江縣)、泉州市區(古晉江縣城和泉州郡城)三說。
但蚶江石湖有梁克家的讀書處———魁星堂一說,則沒有什麼爭議。
《閩書·卷7·方域志》》:“金釵山,地名石湖,又名日湖,日所出處也。舊浯嶼水寨,今移於此。東西兩山,延袤若兩釵股。其凹處有石塔,號六勝。宋·政和初,僧祖慧、宗什等,以其地類明州育王山,募緣為石塔,其壯麗不減城中開元寺塔也。宋·梁文靖(梁克家)嘗讀書塔下,有堂名魁星,久廢。皇朝(明)·萬曆(1573年-1620年)中,寨帥臧京構新之……”(《泉州史跡·六勝塔》)
由於經歷幾個朝代的戰火,蚶江石湖金釵山上的魁星堂早已無存,其遺址的具體方位也不可考。
青年時代,梁克家就讀於泉州學宮。
梁克家後遊學廣東潮州揭陽縣漁湖京崗孫家為“館客”(家庭教師),今京崗猶存“恩相祠”和“夢龍滌爪處”。
梁克家素與朱熹(《泉州人名錄·朱熹》)交好,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七月至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七月朱熹任同安縣主簿期間,朱熹應梁克家之邀,遊歷潮州。慶元間(1195年-1200年),朱熹還特地為孫家書齋撰寫一篇《隱相堂序》(《廣東文博》,1987年)。

狀元及第

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梁克家從揭陽回泉州參加福建鄉試,奪得解元。
《宋史·列傳143·梁克家》載:
“紹興三十年(1160年),廷試第一,授平江簽判(治所在今江蘇省吳縣)。

嶄露頭角

《宋史·列傳143·梁克家》載:
時金主亮死(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率兵南侵,在採石[今安徽當塗縣西北]為宋軍所敗,完顏亮在敗退途中為部下所殺,金都督府派人到鎮江與南宋朝廷議和,淮南金兵北撤。),眾皆言可乘機進取,克家移書(兵部侍郎)陳俊卿,謂:‘敵雖退,吾兵力未振,不量力而動,將有後悔。’俊卿歸以白丞相陳康伯,嘆其遠慮。”遷著作佐郎。
“(隆興元年[1163年],孝宗即位後,經陳俊卿薦舉)召為秘書省正字,遷著作佐郎。
克家條六事:一正心術,二立紀綱,三救風俗,四謹威柄,五定廟算,六結人心。其論定廟算,謂今邊議不過三說,曰將、兵、財,語甚切直。”
《宋史·列傳143·梁克家》載:
“累遷中書舍人。
(乾道[1165—1173年]初)使金,金以中朝進士第一,敬待之,即館宴射,連數十發中的。
郊祀有雷震之變,克家復條六事。”
《宋史·列傳143·梁克家》載:
“(乾道三年,1167年)遷給事中,凡三年,遇事不可,必執奏無隱。
嘗奏:‘陛下欲用實才,不喜空言,空言固無益,然以空言為懲,則諫爭之路遂塞,願有以開導之。’上欣納,因命條具風俗之弊,克家列四條,曰欺罔、苟且、循默、奔競,上手筆將獎諭。”

屢議大政

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兼知院事
《宋史·列傳143·梁克家》載:
“乾道五年 (1169年)二月,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乾道六年(1170年)閏五月十八日,陸游攜家眷十口,自山陰入蜀,二十日至臨安。在臨安,他拜見了梁克家,題有《投梁參政》詩一首,表達志在從戎之意。】
兼知(樞密)院事(協助宰相虞允文執政)。
(“隆興議和”後)初修金好,金索所獲俘,啟釁未已。克家請築楚州城(今江蘇淮安),環舟師於外,邊賴以安。
在政府,與虞允文可否相濟,不苟同。
皇太子初立,克家請選置官屬,增講讀員,遂以王十朋(《泉州人名錄·王十朋》)、陳良翰為詹事,中外稱得人。
允文主恢復(中原),朝臣多迎合,克家密諫,數不合,力乞去。
上曰:‘兵終不可用乎?’克家奏:‘用兵以財用為先,今用度不足,何以集事?’上改容曰:‘朕將思之。’詰朝,上面諭曰:‘朕終夜思卿言,至當,毋庸去。’”
《宋史·列傳143·梁克家》載:
“八年(乾道八年 ,1172年),詔更定僕射為左、右丞相,(拜虞允文為左丞相兼樞密使,經虞允文推薦)拜克家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乾道八年(1172年),改左、右僕射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左、右丞相,三省合一。從此,左、右宰相成為全國最高行政長官,尚書省只掌握六部,奉命執行政務。當時大臣虞允文、梁克家為首任左、右宰相併兼樞密使。
關於對金主戰的虞允文和堅決反對用兵的梁克家分任左、右宰相一事,是值得研究的歷史事件。
進入南宋, “異論相攪”的表現變為和戰之爭,高宗朝其影響還並不大,而在孝宗朝則已成型。
張浚北伐失敗後,孝宗任用的宰相,一主和一主戰,以主和的湯思退為左丞相,主戰的張浚為右丞相,讓主和派重掌大權,他們趁機大肆破壞張浚辛苦經營的江淮防線,最後迫使孝宗屈辱求和。
乾道年間,孝宗再謀北伐。他先是任命葉顒為左丞相,魏杞為右丞相,前者素來主張恢復,後者卻始終反戰主和。一年後,孝宗就覺得他們意見分歧,很難成事,罷去了他們的相位。
但是,孝宗並沒有改變任用一主和一主戰之人為丞相的用人方法。乾道八年(1172年),在他任用主戰的虞允文為左丞相的同時,又將堅決反對用兵的梁克家(梁克家辦事穩重,有人稱之為“抗金的穩健派”)升為右丞相,結果使虞允文心存顧慮,遲遲不肯從四川出兵,直至虞允文鬱鬱而終。
一日,上謂宰執曰:‘近過德壽宮,太上頤養愈勝,天顏悅懌,朕退不勝喜。’克家奏:‘堯未得舜以為己憂,既得舜,固宜甚樂。’允文奏:‘堯獨高五帝之壽以此。’上曰:‘然。’
允文既罷相,克家獨秉政,雖近戚權幸不少假借,而外濟以和。
【乾道九年(1173年),梁克家推薦起用朱熹。
《宋史·卷429·列傳188·道學3·朱熹》載:
“(乾道)三年,陳俊卿、劉珙薦(朱熹)為樞密院編修官,待次。五年,丁內艱。六年,工部侍郎胡銓以詩人薦,與王庭珪同召,以未終喪辭。七年,既免喪,復召,以祿不及養辭。
九年(1173年),梁克家相,申前命,(朱熹)又辭。克家奏熹屢召不起,宜蒙褒錄,執政俱稱之,上曰:‘熹安貧守道,廉退可嘉。’特改合入官,主管台州崇道觀。熹以求退得進,於義未安,再辭。淳熙元年,始拜命。”】
張說入樞府(張說自知閣門事遷簽書樞密院事),公議不與(台諫官王希呂等交章彈劾),寢命,俄復用(後張說補兼樞密都承旨)。說怒士夫不附己,謀中傷之,克家悉力調護,善類賴之。”
【張說是外戚,梁克家與張說的關係卻很微妙。一方面,“是時外戚張說用事,宰相虞允文、梁克家皆陰附之”(《宋史·卷434·列傳193·蔡幼學》);另方面,如上文所說的“說怒士夫不附己,謀中傷之,克家悉力調護,善類賴之”。
梁克家的這種態度,引起蔡幼學等一些士大夫的不滿。《宋史·卷434·列傳193·蔡幼學》載,蔡幼學在對策時,向孝宗尖銳地提出:“陛下恥名相之不正,更制近古,二相併進,以為美談。然或以虛譽惑聽,自許立功;或以緘默容身,不能持正。”蓋指虞允文、梁克家也。】

罷相閒居

《宋史·列傳143·梁克家》載:
“議金使朝見授書儀,時欲移文對境以正其禮,克家議不合,遂求去,以觀文殿大學士知建寧府(治所在今福建省建甌縣)。
陛辭,上以治效為問,克家勸上無求奇功。
既而三省、密院卒移牒泗州,敵不從,遣泛使來,舉朝震駭。
後二年,湯邦彥坐使事貶,天下益服克家謀國之忠。”
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淳熙五年(1178年),梁克家喪母,回泉州守制。有人上疏彈劾他秉政時擅改堂部授官,因此落職,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臨安府洞霄宮。
《宋史·列傳143·梁克家》載:
“淳熙八年(1181年),起知福州,在鎮有治績。
趙雄奏欲令再任,降旨仍知福州。召除醴泉觀使。”
拜右丞相,封儀國公
《宋史·列傳143·梁克家》載:“九年(淳熙九年,1182年)九月,拜右丞相,封儀國公。逾月而疾。”
同年,修纂福州第一部地方志《三山志》40捲成。(《泉南著述·三山志》)
《宋史·列傳143·梁克家》載:“十三年(淳熙十三年,1186年),命以內祠兼侍讀(進封鄭國公),賜第,在所存問不絕。”

花甲薨逝

淳熙十四年(1187年)六月十七日(7月24日),梁克家逝世,享年六十歲。親撰遺奏,孝宗看後為之流涕,追贈少師,諡號“文靖”。
《宋史·列傳143·梁克家》載:“十四年(淳熙十四年,1187年)六月,薨(卒於京城),年六十。手書遺奏,上為之垂涕,贈少師,諡文靖。”

人物評價

脫脫《宋史》:梁克家才優識遠,謀國盡忠。

個人作品

淳熙三山志》原系陳傅良等撰寫,由梁克家署名。是福建省現存年代最早的地方志,全書採摭豐富,體例詳備,精簡古雅,文筆流暢,入編清代《四庫全書》。(《泉南著述·三山志》)原本四十卷,入編清代《四庫全書》,今本四十二卷,為後人所增補。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僅錄掌故,而不在於誇耀鄉賢,侈陳名勝,因亦核實之道,自成志乘之一體,未可以常規繩之。”
所著還有《中興會要》200卷(《宋史·志159·藝文5》)、《梁文靖集》。《全宋詩》錄其詩二首。

親屬成員

梁克家兄弟六人分別名為:克篤、克家、克明、克紹、克俊、克和。

史料記載

《宋史·梁克家傳》
閩中理學淵源考·卷十二》

後世遺蹟

故居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12·古蹟志坊宅附·城中宅·丞相梁克家宅》:“丞相梁克家宅,在舊縣學東。按:縣學,宋·紹興中在今府學東。《閩書》:紹興二十九年秋講堂下池產雙蓮,系梁克家肄業之所。是年,文清首選,明年廷試第一。是梁宅,是在舊縣學之東。淳熙四年,縣學移行春門內,即今府署。明·洪武初,乃再移今所,則梁宅在府學東,不在今縣學東也。乾隆府、縣《志》但曰:在縣學東,欠明。故增一舊字。”
舊縣學即今泉州東街第一醫院址。舊縣學東為今金池巷,其地即梁府園林,今還留有池塘(金池遺址)。金池巷直通相公巷,因梁克家兩度為相,故名。
南宋·紹興三十年(1160年)為梁克家立狀元坊、郡守姚憲為梁克家立袞繡坊。(《泉州牌坊》)

瑞蓮堂

清·道光《晉江縣誌·卷12·古蹟志坊宅附·城中古蹟·瑞蓮堂》:“瑞蓮堂,在州學講堂之右,為梁克家肄業所。(南宋)紹興二十九年(1159年)秋,堂下池產雙蓮,守辛次膺以詩紀瑞。是年,公首選。明年,廷策第一。不十年,至宰相。乾道七年(1171年),林教授岊建斯堂,額曰‘瑞蓮’。嘉定十六年(1223年),立文靖公祠其中,教授張叔椿為記。淳祐九年(1249年),陳教授伯圭重飾。今廢。”

讀書處

石獅蚶江石湖塔(六勝塔)下有梁克家讀書處。(《泉州史跡·六勝塔》)

梁克家墓

梁克家賜葬泉州城東梁相山,今草邦水庫東側,俗稱“五虎朝金獅”穴。(《泉州古墓· 梁克家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