桴亭學派

桴亭學派是清人陸世儀所創立的學派。陸世儀(1611~1672),字道威,號剛齋,又號桴亭。清太倉(今屬江蘇)人,此學派因其號而名。

基本介紹

  • 名稱:桴亭學派
  • 創始人陸世儀
  • 創始時間:清代
  • 代表著作:《思辨錄輯要》
簡介,學術主張,主要著作,影響,

簡介

陸世儀曾從劉宗周問學,明亡,隱居講學,歷主東林、毗陵、太倉諸書院。與陸隴其並稱“二陸”,為清初大儒。其弟子甚眾,較著者有許焜、郁植、毛師柱、孔興綱、邢衡、沙張白曹禾、湯誥等。其交遊者有龔士燕、陳瑚、盛敬、江士韶、王育、郁法、文祖堯、陸元輔、吳素貴、顧炎武歸莊高世泰惲日初、蔡所性、馬負圖、楊世求、徐世沐等。

學術主張

桴亭學派學宗程、宋,期於經世,以居敬窮理為歸,且身體力行。於明儒得失,窮源究委。平心剖析,以息門戶之爭。或謂:“居敬窮理四字,是吾子宗旨否?”陸世儀答曰:“儀亦不敢以此四字為宗旨,但做來做去,覺得此四字為貫穿周匝,有根腳,有進步,乾聖千賢,道理總不出此。”
該派認為,居敬為力行,窮理為致知,敬字賅得行字,但行字當不得敬字,須把居敬作主,然後致知力行‘齊並進,方有慶緒。放以居敬為本,“是乾聖乾賢入門正法”。居敬須知天事天順天。古人因知天,故不期敬而敬;今人因不識天,只說敬字。故學者有許多昏憒偷惰之心。居敬須正心誠意,“誠意是敬字逐條工夫,正心是敬字一片工夫,正心時之敬比誠意時之敬,非有增益,只是打成一片耳”,“誠意是作聖根基,著此處立腳不定.到底須塌下來”。意無不誠,其不誠者乃後來之私意。誠意須誠個“充”字,即將仁義禮智四端加以擴充,如死守著這個意,終不能長進。一心偶正,便是誠意;意無不誠,便是正心。居敬須戒慎恐懼及慎獨。三者“總是一敬字。不是未發用慎獨工夫,已發又用戒慎恐懼工夫,如此卻是兩截”。居敬亦須主靜,但主靜“非,專於靜也,只是宜靜處便靜”,靜中須有物始得,此物即是敬。
此派認為,格物只是窮理。格物致知,有一率一物之格致,有徹首徹尾之格致,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此即一事一物之格致;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此為徹首徹尾之格致。一事一物這格致,即隨書精察工夫;徹尾徹願之格致,即一貫工夫。
在政治方面,該派提出“治心”、“去吏治”的主張,認為治身、治家、治國、治天下。皆應統一於治心。自泰以吏為師,始有所謂吏治,至今所以習為固然。不能破其局,皆自變封建為郡縣始,不行封建,吏治不可得而去之。不去吏治廣一代不可得而復之。封建制、郡縣製備有得有失。善治天下者,當去其兩短。集其兩長。循郡縣之制,復古諸侯之爵,有封建之實,無封建之名,有封建之利,無封建之害。
在經濟方面,此派強調治財賦。而治財賦的關鍵又在於任用“大才”和“轉移”。小人不可同,庸才亦壞事不淺;治財賦須“轉移”。“只一轉移間便有無窮之妙”,而“不必拘拘然增科加賦也”,“轉移雖是商賈之術,然於國計有益,於國體無損”。
在教育方面,此學派很讚賞王守仁的社學法,認為少年教育,“不妨與之以寬”。“以誘其人道”;“年力既壯”。“法又當與之以嚴”,“以禁其或放”。二者因其年力,各有妙用。批評“今之社學”止以句讀簡束童子,而失鼓舞之意。
另外,也批評了只重講學、不務躬行和樹黨行私的現象,陸世儀指出:“天下無講學之人,此世道之衰;天下皆講學之人,亦世道之衰也。三代之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務躬行,各敦實行,庠序之中,誦詩書、習禮樂而已,未嘗以口舌相角勝也。嘉隆之間,書院遍天下,以多為貴,呼朋引類,動輛乾人,附影逐聲,廢時失事,甚至有藉以行其私者,此所謂處士橫議也,天下何賴焉?”(徐世昌《清儒學案》)

主要著作

桴亭學派代表著作主要有陸世儀《思辨錄輯要》、《陸子遺書》、《性善圖說》,孔興綱《四書講義》,抄張白《讀史大略》,陳瑚《聖學入門書》,郁法《研園集》,馬負圖《傳道篇》等。

影響

桴亭學派為清初重要學派之一,影響很大。人謂其創始人陸世儀“自明亡,無心用世,托諸論述,皆有功於世道人心,尤關懷鄉邦利弊、救荒治水,長吏咨而後行”。他晚年的《性善圖說》中關於“人性之善正在氣質”、“氣質之外無性”的人性論孕育著後來反理學思潮的若干內容。他的學“不立宗旨”、不分門戶的主張也很有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