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褶翅尺蛾

桑褶翅尺蛾

桑褶翅尺蛾,Apochima excavata (Dyar, 1905),鱗翅目尺蛾科的一個物種。分布於北京、河北、河南、陝西、寧夏,其他國家 朝鮮、日本也有分布;危害的植物有蘋果、梨、核桃、山楂、桑、榆、毛白楊、刺槐雪柳太平花等。 桑褶翅尺蛾是中小型蛾類,食性較廣主要為害闊葉樹的葉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桑褶翅尺蛾
  • 拉丁學名:Apochima excavata (Dyar)
  • 別稱:桑刺尺蛾、桑褶翅尺蠖
  • 二名法:Apochima excavata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尺蛾科
  • 亞科:灰尺蛾亞科
  • :桑褶翅尺蛾
  • 分布區域:北京、河北、河南、陝西、寧夏,朝鮮、日本
形態特徵,生長規律,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桑褶翅尺蛾幼蟲圖桑褶翅尺蛾幼蟲圖
蛾體長 14—15 mm,翅展40-50 mm。體灰褐色。頭部及胸部多毛。觸角絲狀。翅面有赤色和白色斑紋。前翅內、外橫線外側各有1條不太明顯的褐色橫線,後基部及端部灰褐色,近翅基部處為灰白色,中部有1條明顯的灰褐色橫線。靜止時四翅皺疊豎起。後足脛節有距2對。尾部有2簇毛。雄蛾體長12—14 mm,翅展 38 mm。全身體色較雌蛾略暗,觸角羽毛狀。腹部瘦,末端有成撮毛叢,其特徵與雌蛾相似。
橢圓形, 0. 3 mm X 0. 6 mm。初產時深灰色,光滑。4—5天后變為深褐色,帶金屬光澤。卵體中央凹陷。孵化前幾天,由深紅色變為灰黑色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 30-35 mm,黃綠色。頭褐色,兩側色稍淡;前胸側面黃色,腹部第一至第八節背部有儲黃色刺突,第二 至第四節上的明顯地比較長,第五腹節背部有揭綠色刺1對,腹部第四至第八節的亞背線粉綠色,氣門黃色,圍氣門片黑色,腹部第二至第五節各節兩側各有淡綠色劑1個;胸足淡綠,端都深褐色;腹部綠色,端都褐色。
橢圓形,紅褐色。長 14—17 mm,末端有 2個堅硬的刺。繭灰褐色,表皮較粗糙

生長規律

一年發生1代,以在樹幹基部地表下數厘米處貼於樹皮上的內越冬,次年3月中旬開始陸續羽化。成蟲白天潛伏於隱蔽處,夜晚活動,有假死習性,受驚後即落地,卵產於枝幹上,4月初開始孵化。幼蟲食葉,停棲時常頭部向腹面捲縮於第5腹節下,以腹足和臀足抱握枝條。5月中旬老熟幼蟲爬到樹幹基部尋找化蛹處吐絲作繭化蛹,越夏、越冬。各齡幼蟲均有吐絲下垂習性,受驚後或蟲口密度大、食量不足時,即吐絲下垂隨風飄揚,或轉至其他寄主為害。

防治方法

1.營林措施應及時撫育,合理間伐,禁止採伐過度。對發生蟲害較重的林內,可於末中耕滅越蟲蛹;清除林內下木和寄主附近雜草,並加以燒毀,以消滅其上幼蟲或卵等。
2.檢疫苗木移栽時要注意檢查,防止帶蟲苗木擴散。
3.人工防治於晚秋或早春用人工將土中的蛹挖出餵家禽家畜,最好將蛹放入容器內讓寄蠅寄生蜂飛出;或結合墾復措檢蟲蛹。對油茶尺蛾還可用培土埋蛹,理死成蟲。幼蟲一般有假死性,可在地下鋪以薄膜,搖動樹幹,將落下的幼蟲消滅。在害蟲發生較嚴重的地方,可用人工於樹幹上捕蛾,刮卵或捕殺群集的初齡幼蟲和卵,也可在樹幹基部難按或綁以 5-7 cm寬塑膠薄膜帶,以阻止無翅蛾上樹,並及時將未上樹蛾殺死;或於 8月中旬在寄主植物葉背及雜草上收集點尾尺峨等的蟲繭;秋季在奇主樹幹捆一圈乾草或一薄膜環(毒環),弓l誘越冬蟲到此越冬,並於早春加以燒毀;並可在樹幹靠基部刮兩個 5一10 cm寬、相互交錯的半環,塗上久效磷或塗膠環殺蟲。
4.保護和利用天敵應盡力保護利用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病原微生物對抑制幼蟲危害起著很大的作用,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甩下列微生物製劑: lml含抱量 0.5—0.7記蘇雲金桿菌或 1-2億青蟲菌乳劑;每克菌粉含 100億孢子白僵菌粉劑或 lml含 1億孢子的白僵菌液;每毫升 0. 13億多角體油桐尺煌校多角體病毒(NPV)防治油桐尺蛾;每畝用 1. 31X 10 ’一2 X 10’春尺娘NPV多角體防治春尺蠖刺槐林內放豬可以消滅80%以上桑褶翅尺蛾的蛹;油茶林內放鴨子,讓其吃食搖落的幼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